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故事

时间:2024-08-15 09:00:40 思颖 王勃 我要投稿

王勃的故事(通用10个)

  王勃,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勃的故事相关内容。

王勃的故事(通用10个)

  王勃的故事 1

  有一年重阳节,南昌都督阎伯舆在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并写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然后起身告辞。

  发现序诗后句空了一个字,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便纷纷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是很好。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空字补上。

  待来人追到王勃后,王勃的.随从说:“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

  阎大人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都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王勃的故事 2

  传说王勃死后还念念不忘《滕王阁序》中他作的得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每当人们走过他的墓前,就能听到他的魂灵在坟墓中反复吟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次,一个秀才经过王勃的墓前,又听到坟墓中在吟诵。秀才想了一会儿,对着坟墓说:“这句子好是好,只是还不够精练,要改成‘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不是更好吗?”从此以后,人们再也听不到王勃的魂灵在坟墓中吟诵这个句子了。也有一说王勃死后阴魂不散,常在夜间出没赣江水面,高声吟诵这两句诗。

  一次,一客船路经此处,正值吟声大作,这游客高喊:“这一句写得不好,太罗嗦,如果把上句的'‘与’跟下句的‘共’去掉,就简洁多了。”从此王勃鬼魂再也没出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从庾信《射马赋》中“荷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胎翻新而出。如果去掉“与”跟“共”两个虚词,在内容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确实比原句“精练”了,但是在删去了“与”跟“共”两个字后,句子的节奏显得急促,不如原来从容大度,与上下文的格调显得很不谐调,故这两句诗并不能精简。)

  王勃的故事 3

  唐上元二年(675年),王勃从山西动身,千里迢迢去看望父亲。因为他父亲被贬迁南海的交趾为官。先陆路,后坐船逆长江而上,来到江西与安徽的交界地马当山,此时突遇风浪,不得已船就停在这里。王勃便下船上岸,来到附近的一座庙里观瞻了一番,然后又赏玩江景。正兴尽想回船时,见一位老者端坐在一巨型石块之上,老人须眉皓白,仙风道骨,一看就知道不是凡人。王勃整衣向前,向老人作揖。老人遥指,问道:“来的可是王勃吗?”

  王勃十分惊讶,回答说:“正是,敢问长者何以得知在下?”老者说:“明日重九滕王阁有宴会,如能前往参加,写作诗文,可以名垂千古。”王勃笑着说:“此地离洪都六七百照的路程,一晚岂能赶到?”老人说:“你如决定去,我可帮助你。”王勃于是拱手致谢。老人忽然不见了。依照老人的指引,王勃立即登船起帆,一路上顺风吹送.第二天便到达南昌,并按时赴会。这就是“时来风送滕王阁”的故事梗概。

  话说洪州阎都督重修滕王阁落成,于重阳节在阁上大宴宾客,以示庆贺。阎都督有位女婿,叫吴子章,也擅长文章,阎都督让他事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在宴会上当众夸耀。在宴会上,阎都督命人取出纸笔,遍请在座宾客为滕王阁写作序文。大家因知道其意图,均予推辞。轮到年岁最轻的.王勃却不谦让,毫不踌躇地接过纸笔写起来。阎都督开始很不高兴,拂袖而起,并嘱人监视王勃作文,随时传报。王开始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笑笑说:“不过是老生常谈而已。”接着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说“无非是些旧事罢了。”又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听后便沉吟不语了。下面的接连来报,阎便只是点头。当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沉不住气了,一跃而起,满口称赞说:“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随即出来携王勃之手说:“帝子之阁,有子之文,风流千古,使吾等今日雅会,亦得闻于后世。从此洪都风月,江山无价,皆子之力也。吾当厚赏千金。”

  王勃挥毫写下《滕王阁序》,不待辞别,便匆匆离席下楼,直奔江边而去。

  宴会结束时,众人正要告辞,突然阎都督大喝一声:“慢!请诸位来看,怎么结尾一首诗的末一句‘槛外长江口自流’空了一字呢?莫不是我等轻慢了王公子,他故意空一字作难大家,要各位来猜,那你们就来猜猜看吧。"众人面面相觑,有的说是空了“独”字,也有的说是空了“船”字,吴子章想了好一阵子,说是空了“水”字。阎公不大高兴,说:“‘独’字太浅,不合王郎诗境;‘船’字太俗,不足为论;‘水’字太露,缺乏诗意。”大家琢磨来琢磨去,也没有琢磨出个名堂。

