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安石《登飞来峰》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和赏析

时间:2024-12-18 16:45:21 王安石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和赏析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飞来峰:在今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前。相传东晋时,古印度僧慧理曾称这座山峰像天竺国的灵鹫山。“不知何以飞来”,因此得名“飞来峰”和“灵鹫峰”。飞来山:即飞来峰。寻:古代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缘:表示原因或目的,相当于“因为”或“为了”。

  【鉴赏导示】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因封荆国公,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在诗、词、文方面都有成就。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早年的诗歌创作学习杜甫和韩愈关心政治、同情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精神,诗风也取于杜诗沉郁顿挫。《飞来峰》就是一首语言之外的好诗。

  【鉴赏】

  《登飞来峰》这首诗作于宋仁宗皇佑二年(1050)夏天,那时,王安石所任浙江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县知县期满,在离任返回江西临川时途径杭州,游览西湖,登临飞来峰,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诗。

  王安石是一位政治家,他怀着变法图强的雄心壮志,希望能够改变社会衰败的现状,以施展自己的才华。《登飞来峰》一诗,正是借登高游览。表现了王安石的这一理想抱负的。

  诗的首句扣诗题下笔,交待游览景点,并对景点作了形象的描绘,诗人不仅登临了飞来峰,而且还登上了建筑在峰顶的塔,这峰和塔高约千丈,耸立云端:人在上面,可以居高临下,俯览四周胜景。这一开笔描写创造出一种高远的意境,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次句紧承首句而来,写登高可以看到日出景象。诗人不写别的,而选择了鸡鸣“见日出”这一景象,一是突出飞来峰上“千寻塔”之高,二是显然蕴含着他的向往与寄托。诗的一、二句都是为后两句作铺垫。三、四两句,是诗的精华,蕴含的哲理极其深刻。“浮云”,本指天空中飘浮着的云层,在诗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奸佞小人。唐代大诗人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写道:“总为浮云能遮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的情调显得低沉。王安石则豪迈地宣称:我一点也不怕浮云遮挡住我的视线,因为我是站在最高的地方!意思是说:我有崇高的政治家理想和洞穿事物的哲人眼光,何惧小人当道!这两句诗,借写景抒情,借咏物来言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其立意与杜甫的《望岳》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豪言壮语。

  总之,这首诗立意高远、感情奔放、充满哲理,因此,有人曾评此诗是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鉴赏要点】

  [1]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立意高远,感情奔放。

  [3]借写景抒发豪情。

  [4]充满哲理。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和赏析】相关文章:

《登飞来峰》王安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10-08

王安石《登飞来峰》注释翻译与赏析08-23

王安石《登飞来峰》原文及赏析08-12

王安石诗《登飞来峰》原文鉴赏09-11

唐杜牧《泊秦淮》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和赏析10-19

王安石《登飞来峰》原文和译文07-02

王安石的诗登飞来峰11-18

李白《登锦城散花楼》全诗赏析与注释翻译08-31

王安石登飞来峰原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