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时间:2022-04-22 14:10:08 陶渊明 我要投稿

《杂诗十二首》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赏析其实就是指欣赏并分析,这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等地方去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认知的过程。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杂诗》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杂诗十二首》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杂诗十二首》,是由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所做的咏怀诗。此诗有12首,陶渊明著诗歌。本诗选自《陶渊明诗集》,表现了作者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详细参考:《杂诗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 《杂诗十二首·其五》

  作品原文

  杂诗十二首

  陶渊明

  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

  人生在世就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好似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人生历尽了艰难,人们都已不再是最初的样子了。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又何必只是骨肉之亲呢?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一起畅饮。

  美好的青春岁月一旦过去便不会再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努力奋斗,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注释

  蒂(dì):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

  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落地:刚生下来。

  斗:酒器。比邻:近邻。

  盛年:壮年。

  及时:趁盛年之时。

  鉴赏

  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经八年。这是一组“不拘流例,遇物即言”的杂感诗。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无根蒂:形容飘泊不定。陌:路。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就好像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分散随风转,此已非常身。”常身:常住之身。佛家认为常住之身具有永恒的法性,与死生变易无常的父母生身不同。这两句是说,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的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不是最初的自我了。这四句诗,语虽寻常,却寓意奇崛,将人生比作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是为一喻,再比作陌上尘,又是一喻,比中之比,象中之象,直把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写了出来,透露出至为沉痛的悲怆。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落地:指诞生。这两句是说,既然每个人都已不是最初的自我,那又何必在乎骨肉之亲,血缘之情呢。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欢:欢愉。这两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应该聚在一起共饮。阅历的丰富往往使人对人生的悲剧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年龄的增长常常使人更难以寻得生活中的欢乐和激动,处于政治黑暗时期的陶渊明更是如此。但他毕竟没有完全放弃美好的人生理想,本着“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爱精神,他转向官场宦海之外的自然去寻求美,在村居生活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欢乐,和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种欢乐平淡中和、明净淳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结尾四句常被人们用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在今天,一般读者对这四句诗作如此理解,未尝不可。但在这首诗中,陶渊明的本意却与此大相径庭,是鼓励人们要活在当下,及时行乐。既然生命是这么短促,人生是这么不可把握,社会是这么黑暗,欢乐是这么难得,那么,对于生活中偶尔出现的一点点欢乐,就应该倍加珍惜,不要轻易放过,要及时抓住它,尽情享受。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我们必须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加以考察。它是指示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的标准和信仰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陶渊明在自然中发现纯净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质朴的人际关系,在田园劳动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首诗起笔即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读来使人感到迷惘、沉痛。继而稍稍振起,诗人执著的在生活中寻找友爱,寻找着欢乐,给人一线希望。终篇慷慨激越,使人为之感奋。全诗用语朴实无华,取譬来自生活,质如璞玉,然而内蕴却极丰富,波澜跌宕,发人深省。

  其二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译文

  太阳渐渐沉落在西河,白月从东岭升起。

  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广阔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

  风吹入房门,在夜间枕席生凉。

  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我想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无人与我答话,只能举杯对着只身孤影饮酒。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注释

  沦:落下。

  素月:白月。

  万里晖:指月光。

  荡荡:广阔的样子。景:同影,指月轮。这两句是说万里光辉,高空清影。

  房户:房门。这句和下句是说风吹入户,枕席生凉。

  时易:季节变化。

  夕永:夜长。这两句是说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无予和:没有人和我答话。和,去声。这句和下句是说想倾吐隐衷,却无人和我谈论,只能举杯对着只身孤影饮酒。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掷,抛开。骋,驰骋。这里指大展宏图。

