桃花源记优质课教案

时间:2024-09-21 06:16:07 桃花源记 我要投稿

桃花源记优质课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源记优质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桃花源记优质课教案

桃花源记优质课教案1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所寄托的社会理想。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文意,了解“世外桃源”的故事,并能加以复述。

  3、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体会文中语言简洁而含蓄丰富的特点,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4、发挥想象,改写文章,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学习重点:

  1、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并理解文章大意。

  2、理解文中所寄托的社会理想。

  学习难点

  理解文所寄托的社会理想。

  学习方法

  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时间

  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翻译课文,初步感知文章文意。

  2、反复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揣摩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

  3、查找资料,搜集有关陶渊明生平与事迹的资料。

  4、在阅读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整理到学习笔记上。

  (二)课堂教学

  第一课

  时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学生根据自查的`资料讲述,老师作补充。

  三、学生与教材对话

  听录音,注意朗读的节奏,圈点勾画出重音,并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四、学生与学生对话

  1、小组自由练习朗读,并在预习的基础上合作疏通文章。

  2、全班齐读,要读出感情,注意语气节奏和重音。

  五、学生与老师对话

  把你们小组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所不能解决的语句、词语提出来。师生合作共同解决。

  六、师生与教材对话

  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板书:逢源→访源→辞源、复寻

  七、课文内容再现

  假如有一个人问你“世外桃源”的故事,你应该怎样向他讲述?

  八、背诵比赛

  1、老师指导背诵方法。

  2、学生自由背诵。

  3、比赛擂台。

  4、全班齐背。

  九、课堂反馈检测(印发资料)

  十、课堂小结

  第二课

  时

  一、复习导入

  1、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2、全班齐背课文。

  3、导入语:在大家的背诵声中,美丽的桃花源又呈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头脑中,《桃花源记》自问世以来,桃花源就成了美好社会的代名词,人们向往它、追求它,他究竟美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展开讨论。

  二、研读与欣赏,精读与精讲

  1、桃花源美在哪里?[自然环境美、生活环境美、风俗人情美]

  ①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桃花源自然环境的美、生活环境的美。(师可先做示范)

  ②用表演的形式再现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场面,展示风俗人情美。

  2、桃花源那么美好,桃花源人为什么对渔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3、渔人来过一次,回去时又“处处志之”,按理说,应该找得到,怎么就找不到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文章最后写找不到桃花源其实是一种隐喻,隐喻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桃花源只不过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向往。板书: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相矛盾。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跟随作者陶渊明领略了桃花源的独特美景,也进一步了解了陶渊明。虽然他向往的理想社会在当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他对理想的追求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

  1、用现代汉语改写这篇文章,描绘出文章描写的景物与情景。

  (提示:改写并非翻译,改写是根据文章提供的情景进行再创造。)

  2、文中并没有对渔人与桃源人的语言进行描写,发挥你的想象,根据课文的内容,把桃源人接待渔人的对话情景写出来。

  第二课时作业

  1、课外拓展阅读:阅读《桃花源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理想的实质。

  2、查找古诗词中描写桃花源的诗句,并摘抄下来,加以积累。

桃花源记优质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法。

  教学难点:

  1、透过文章内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2、了解文言词语,尤其是本课中古今异义的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七年级时学过的《饮酒》这首诗歌吗?

  生:记得……

  师:那我们一起把这首诗歌背一遍。

  师生齐背诗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师:好,那还记得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吗?

  生:陶渊明……

  师:对,陶渊明,哪个朝代的人呢?

  生:东晋。

  师: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诗人。相传陶渊明在40多岁时在朋友的劝告和帮助下,曾第二次担任彭泽县令,在他上任81天时,刚好郡里的一个督邮下来视察工作,这个督邮是一个极度贪婪的家伙,他经常以视察作为借口,要下面的县令给他送礼,如果有谁不送或者送的不够的话,他就会栽赃陷害这个县令。有属下对陶渊明建议要他“束带迎之”,也就是要穿戴的整整齐齐的,准备一份厚礼去参见这个督邮。没想到陶渊明一听居然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说完就挂冠而去,辞职回家了,从此以后,他再没有出来做官,一边读书,一边耕作,过着清贫的日子。人们都感慨于陶渊明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精神,尤其是后世的知识分子,更是将这种精神奉为道德行为的楷模,成为千古佳话。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他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记》,请大家打开课文25课,把这篇课文齐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生:(齐读课文)

  二、赏析内容

  师:先来看课文的题目“桃花源记”,大家说说看“源”字是什么意思呢?

