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集卷之二诗五言《归园田居》

时间:2024-09-02 18:11:33 陶渊明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陶渊明集卷之二诗五言《归园田居五首》

  引导语:《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主题是作者弃官归隐后的生活,下面就是小编收集的《归园田居五首》的原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陶渊明集卷之二诗五言《归园田居五首》

  〔说明〕

  这组诗大约是陶渊明由彭泽令任上弃官归隐后的第二年,即晋安帝义熙二年(406)所作,当时诗人四十二岁。

  只做了八十多天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已实在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他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且从此终身不再出仕。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也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真朴、静淡、旷达的风格。

  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第六首诗讲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生活,最后揭示其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末首诸家以为非陶诗,而苏轼以为陶作,并评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1)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2)。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3)。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4)。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5)。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6)。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7)。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8)。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9)。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10)。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1)。

  〔注释〕

  (1)这首诗写辞职归田的愉快心情和乡居的乐趣。诗中以极大的热情赞美了平和静穆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于官场的厌恶及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趣。

  (2)适俗韵:适应世俗的气质、品性。性:禀性,本性。丘山:指大自然。

  (3)尘网:世俗的罗网,比喻仕途、官场。三十年:疑当为“十三年”。陶渊明从二十九岁初仕江州祭酒,至辞彭泽令归田,前后恰好十三年。

  (4)羁(ji基)鸟:被束缚在笼中的鸟。池鱼:养在池塘中的鱼。这两句以羁鸟、池鱼比喻自己过去在仕途生活中的不自由,以旧林、故渊比喻田园。

  (5)守拙:保持拙朴、愚直的本性。是说自己不肯投机逢迎,不善于做官。

  (6)方宅:住宅方圆四周。

  (7)罗:排列。

  (8)暖(ai爱)暖:昏暗不明的样子。依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

  (9)此二句化用汉乐府《鸡鸣行》“鸡鸣桑树巅,狗吠深宫中”而来。巅:顶端。

  (10)虚室:虚空闲寂的居室。比喻心室纯净而无名利之念。语本《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

  (11)樊笼:关鸟兽的笼子。比喻不自由的境地。

  〔译文〕

  从小即无随俗气韵,生性喜爱山川自然。

  谁知落入仕途俗网,一去便是一十三年。

  笼中之鸟怀恋旧林,他养之鱼思念故渊。

  南郊野外开垦荒地,恪守拙性归耕田园。

  住宅方圆十余亩地,简陋茅屋有八九间。

  榆柳树荫遮蔽后檐,桃树李树排列院前。

  远处村落依稀可见,飘荡升腾袅袅炊烟。

  深巷传来犬吠之声,雄鸡啼鸣桑树之巅。

  户内庭院清洁幽雅,心中纯净无比安闲。

  久困笼中渴望自由,我今又得返回自然。

  《归园田居五首》其二(1)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2)。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3)。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4)。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5)。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6)。

  常恐霜需至,零落同草莽(7)。

  〔注释〕

  (1)这首诗写诗人归隐田园后的生活情趣。诗中表现出对纯朴的田园劳动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对世俗仕宦生活的鄙弃。

  (2)野外:郊野,指乡居。罕:少。人事:指世俗交往。穷巷:“僻巷。寡:少。轮秧(yang央):代指车马。轮指车轮,鞅是套在马颈上的皮套子。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住在郊野,很少与世俗交游往来;偏僻的巷子里,很少有车马来往。

  (3)掩:关闭。荆扉:柴门。绝尘想:断绝世俗的'念头。

  (4)时复:常常。墟曲:偏僻的村落。犹“墟里”。曲:隐僻的角落。披:拨开。共来往:指和村里人相互来往。

  (5)杂言:世俗尘杂的言谈。但道:只说。

  (6)日:一天天地。我土:指自己开垦的土地。

  (7)霰(xian线):小雪珠。草莽:草丛。

  〔译文〕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归园田居五首》其三(1)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2)。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3)。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4)。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5)。

  〔注释〕

  (1)这首诗通过对躬耕田园的具体描写,表现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南山:指庐山。稀:稀疏。形容长势不佳。

  (3)晨兴:早起。理:管理,治理。秽(hui会):指田中的'杂草。带月:在月光下。带同“戴”。荷(hè贺):扛,肩负。

  (4)狭:狭窄。草木长:草木丛生。夕露:即夜露。

  (5)不足:不值得。愿:指隐居躬耕的愿望。违:违背。

  〔译文〕

  南山脚下把豆种,杂草茂盛豆苗稀。

  晨起下田锄杂草,日暮月出扛锄归。

  道路狭窄草茂密,傍晚露水湿我衣。

  我衣沾湿不足惜,但愿不违我心意。

  《归园田居五首》其四(1)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2)。

  试携子侄辈,披棒步荒墟(3)。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4)。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5)。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6)?”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余(7)。”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8)!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9)。

  〔注释〕

  (1)这首诗通过描写游历废墟以及同采薪者之间的对答,表达了诗人不胜沧桑、人生无常的感慨。其中流露出的感伤情怀,虽不免消极悲观,但这正是诗人内心痛苦的反映。

  (2)去:离开。山泽:山川湖泽。浪莽:放纵不拘之意。

  (3)试:姑且。披:分开。拨开。榛(zhen针):树丛。荒墟:荒废的村落。

  (4)丘陇:这里指坟墓。依依:隐约可辨的样子。

  (5)残朽株;指残存的枯木朽株。

  (6)借问:请问。采薪者:砍柴的.人。此人:这些人,指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人。焉:何,哪里。如:往。

  (7)殁(mo末):死。

  (8)一世异朝市:意思是说,经过三十年的变迁,朝市已面目全非,变化很大。这是当时的一句成语。一世:三十年。朝市:朝廷和集市,指公众聚集的地方。

  (9)幻化:指人生变化无常。《列子。周穆王》:“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空无:灭绝。郗超《奉法要》:“一切万有归于无,谓之为空。”

  〔译文〕

  离别山川湖泽已久,纵情山林荒野心舒。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树丛漫步荒墟。

  游荡徘徊坟墓之间,依稀可辨前人旧居。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于朽株。

  上前打听砍柴之人:“往日居民迁往何处?”

  砍柴之人对我言道:“皆已故去并无存余。”

  “三十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难免抿灭空无。

  《归园田居五首》其五(1)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2)。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我足(3)。

  滴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4)。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5)。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6)。

  〔注释〕

  (1)从内容上看,此诗似与上一首相衔接。诗人怀着怅恨的心情游山归来之后,盛情款待村中近邻,欢饮达旦。诗中虽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处处充满纯朴之情。

  (2)怅恨:惆怅烦恼。策:策杖,拄杖,这里作动同用。崎岖: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历:走过。棒曲:树木丛生的曲折小路。

  (3)濯(zhuo浊):洗。

  (4)漉(lu鹿)酒:用布过滤酒。滤掉酒糟。近局:近邻。(5)日入:太阳落山。荆薪:烧火用的柴草。

  (6)苦:恨,遗憾。天旭:天亮。

  〔译文〕

  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不平荆榛遍地。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

【陶渊明集卷之二诗五言《归园田居》】相关文章:

陶渊明诗讲解:《归园田居》04-14

《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的诗04-04

陶渊明归园田居全诗阅读04-19

归园田居陶渊明12-22

陶渊明归园田居04-14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赏析07-04

陶渊明诗作《归园田居》06-22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03-26

陶渊明归园田居一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