  第二天一早,阎都督问衙卫,此时王勃船到了何处?回答说,最快到了丰城。阎公命衙卫,快马去追王勃,千金求其一字。衙卫追上王勃后,说明来意。王勃只是笑笑说:“我乃一介书生,岂敢戏弄都督大人,我将这一字写在你手心上,你定要握紧拳头,见了都督方可伸掌,否则此字会不翼而飞。”王勃在衙卫手上写了字后,衙卫便紧握拳头,快马回府,见了阎都督,把手掌伸开,但令人不解的是手掌心实际并无字。阎公自语道:“怎么会空空如也?”猛然,他拍案称绝道:“是一个‘空’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真是妙不可叙,万千感慨,尽在这个‘空’字上。”

  王勃的故事 4

  王勃的祖父叫王通,那是隋代的一位学者,很有名气。虽然大多数人并没有闻听过他老人家的名讳,可是传说天才是会遗传的,所以王勃6岁便会吟诗,时人谓之神童。

  王勃27岁时,远道去交趾看望老父亲,来到洪州(江西南昌)的时候因为盘缠用尽流落街头没饭吃,在洪州没人知道有个王勃。他走在洪州的大街上满是悲观失望。透过南方特有的雾霭,王勃看到一座高楼。这就是洪州刺史阎伯屿新修的滕王阁,今天阎公正在此大宴宾客。刺史很好客,还没等王勃看明白就将他请了进去。

  王勃到了二楼,看到正中间有一大几,上边摆放了一张写满字的大纸,纸质上乘。王勃又饿又累,缩在一张椅子里睡着了。半个时辰后阎伯屿照着这张纸进行了篇幅冗长的讲话,酸腐文人们无不齐声称赞。待王勃一觉醒来,看到一个小童毕恭毕敬的手捧托盘站在自己面前。王勃环视周围,见到大家都看着他。小童头低着一动不动。旁边一位书生凑上王勃的耳朵说:“阎大人要为滕王阁属文……”王勃看了一下那情形,恍然大悟,伸手就去抓笔。

  阎伯屿咳了一声。王勃饿得头晕,没有听到,阎伯屿踱步上前,朗声对着王勃的帽子道到:“阁下可否报上名来?”

  “不才龙门王勃。”

  阎伯屿心下好生气愤,料这穷儒无甚名气,有多大本事,敢接滕王阁属文之务?有心轰了出去,又怕于名声有损。众人无不窃窃私语,嗤笑不止。阎伯屿不好发作,值得说:“足下请作。着人看着,作一句,报一句。”

  王勃忽然将笔一撇,道:“每属文,必饱睡。”

  阎伯屿这个人大概脾气不错,叫人抬来一张躺椅。王勃和衣而卧,直睡到日落西山。阎伯屿等得不耐烦了,叫人去推王勃。正想要动手,王勃突然大叫:“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阎伯屿笑道:“不过如此。”

  王勃又喊:“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儒下陈番之塌。”

  阎伯屿再笑:“也还平常。”

  滕王阁内死气沉沉,文人们盯着王勃,阎伯屿也盯着王勃。王勃依旧酣睡不醒。一只鸟飞进来落在他的头顶上,啄食着他的'冠带和头发。头发脏乱不堪,那鸟步履踉跄,忽忽而去。阎伯屿与众人笑论:“此人腹中之词已尽。”

  小童伏在王勃耳边说:“先生请起。”

  王勃听到有人叫他,坐起身来张望,四下哪里有人影?但见怪石横陈,松柏殷殷,不知到了什么地方。一阵冷风刮过,不禁打了个喷嚏。一个老叟在身后说:“可是绛州王勃?”王勃这才回身,看到一个形容古怪的老者,耳尖眉长。王勃问:“怎知我名?”

  老者笑而不答。王勃一惊,立刻跪翻在地:“不知仙驾何处,多有怠慢。还请不吝赐教,指点迷津。”

  老者手捋胡须道:“吾乃元中水府之主。今日滕王阁内大宴群儒,约作颂文,何不作之?”