  生:源头/水的源头……

  师:“源”指水流起头的地方或者事物的来源,读过课文我们就知道,课文中的“源”很明显是指水流起头的地方。那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大家能否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生:(讲述一个渔人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的故事)/一个渔人捕鱼时无意间闯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受到了桃花源村民的热情款待。出了桃花源后,想带其他人重新去寻找桃花源,却再也找不着了。

  师:好,复述课文的故事要简要交代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及结果。那大家能否说说看渔人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生:开头第一段。

  师:哦,仅仅是开头第一段吗?开头第一段结束时渔人就发现了桃花源吗?

  生:还没有发现。直到第二段的“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才发现了桃花源。

  师:对了,第一段只是说渔人对发现的情况感到奇怪,想要去探索一下到底是什么东西,只是起了好奇心,还没有发现桃花源。直到第二部分的“豁然开朗”才可以说真正发现了桃花源。那请大家把渔人发现桃花源这部分内容齐读一下。

  生:(齐读“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师:好,渔人发现了桃花源,那他所见到的桃花源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师:对,大家很聪明,马上就从课文中找到了。但文言句子听起来有些拗口,大家能否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渔人眼中的桃花源是怎样的呢?

  生:房屋布局严整、环境优美、勤劳善良、衣着独特、悠闲舒适……

  师:很好,从大家刚才所说的可以看出桃花源是一个非常清幽、闲适而且环境优美的地方。文中哪一句指出了桃花源里的人与渔人所在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呢?

  生: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师:哦,对了,“悉如外人”一句道出了桃花源里的人与渔人所在世界是不同的。那这句中的“外人”一词是什么意思呢?

  生:外面世界的人/桃花源外面的人/东晋朝代以外的人……

  师:“外人”在这里应该要从渔人的角度来理解,指桃花源里的人都不同于渔人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人。那对于渔人来说,他是无意间闯进了桃花源。对于桃花源里的人来说,渔人的到来就像是一个外星人一样。那对于渔人的到来,他们有什么反应呢?

  生:大吃一惊/感到非常吃惊……

  师: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生:见渔人,乃大惊……

  师:对,一个“惊”字写出了桃花源里的人对渔人到来感到非常吃惊的态度。那吃惊过后,他们又是如何对待渔人的呢?把他捉起来还是用扫把赶出去呢?

  生:都不是,是热情的招待渔人。

  师:哦,大家认为都不是,说是热情的招待。那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热情的招待呢?

  生: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师:对,“设酒杀鸡”可看出渔人得到了桃花源里的人热情的招待。从中也可看出桃花源里的人还具有怎样的品格呀?

  生:善良、好客、热情……

  师:对,很好客,很热情。对于一个陌生人都能热情招待,可以看出来他们是多么好客。一番盛情款待后,渔人与桃花源里的人热情的交谈起来了。我想问一下同学们,桃花源里的人可能是穿着哪个朝代的衣服,以哪个朝代的礼节来跟渔人交谈呢?大家知道吗?

  生:……/穿着秦朝的衣服,用秦朝以前的礼节跟渔人交谈。

  师:哦,有同学说穿的是秦朝以前的衣服,行的可能是秦朝以前的礼节,你是怎么知道的?课文又没有告诉我们。

  生:文中有写到“自云先世为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师:哦,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能否说说看?(提问学生翻译这句)

  生:自己说先祖为了躲避秦朝末年的战乱,率领妻子及邻里人来到这个绝境,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隔绝联系了……

  师:这里的“妻子”、“绝境”是什么意思呀?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意思一样吗?(视学生翻译情况分析这个句子)

  生:不一样/……

  师:对,不一样,这两个词都是古今异义的词。妻子是指“妻子和儿女”、“绝境”指“与世隔绝的地方”。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告诉我们桃花源的由来/告诉我们他们为什么会来到桃花源这个地方。

  师:对了,从这个句子我们可以知道他们为了躲避秦末的战乱才来这里的,来了之后再没有出去过。由这里可以看出,大家刚才说他们穿的可能是秦朝时候的衣服,行的可能是秦朝时候的礼节,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一段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汗,无论魏晋”一句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呢?

