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园田居》名篇赏析

时间:2024-05-07 12:16:57 陶渊明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陶渊明《归园田居》名篇赏析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 (405)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四言诗并不太出色。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

  《归园田居》诗共五首,是陶渊明归隐之初的作品。这一首《少无适俗韵》与另一首《种豆南山下》都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向来十分著名。

  这首诗共二十句。前面的八句,诗人坦诚地倾吐了对过去仕途生活方式的弃,和退隐归田、从自在中寻找新的生命价值的怀抱,也刻画了诗人与世俗不合,热爱自然、崇尚真朴的性格。他把求取功名进入仕途看作是“误落尘网”。一个“网”字,包含了他对虚伪的、束缚人们精神的官场生活的极度厌恶和否定。“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三十年的时光已经在尘风中虚度了,只有回到了田园中,才呼吸到了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内心充满了得到自由的幸福感。这里的“三十年”,有人认为当是“十三年”,因为从他二十九岁入仕算起,到四十二岁写这首诗时,正好合“十三”之数。但若从他“少无适俗韵”的少年时代算起,则差不多是三十年。其实,诗中的数字往往不应过实地去理解。在这里,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不过是一虚一实罢了。从诗的表现特点来说,宜虚不宜实,因此还以“三十”为好。诗人用“鸟恋旧林”和“池鱼思故渊”来表达自己对园田故居的依恋。自然,接下来的“开荒南野际”,就不是述其艰苦的劳动,倒是具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他回到田园是实践了他“返朴归真”的社会主张。在他看来,这样接近自然的生活,才是人最正常、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从“方宅十余亩”开始,他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园田居的农家风貌。虽是极平常的景物,却代表着农村景象的典型特征:宅院、茅屋、柳、桃李,远处的村落,袅袅的炊烟……特别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两句,就更具生气。宋代张戒说:“渊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本以言郊居闲适之趣,非以咏田园。”这就是说,作者的本意并不在写田园景物之美,而在于田园生活之趣,这是很好的见地。在这首诗中,诗人所写的景物都是田园中人们极常见的,孤立地看,它们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审美价值。可是,在这里诗人为这些平常的景物赋于了“灵性”,它们处处洋溢着诗人归田后所体味到的农村生活情趣。在诗中,柳、桃李是那样适意,狗和鸡也是那样适意,而主人更是适意的,最平常的景物也给他亲切感,使他感到自由自在。而读者,则并不对这些常见的景物感到乏味,反而受了诗的感染,发现了这些平时没有引起注意的东西竟是这般美好,这般有趣。以诗的主观感受注入所写的景物,这是陶渊明归隐初期田园诗的一个特色。这种重在写意不在写实的表现方法也是浪漫主义的特征之一。

  诗人为可对农村的平常景物产生这样的感情呢?诗的最后两句回答了这个问题:“永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正因为过去有那种如在樊笼的生活,才能懂得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之可贵。这里的生活尽管简朴,但是和那种充满机诈的、虚伪的、喧的生活相比,它宁静,适意,自然,更符合陶渊明的生活理想。

  这首诗用了许多对句。这是格律诗产生之前诗歌中大量使用对句的一个范例。可贵的是这些对句不仅词语工整,表现出汉语的语言形式美,而且具有内在的韵律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暖暖远人村,依依里烟”。写来顺势而成,毫不费力,从节奏上、意境上,恰具了平淡自然的韵味。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陶渊明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陶渊明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归园田居》名篇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陶渊明《归园田居》名篇赏析】相关文章:

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06-15

《归园田居》陶渊明赏析10-23

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10-03

陶渊明诗作《归园田居》赏析06-28

陶渊明《归园田居》10-02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06-02

归园田居陶渊明07-30

陶渊明归园田居07-23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05-12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赏析07-03

文章
代写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陶渊明《归园田居》名篇赏析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 (405)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四言诗并不太出色。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

  《归园田居》诗共五首,是陶渊明归隐之初的作品。这一首《少无适俗韵》与另一首《种豆南山下》都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向来十分著名。

  这首诗共二十句。前面的八句,诗人坦诚地倾吐了对过去仕途生活方式的弃,和退隐归田、从自在中寻找新的生命价值的怀抱,也刻画了诗人与世俗不合,热爱自然、崇尚真朴的性格。他把求取功名进入仕途看作是“误落尘网”。一个“网”字,包含了他对虚伪的、束缚人们精神的官场生活的极度厌恶和否定。“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三十年的时光已经在尘风中虚度了,只有回到了田园中,才呼吸到了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内心充满了得到自由的幸福感。这里的“三十年”,有人认为当是“十三年”,因为从他二十九岁入仕算起,到四十二岁写这首诗时,正好合“十三”之数。但若从他“少无适俗韵”的少年时代算起,则差不多是三十年。其实,诗中的数字往往不应过实地去理解。在这里,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不过是一虚一实罢了。从诗的表现特点来说,宜虚不宜实,因此还以“三十”为好。诗人用“鸟恋旧林”和“池鱼思故渊”来表达自己对园田故居的依恋。自然,接下来的“开荒南野际”,就不是述其艰苦的劳动,倒是具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他回到田园是实践了他“返朴归真”的社会主张。在他看来,这样接近自然的生活,才是人最正常、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从“方宅十余亩”开始,他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园田居的农家风貌。虽是极平常的景物,却代表着农村景象的典型特征:宅院、茅屋、柳、桃李,远处的村落,袅袅的炊烟……特别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两句,就更具生气。宋代张戒说:“渊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本以言郊居闲适之趣,非以咏田园。”这就是说,作者的本意并不在写田园景物之美,而在于田园生活之趣,这是很好的见地。在这首诗中,诗人所写的景物都是田园中人们极常见的,孤立地看,它们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审美价值。可是,在这里诗人为这些平常的景物赋于了“灵性”,它们处处洋溢着诗人归田后所体味到的农村生活情趣。在诗中,柳、桃李是那样适意,狗和鸡也是那样适意,而主人更是适意的,最平常的景物也给他亲切感,使他感到自由自在。而读者,则并不对这些常见的景物感到乏味,反而受了诗的感染,发现了这些平时没有引起注意的东西竟是这般美好,这般有趣。以诗的主观感受注入所写的景物,这是陶渊明归隐初期田园诗的一个特色。这种重在写意不在写实的表现方法也是浪漫主义的特征之一。

  诗人为可对农村的平常景物产生这样的感情呢?诗的最后两句回答了这个问题:“永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正因为过去有那种如在樊笼的生活,才能懂得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之可贵。这里的生活尽管简朴,但是和那种充满机诈的、虚伪的、喧的生活相比,它宁静,适意,自然,更符合陶渊明的生活理想。

  这首诗用了许多对句。这是格律诗产生之前诗歌中大量使用对句的一个范例。可贵的是这些对句不仅词语工整,表现出汉语的语言形式美,而且具有内在的韵律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暖暖远人村,依依里烟”。写来顺势而成,毫不费力,从节奏上、意境上,恰具了平淡自然的韵味。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陶渊明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陶渊明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