  王勃一脸愧色:“先作的两句,业已穷我心中之学。”

  老者呵呵一笑:“这有何难?待我助你一臂之力……”

  说罢飘飘而去,任王勃呼喊,转瞬没了踪影。王勃大叫着从梦中醒来,正看到小童对着自己的脸狂呼,顺手将其拨开。这样的突发举动好似诈尸,吓得小童连滚带爬。王勃呵呵笑着站起身来,照着纸上写道:“……落霞与故鹜齐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伯屿不禁绝倒。他不得不为这样两句足以光照千秋的文句称颂不已。

  不到半个时辰,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就完成了。阎伯屿赠与他大把金银和美食,派专人送他出了洪州城。王勃回头望了望远去的城池,又看了看坐下的高头大马,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他好像已经记不得那个助他一臂之力的老人,只是隐约觉得一丝的异样。他吆喝着催开坐骑,一路南去。

  王勃的故事 5

  王勃所创作的《滕王阁序》家喻户晓,而除了赏析这篇文章之外,我们也非常的关注关于《滕王阁序》的故事。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往交趾探望父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伯屿九月九日(重阳节)在滕王阁安排的宴会。因为年少,居末座。都督阎伯屿虽然知道王勃的名声,但还是不太相信王勃的`才华。阎伯屿想在宴会上让自己的子婿孟学士写一篇滕王阁的文章。孟学士也已在前一天连夜打好了腹稿。酒过三巡,拿出纸笔让宾客们写。大家都明白主人的意思,纷纷表示自己写不了,还是请孟学士写。纸笔送到王勃面前,他却毫不辞让,拿笔就写。阎伯屿大怒,拂衣而起,离开酒席,派人等着王勃下笔,要求写一联,报给他一联。第一报“南昌古郡,洪都新府”,阎伯屿说:“这亦老生常谈。”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伯屿听了,沉吟不语。报到第二十一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伯屿矍然而起,说:“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就回到酒席,等到王勃写完,热情地宴请,宾主尽兴,极欢而罢。

  《滕王阁序》是一篇睿思奇才、孤篇横绝的杰作。一千三百多年来引无数读者为之倾倒,此文的文学地位也很少被人超越,王勃写此文时还是一个二十六岁的青年,而且是在旅途中即兴而作的,但他将洪洲地区(今江西南昌)的天文、地理、历史掌故一一点出,如数家珍;将座上宾客的文才武略一一写出,让人如见其人;将腾王阁周围的壮丽景色一一绘出,使人如临其境;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一一吐出,让人为之叹息。由此可见作者积学之丰富,文思之敏捷,观察力之敏锐,抱负之远大。本文除韵律铿锵、对仗工稳、词语华丽、气势奔放、意境开阔外,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文中名句迭现、妙语如珠,至今使世人在文学音乐艺术上受到深远的影响和启迪。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腾王阁序》则作于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时年二十六岁(虚岁),上元三年(676年)卒。因一篇笔墨游戏的《檄英王鸡》而蜚声朝野。唐高宗认为此篇意于挑拨离间,钦命将他逐出长安。六年后,王勃私自藏匿罪奴曹达,被同僚告发。曹达猝死在王勃府内,"擅杀官奴",依唐律,犯死罪。王勃之父因受累及,被贬官至交趾(今越南北部)为令。

  王勃之所以有机缘于临豫章、登腾王阁醉酒作序,是为了去南海交趾奉养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欲作序刻碑以记后来,从而写下千古名篇《腾王阁序》。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于创作《滕王阁序》的第二年,在渡南海往交趾时不幸溺水身亡。

  王勃的故事 6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著名文学家。乾封元年及第,授期散郎,著有《王子安集》。他写的《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绝唱。

  王家是绛州有名的书香世家。王勃的爷爷王通,就是著名的文仲子,弃官归隐,授徒著书,著有《中说》。

  王勃的父亲王福对儿子们的学习要求十分严格。王勃幼年天资聪颖,他一方面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能刻苦攻读,史书上说他“六岁善词章”,写起文章来洋洋洒洒,思路畅达,又快又好。与他的两个哥哥不相上下,号称“王氏三珠”。

  他九岁时读《汉书注》,就能发现错误,写了《指瑕》十卷。王勃十几岁应试考场,授朝散郎,又被沛王李贤聘为署府修撰。由于王勃才华出众,与杨炯、骆宾王、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