  生:可以知道桃花源里的人从来没有跟外界的人联系/一点都不知道外面的情况……

  师:对了,外面的世界经历了怎样的朝代变迁,桃花源里的人完全不知情,也许他们以为现在外面还是秦末那个时候呢。那面对着渔人介绍的外面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桃花源里的人想不想到外面的世界玩一玩呢?他们动心了吗?

  生:不想/没有……

  师:怎么说不想呀?与世隔绝了这么久,怎么会不想呢?能否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生: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师:哦,“不足为外人道也!”也就是说桃花源里的人在渔人离开时还特意叮嘱他不要跟外面的人说这件事呀!看来桃花源的人的确不想跟外面的世界有什么联系。到这里为止,渔人在桃花源中渡过的美好的几天已经过去了。请大家把二三两段再齐读一遍。

  生:(齐读二、三两段)

  师:渔人离开了桃花源,大家想想看,如果是你来到了桃花源,你舍得离开这里吗?

  生:不舍得/舍得……

  师:这里环境优美,而且又舒适,人又好客,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不舍得的离开。所以渔人的想法也一样,不舍得离开这里。但他又不得不离开,那他怎么做呀?

  生:在路上到处做记号。

  师:哦,处处做记号,文中写到“扶向路,处处志之”,他做记号想干嘛呢?

  生:再来桃花源……

  师:对,他想再来桃花源,而且不只是想自己来,还想带更多的人来,他一回到州里就怎样做呢?

  生:报告给太守,让太守派人跟他一起去找桃花源……

  师:对,他一回到州里,可能饭都顾上吃,就马不停蹄的跑去太守府报告这件奇特的事。如果你是太守,听说自己的管辖地竟有这么一个地方,你会觉得怎样呢?

  生:非常吃惊/很高兴/很好奇/立马想去找这个地方……

  师:对了,大家跟太守想的一样,都可以当那时候的太守了。太守一听有这样的事,立马就派人跟渔人去找桃花源,那结果如何呢?找到了吗?

  生:找不到了,他们迷路了……

  师:对,他们找不到了。文中写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而且除了太守想去外,还有谁也想去呀?

  生:刘子骥……

  师:对,南阳刘子骥,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听说了这件事也想去找桃花源,结果也没找到。桃花源就这么平空消失了。渔人无意间发现了桃花源,特意做记号想再去一次却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让我们感觉桃花源里的人好像是神仙一样,见首不见尾,就像后人诗中所写的那样“窃怪当日仙人,独思渔父。遍寻此中村落,不见桃花。”

  师:到这里为止,课文内容我们基本上已经有个大致的印象了。而课文最后是写别人包括渔人都再也无法找到桃花源了。那我们假设如果渔人等人顺着记号再次来到了桃花源,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写一段假如渔人发现了桃花源之后会是怎样的情景。请大家动笔写,看看大家谁的想象最奇特。

  生:(扩写想像的内容)

  三、本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对课文的内容做了分析,这篇文章的故事很神奇,除了刚才的练习外,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发挥想象:比如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时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渔人回到郡里时会怎样跟太守回报?如果你是桃花源里的人,听了渔人的描述之后你想不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篇课文有这么大的想象空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着写写看,小说、戏剧等都行,这也是对文本的一种理解,一种再创造。

  通过这节课的分析希望有助于加深大家对课文的理解,也有助于大家背诵课文。剩下时间请大家齐读全文,会背诵的可以合上课本齐背一遍。

  生:(齐读全文)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课内部分。

  五、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发现桃花林——异

  进入桃花源——惊

  离开桃花源——不舍

  再寻桃花源——不见

【桃花源记优质课教案】相关文章:

桃花源记优质课教案05-21

桃花源记优质课教案(通用3篇)08-23

桃花源记优质课教案集合3篇07-15

桃花源记经典教案08-18

桃花源记教案08-25

桃花源记 教案09-25

《桃花源记》教案08-16

《桃花源记》教案05-17

桃花源记教案05-21

《水调歌头》优质课教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