  终晓:直到天亮。

  赏析

  陶渊明的诗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是对生命本身之深刻省察。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其意义乃是长青的。《杂诗》第二首与第五首,所写光阴流逝、自己对生命已感到有限,而志业无成、生命之价值尚未能实现之忧患意识,就具有此种意义。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阿者,山丘。素者,白也。荡荡者,广大貌。景通影,辉与景,皆指月光。起笔四句,展现开一幅无限扩大光明之境界。日落月出,昼去夜来,正是光阴流逝。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此一幅境界,即为一宇宙。而荡荡辉景,光明澄澈,此幅廓大光明之境界,实为渊明襟怀之体现。由此四句诗,亦可见渊明笔力之巨。日落月出,并为下文“日月掷人去”之悲慨,设下一伏笔。西阿不曰西山,素月不曰明月,取其古朴素淡。不妨比较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虽然境界相似,风格则是唐音。那“明月”二字,便换不得“素月”。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上四句,乃是从昼去夜来之一特定时分,来暗示“日月掷人去”之意,此四句,则是从夏去秋来之一特定时节,暗示此意,深化此意。夜半凉风吹进窗户,枕席已是寒意可感。因气候之变易,遂领悟到季节之改移。以不能够成眠,才体认到黑夜之漫长。种种敏锐感觉,皆暗示着诗人之一种深深悲怀。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和念去声,此指交谈。挥杯,摇动酒杯。孤影,即月光下自己之身影。欲将悲怀倾诉出来,可是无人与我交谈。只有挥杯劝影,自劝进酒而已。借酒浇愁,孤独寂寞,皆意在言外。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大约即是从陶诗化出。不过,陶诗澹荡而深沉,李诗飘逸而豪放(诗长不具引),风味不同。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此二句,直抒悲怀,为全诗之核心。光阴流逝不舍昼夜,并不为人停息片刻,生命渐渐感到有限,有志却得不到施展。本题第五首云:“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饮酒》第十六首云:“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可见渊明平生志事,在于兼济天下,其根源乃是传统文化。志,乃是志士仁人之生命。生命之价值不能够实现,此实为古往今来志士仁人所共喻之悲慨。诗中掷之一字,骋之一字,皆极具力度感。唯骋字,能见出志向之远大;唯掷字,能写出日月之飞逝。日月掷人去愈迅速,则有志不获骋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终晓,谓从夜间直到天亮。念及有志而不获骋,不禁满怀苍凉悲慨,心情彻夜不能平静。上言中夜枕席冷,又言不眠知夜永,此言终晓不能静,志士悲怀,深沉激烈,一篇之中,三致意焉。一结苍凉无尽。

  渊明此诗,将素月辉景荡荡万里之奇境,与日月掷人有志未骋之悲慨,打成一片。素月万里之境界,实为渊明襟怀之呈露。有志未骋之悲慨,亦是心灵中之一境界。所以诗的全幅境界,自然融为一境。诗中光风霁月般的志士襟怀,光阴流逝志业未成、生命价值未能实现之忧患意识,其陶冶人类心灵,感召、激励人类心灵之意义,乃是长青的,不会过时的。渊明此诗深受古往今来众多读者之喜爱,根源即在于此。

  其三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叁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其四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其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其六

  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

  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

  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

  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值。

  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驶。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後置!

  其七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弱质与运颓,玄发早已白。

  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其八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

  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其九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

  掩泪汛东逝,顺流追时迁。

  日没星与昴,势翳西山颠。

  萧条隔天涯,惆怅念常餐。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

  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

  其十

  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沈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

  庭宇翳馀木,倏忽日月亏。

  其十一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

  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

  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

  离昆鸣清池,涉暑经秋霜。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其十二

  嫋嫋松标崖,婉娈柔童子。

  年始叁五间,乔柯何可倚。

  养色含精气,粲然有心理。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杂诗十二首》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杂诗十二首·其一》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3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2

《杂诗十二首·其五》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2

《杂诗·人生无根蒂》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2

《杂诗·忆我少壮时》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2

《杂诗·白日沦西阿》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2

杂诗十二首·其二_陶渊明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陶渊明古诗《杂诗十二首其二》的原文翻译及赏析08-31

《杂诗》陶渊明原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