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古诗词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的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陶渊明的古诗词1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的代表作之一,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诗的开头四句很耐人回味,身处闹市,却没有被车马的喧嚣所打扰,这是因为“心远”,内心的宁静,有着出世的念想,这不正印证了古人所说的“大隐隐于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古名句,它写出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热爱自然的情趣,尤其是这个“见”字凸显了诗人无意之举,无意间,山入眼帘,苏轼对此句曾说道:“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杂诗·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的《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这首诗具有很强的哲学性。诗的前四句感叹人生之无常,像是路上的尘土,随风飘转,透露着无奈,这种心境与当时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当时战乱频繁,人们流离失所,生命无常。 中间四句写诗人在艰难的环境中,寻找生活的欢乐。 最后四句我们常常用来做格言,勉励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是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描绘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子,可却是草盛豆苗稀,日出而作,月出而归,尽管劳作很辛苦,但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心情很是愉快。
《形影神三首》
序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赠影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神释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形影神三首》这三首诗可能对不少人来说很陌生,但是对我们读懂陶渊明有着重要的帮助。这三首诗通过形影神三者的对话,探讨了人生的哲学。清代文学家方东树曾说道:“《形影神》三诗,用《庄子》之理,见人生贤愚、贵贱、穷通、寿夭、莫非天定,人当委运任化,无为欣戚喜惧于其中,以作庸人无益之扰,即有意于醉酒立善,皆非达道之然。”
《形赠影》中形讲述了,天地是永恒的存在,草木能复生,而人作为万物灵长,生命却是如此的短暂,希望能及时行乐,有酒莫要推辞;《影答形》中影回答道:“虽然人不能长生不老,但却可以立善,将自己的美名流芳百世,万古长存”;《神释》中神作的最后的阐释,万物都有其生长的规律,人无论是老的、少的.、聪明的、愚笨的生命都有终结的那一天,人应顺其自然,不要想太多。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是渺小的,许多事情你无法掌控,没有什么好怕的,也没有什么可以忧愁的,一切顺其自然。
陶渊明的古诗词2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试题】
请从这首诗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写下来,并简要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答案示例:
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人虽身居闹市,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表达了诗人内心宁静,脱离尘俗的思想感情。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思想情感。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东篱采菊,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
(淄博市20xx年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注释】
1、《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
2、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3、人境:人间,人类聚居的地方。
4、而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5、君:作者自谓。
6、尔:如此、这样。
7、心远地自偏:心远离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8、悠然:闲舒的样子。
9、南山:指庐山。
10、日夕:傍晚。
11、相与:相伴,相交,结伴。
12、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
13、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么表达。辨,辨识。
【鉴赏】
《饮酒》共二十首,按序文这组诗写于诗人四十岁之后,是诗人刚离开彭泽令职位不久。《饮酒(其五)》是酒后题咏,歌颂田园生活恬静闲适,表现自作与大自然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著名诗篇之一。
全文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从开头至“心远地自偏”,着重叙说“心远地自偏”。
开头两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说自己虽住在然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车马喧”,意上层人士之交往,古有“冠带自相索”入说。陶家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浔阳最有势力的一族。尽管陶渊明这一支已呈衰落,但冷寂到门无车马,终不可能。陶渊明为什么要这样说,诗是以一对矛盾对立的句式为后文的设问埋下了伏笔。结庐(造屋)于人境(人世)就免不了人世交往的纷拢,车马的喧闹不正是扰扰人世的一个象征吗?而人境中结庐的诗人却恰要避开车来马去人间的喧嚣。
第三、四两句“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说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自然要处于幽静远邈之处。这便作出一个富有深刻哲理的回答:心灵既远远地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处喧境也和居于偏僻之地是一样的。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心境恬淡静谴,反过来,心境的恬淡静谧也可使喧闹的环境变得偏僻幽静。诗人通过自身的体验,形象地道出一个辩证的道理,这可谓由艺术通向辩证法认识论的一个奇迹。
前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远”是玄学中最常用的概念,指超脱于世俗利害的的精神状态,“心远”便是对那争名夺利的冷漠,疏远那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由此,所居之处而变得僻静了。
后半部分从“悠然见南山”到结尾,集中写欣赏自然景物的悠然心态。
第五、六两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说采菊花在东篱之下,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悠悠然而。这形象地写出了“心远地自偏”的全部意境。”见”精确地表达出诗人采菊之时,本非有意看山,而是悠然而望。可是抬苏轼曾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臭。” ((东坡题跋))
第七、八两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说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而归还,多美妙的景致啊。“日夕”乃“傍晚”,“ 相与还即” 结伴而归。诗人看到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江的青霭之中,景色益发变得佳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跟看暮色渐浓,结伴飞向林间巢窠。《归去来兮辞中》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之句,这“飞鸟相与还”也臆含着诗人舍弃“以心为形投”的官场而归返田园的惬意情怀。
最后两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说这其中蕴含着人生真义,欲要辨明,自已忘记了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这又一对富有哲理性的名句,从字面来看,是说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怎样用言语来表达了。其实诗人的意思是说,既然领会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何必要用言语去表达呢?