  王勃一向不满于豪门和官场的.倾轧,加上才高气盛,便遭同僚的嫉妒。正好因为一个案件的牵连,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父亲被贬为交趾令。

  这年九月,王勃悲愁难遣,怀着郁闷的心情到交趾去看望父亲,走到南昌,正好是重阳节。南昌府都督阎公整修的滕王阁落成,正在阁内大摆庆功宴,邀集一班文人雅士、社会名流饮酒赋诗,欢度重阳。

  这滕王阁乃显庆四年滕王李之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前临赣江,有西江第一楼之称。王勃久慕此阁,到此哪能不游!

  来到滕王阁,只见楼高九丈,阁分三层,雕梁画栋,巍峨壮观。南有压江亭,北有挹翠亭,高低错落,相映成趣。上得楼来,但见阁道上丹漆彩画,光艳照人。远眺则山野平川尽收眼底,鸟瞰则澄江如练,百舸争流。

  王勃看得如醉如痴,不禁文思泉涌,不能自已。王勃正沉醉于楼阁的宏伟与山河的壮丽之中,忽然一阵萧管鼓乐之声从宴会厅传来。

  王勃循声望去,只见阎都督满面春风,正在举杯致词:“今日乃重阳登高之日,又逢滕王阁整修已成,老夫聊备薄酒,为各位助兴。现在我提议,以滕王阁为题,或赋诗,或作文,效兰亭故事,以不枉今日之雅会。”

  众宾客深知都督心思,他是想让自己的女婿孟学士当众写一篇序文,以显示其才华。因此阎公派人拿纸笔巡让众客人,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肯贸然动笔。王勃远道而来,自然不明就里,加上年轻气盛,恃才傲物,联想到自己的遭际,情思满怀,不吐不快。

  送纸墨的刚到跟前,王勃便上前拿起笔来,饱蘸浓墨,便挥笔疾书起来。

  阎都督一看大怒,心里骂道:“哪来的毛孩子,不知进退,坏我大事!”不禁拂衣而起。他叫人暗暗在一旁观看,看他写些什么,再做处置。

  暗中观看的人第一次回报说:“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沉吟不语起来。这里已开始写南昌地形的雄阔,自是不同凡响。

  待回报写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里描写望中秋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俱是神来之笔。阎都督抚案而起,赞叹道:“这真是少有的天才呵!这篇文章要世代流传,永垂不朽了。”

  在座的众宾客纷纷称赞,连阎公的女婿孟学士也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叹弗如。阎公将王勃请到宴席上,大家尽欢而散。

  这次交趾之行,王勃不幸在海上遇风浪溺水而死。越南人民感念王勃父子,至今还有庙宇和塑像纪念他们父子俩。

  王勃的故事 7

  王勃是一位神童,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写出像样的诗篇。在王勃十四岁的时候,有一年,跟随着当官的父亲,坐船经过彭泽县。有一天,王勃随父亲来到了彭泽县的马当山。王勃将船靠岸,沿着山路来到了一座古寺庙,站在这座古寺庙上,可以看见涛涛的长江水,这座寺庙是建在陡峭的悬崖之上,寺庙上有一块巨匾,上面赫然地写着“中元水府之神”等几个大字。王勃是个诗人,站在古寺庙游玩了一番,心满意足后就下山回船,在半路上碰见了一位白发、白胡须老翁。只见这位老翁精神抖擞,盘腿坐在一块巨石上,他看到14岁的王勃,马上就问“你是神童王勃吧”,王勃听到老人喊他的名字,十分震惊,我们素不相识,你怎么知道我叫王勃?于是,他就走近老翁,和他攀谈了起来。此位老人告诉他,明天就是重阳节,南昌都督和一些大官员要在滕王阁举行诗词大会,主要是为滕王阁而写,也就是《滕王阁序》,我看你才气十足,你可以去那里试一试。可是,明天就是重阳日,彭泽马当离南昌那么远,至上也有三五百里,过去交通又不便,怎么能到达。此位老人呵呵一笑,你要是十分想去,我就为你送上“顺风”一道,你一个晚上就能到南昌。王勃听后,大吃一惊,您到底是哪位大仙,老头缕缕胡须说“我乃是中元水府之神”,保你在长江中顺风顺水,你就好好去吧。王勃听后,就上了船朝着南昌方向前去,果然,在一夜之间到了南昌。

