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滕王阁序》有感
这么多来,挣扎于稻梁之谋,辗转于名利之场,已经很久没有安下心来好好读过书了。今夜无眠,随手找了本《中国古代散文选》来看,居然随便一下就翻到了这篇南昌人的骄傲《滕王阁序》。说来惭愧,离开学校之后,就再也没好好读过这篇文章,到现在,也许只能记得很小一部分,趁现在有兴趣,那就再好好读一遍吧。
还记得做学生时第一次读到此篇名文,大是惊叹作者才华横溢。文章属对工整,引典自然,辞句优美,恣意纵横。大家手笔,非同凡响。的确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骈文第一。能与之相提并论的骈文,恐怕只有骆宾王的《讨武氏檄》了。
然则有了这么多年的社会阅历之后,现在读起这篇文章的感受,自然和学生时代大有不同。仔细想想,王勃虽然才华出众,文笔惊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真本事的。少年时候即以神童成名的他,很早就步入仕途。但他并没有象贾谊一样留下什么优秀的政论文章,也不见他在仕途上有何建树。相反,他恃才放旷,无聊地写了篇文章《檄英王鸡》,应该说,初唐时期的皇帝还是很开明的。唐高宗正是读到这篇文章,很是生气他拿着国家的薪俸不干正事,一怒之下将他赶出了英王府。要知道,高宗本来是希望他好好辅佐自己儿子,对他寄予厚望的。同时受累的还有他父亲,被贬做交趾令,也就是现在的越南某地一个县官,这基本上就等于是当成罪犯来流放了。而这件事也间接导致了最后的悲剧:王勃渡海去探望父亲,结果翻船,因为不识水性,溺水而亡。著名的《滕王阁序》就是在他去探望父亲时,经过南昌的时候写下的.,结果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作品。
单纯从艺术的角度来讲,《滕王阁序》的艺术高度是无可企及的,堪称是四六骈文中的经典作品。但是,辞藻过于华丽,内容却过于空洞。滕王阁上有副对联就说得很好,联曰:不赖元元帝子何来伟阁;难弥憾憾名篇亦有谀辞。这一评价非常中肯。此文开篇就先大拍马屁,“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棨戟遥临”“襜帷暂驻”不过是大官们摆威风耍排场的手段而已,如何说得上“雅望”和“懿范”?这和品德扯得上什么关系呢?明显就是出格的恭维和马屁罢了。
拍马也倒罢了,吹嘘起自己来也大是卖力。“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隐隐然以西汉著名政治家贾谊自诩,他配吗?在他小小年纪的时候,唐高宗就破例起用他,将他安排在英王府辅佐自己的儿子,怎么能反说“怀帝阍而不见”?明明就是你自己不珍惜眼前的机会,还胡闹不干正事,写什么〈檄英王鸡〉,皇帝怎么还可能容得下你?如果你写得出贾谊〈论积储疏〉这样的优秀政论文章,皇帝怎么可能不请你到宣室论事?你还有什么资格悲叹“奉宣室以何年”呢?
后面写到“君子安贫,达人知命”,他真的安贫知命么?如果真是这样,那前文中他还感慨什么“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呢?假装高洁风雅,却又惺惺作态,实在令人觉得虚伪。请问你又有什么功劳资历能和冯唐李广并称?吹嘘得过于离谱了吧?
社会需要的是有真才实干的人才。王勃的文章写得好,那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有文才不等于就有其他才能。他去做个文书想来是不错的,但是要参与政治,实在没看出他有这方面的才能。只可惜,他没认识到这点,仅仅因为文字功夫好,就以为自己是经天纬地之才,皇帝就应该以国士之礼相待,岂不是可笑之至?对于他个人来说,这是一个悲剧。
突然想起某些歌手大赛和选秀节目中,评委要考选手的文学知识,一时不觉莞尔。既然是唱歌比赛,那你就看人家唱得怎么样啊,这跟文学扯得上什么关系呢?我就不信苦读古典文学能把嗓子读来变得很好。这种考评思想,其实和王勃的悲剧思想是同源同宗,这种破旧的落后思想,还是希望它尽快灭亡了吧。现实的社会,需要现实的思想,踏实的作风。
开卷果然有益,古人诚不我欺矣。
【读《滕王阁序》有感】相关文章:
读《滕王阁序》有感01-05
读《滕王阁序》有感随笔05-10
《滕王阁序》有感10-15
读王勃《滕王阁序》有感范文11-13
读《滕王阁序》有感2篇10-01
读王勃《滕王阁序》09-16
王勃-滕王阁序05-26
《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10-26
读《滕王阁序》后的鉴赏12-01
谈谈滕王阁序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