本篇展示了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思维过程,富于理趣、情趣、天然之趣。然而,诗中没有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绎,而写了悠然自得,妙趣横生,既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又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委运任化的哲理。这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的境地,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感悟、想象,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悠长与深邃。
陶渊明的古诗词3
归鸟其二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
遐路诚悠,性爱无遗。
停云其四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
敛翮闲止,好声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答庞参军其五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昔我云别,仓庚载鸣;
今也遇之,霰雪飘零。
大藩有命,作使上京;
岂忘宴安?王事靡宁。
劝农其五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宴安自逸,岁暮奚冀!
儋石不储,饥寒交至。
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命子其五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
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
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命子其十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日居月诸,渐免子孩。
福不虚至,祸亦易来。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
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劝农其六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孔耽道德,樊须是鄙。
董乐琴书,田园不履。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命子其八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停云其二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停云霭霭,时雨[氵蒙][氵蒙]。?。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时运其三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延目中流,悠想清沂。
童冠齐业,闲咏以归。
我爱其挣,寤寐交挥。
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陶渊明的古诗词4
【朗读节奏划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写作背景】:
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只是到了他这一代,这个家族已经衰落了。他也断断续续做了一阵官,无奈靠山不硬,脾气却分外高傲,玩不来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终于回家乡当隐士去了。《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简析】: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这是第五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此诗表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读者喜爱它,不仅仅因为它语言浅近,结构巧妙,写景如画,意境高远,还由于它所蕴涵的深刻哲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心为行役"的"物化&;quot。诗的前四句袒露了诗人能够超然出世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后六句写隐逸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这其中既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回避矛盾,与世无争的消极情绪。
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陶渊明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陶渊明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陶渊明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陶渊明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陶渊明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陶渊明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陶渊明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陶渊明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陶渊明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陶渊明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陶渊明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陶渊明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陶渊明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陶渊明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陶渊明的古诗词5
[晋]陶渊明《杂诗(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1。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2。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3!
得欢当作乐4,斗酒聚比邻。
盛年5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6。
注释:
1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意谓人与植物不同,生而无根,飘流转徙如陌上之尘耳。丁《笺注》:“根蒂,犹言根柢。蒂与柢为同音假借字。”古《笺》:“《古诗》:‘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王叔岷《笺证稿》:“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又云:‘飘若风尘逝。’”
2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意谓人如尘土随风转徙,无恒久不变之身,今日之我已非往日之我矣。
3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意谓尘土飘转,一旦落地即成兄弟矣,何必骨肉才相亲乎?丁《笺注》:“《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又曰:“言何必真同胞始谓之兄弟,凡人皆兄弟也。”渊明《与子俨等疏》:“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之内皆兄弟之义。”
4得欢当作乐:意谓得遇友好当作乐也。欢:友好。
5盛年:壮年。
6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古《笺》:“《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邢疏:‘岁月已往,不复留待我也。’”
赏析:
此诗言人生飘忽不定,短暂无常,既能相聚即为兄弟矣。遇友好则当以酒为乐,而不负此时光耳。末四句,非仅为饮酒而发,呼应开首四句,亦寓勉励之意于其中也。
陶渊明的古诗词6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簷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与殷晋安别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止酒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田舍获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扬楫越平湖,汎随清壑回。
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
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
酬丁柴桑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有客有客,爰来爰止。
秉直司聪,于惠百里。
餐胜如归,聆善若始。
匪惟谐也,屡有良由。
载言载眺,以写我忧。
放欢一遇,既醉还休。
实欣心期,方从我游。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以殚。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
吁嗟身後名,於我若浮烟。
慷慨独悲歌,锺期信为贤。
岁暮和张常侍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
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己繁。
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
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洌洌气遂严,纷纷飞鸟还。
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
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
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
咏贫士 其六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
翳然绝交游,赋诗颇能工;
举世无知者,止有一刘龚。
此士胡独然?实由罕所同;
介然安其业,所乐非穷通。
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
陶渊明的古诗词7
酬刘柴桑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译文及注释:
作者:孟二冬
译文
隐居偏远少应酬,常忘四季何节候。
空旷庭院多落叶,悲慨方知已至秋。
北窗之下葵茂盛,禾穗饱满在南畴。
我今如若不行乐,未知尚有来岁否?
教妻带上小儿女,趁此良辰去远游。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注释
(1)酬:以诗文相赠答。
(2)穷居:偏僻的住处。人用:指人事应酬。用:为。四运:四时运行。周:周而复始,循环。
(3)空:此字诸本多有不同,或作“门”,或作“桐”,或作“阎”,或作“檐”,今从焦本。
(4)牖(yǒu 有):或作“墉”,今从和陶本、焦本。牖:窗户。葵:冬葵,一种蔬菜。穟:同“穗”。畴:田地。
(5)不:同“否”。(6)室:指妻子。登:通“得”。
赏析:
作者:佚名
此诗与《和刘柴桑》诗当作于同一年,即义熙十年(414),陶渊明五十岁。从诗意来看,《和刘柴桑》作于冬春之交,而此诗作于秋天。
诗中以隐居躬耕的自然乐趣和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道理来酬答刘柴桑,尽管其中带有消极的思想,但在朴素纯和之中,却洋溢着田园生活的乐趣。
【陶渊明的古诗词】相关文章:
陶渊明《荣木并序》古诗词鉴赏10-12
饮酒(其五)陶渊明古诗词鉴赏10-13
陶渊明的寂寞06-24
陶渊明《拟古》03-06
陶渊明的孤独09-29
豁达的陶渊明12-06
陶渊明生平10-10
陶渊明的光06-03
陶渊明与菊花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