  重阳日当天,果然看到南昌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举报文诗大会。这位阎伯屿也是想让自己的女婿吴子章出点风头,出点名气。就叫女婿事先写好的一篇《滕王阁序》,等到大会开始,也就是随手应得,让人家夸他聪明。当然,官员们都知道阎伯屿有抬举自己女婿的意思,所以,没有一个人写,都给他面子。于是,就让手下看了王勃写了没有,王勃还真写了一首,上面赫然写到: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阎伯屿一看,写的还不错啊!这个小少年开头还可以,不知道接下来写的怎么样。当他看到王勃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突然拍桌子说好,真的是大天才啊!不一会儿,滕王阁序也看完了,阎伯屿十分高兴,伸大拇指连连叫好。他说,文章写的这么好,肯定是有神仙帮助,这篇文章一定能流传千古,滕王阁也因为这首诗词而名气大。当然,阎伯屿的名字也会随这座滕王阁而被后代传颂,想想都开心,兴奋!真的是感谢了!

  可是,在一边的女婿吴子章看到岳父大人夸王勃,心里很不痛快。心生一计。于是,他站在人群之中,大吼一声,什么地方来的臭小子,竟敢拿别人以前写的.文章来抄袭。说完,他就把王勃的《滕王阁序》一字不落地背了下来。原来这个吴子章是个过目不忘的才子,记忆力非常好。此事,官员们大惊失色,一个个也对王勃怀疑起来。只见王勃非常镇定,不慌不忙地说,你说我是抄袭别人以前的作品,你可知道,这首诗的后面还有诗。吴子章说没有,王勃说,为了证明这首诗是我写的,于是提成写到: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銮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吴子章这时候话也说不上来,面红耳赤,气急败坏地逃走了!

  诗词宴会结束,阎伯屿送了王勃一些衣物和钱财作为酬谢。这时候王勃又要从南昌回到彭泽,再次来到了马当山,那个中元水府老翁早早等候他,王勃急忙上去感谢他的支持和帮助!

  下面是王勃把在彭泽和南昌遇到的事,总结了一段。

  昔有王生,冠世文章,尝随旧游江渚。偶尔停舟寓目。遥望江祠,依依陌上闲步。恭诣殿砌,稽首瞻仰,返回归路。遇老叟,坐于矶石,貌纯古。因语曰:子非王勃?是致生惊,询之片晌方悟。子有清才,幸对滕王高阁,可作当年词赋。汝但上舟,休虑迢迢,仗清风去。到筵中,下笔华丽如神助。

  会俊侣,面如玉,大夫久坐觉生怒。报云落霞并飞孤鹜,秋水长天,一色澄素。阎公竦然,复坐华筵,次诗引序。道鸣鸾佩玉,锵锵罢歌舞。

  栋云飞过南浦。暮帘卷向西山雨。闲云潭影,淡淡悠悠,物换星移,几度寒暑。阁中帝子,悄悄垂名,在于何处?算长江,俨然自东去。

  这就是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时候,在彭泽马当早就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希望现在的彭泽以及马当政府在马当山,王勃曾去过寺庙,进行建修,雕刻好“中元水府之神”六个大字的巨匾,这绝对是一个很好的人文旅游景点,为马当留下一个举世闻名的传说!要让世人知道,滕王阁序不但给南昌带来很大的影响力,也和我们彭泽县有着一段美丽的故事…

  王勃的故事 8

  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时任南昌都督阎伯屿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正好不期而遇。滕王阁原为唐高祖李渊的小儿子李元婴(滕王)担任南昌刺史时所建,因年久失修,早已破败。阎都督上任后,为彰显政绩,延揽文人墨客,就拨巨款将滕王阁整修一新。

  竣工后恰逢重阳节,阎都督便邀请当地名流前来观赏歺叙,并请他们为滕王阁作序。阎都督有一乘龙快婿孟学士,才学不错,阎公事先让他备好了一篇序文,以便席间展露,以抬高他的身份。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逐个请人现场作序。知情而学问高的.人不便写,而学问功底不深的人不敢写。

  王勃不知情,却又很自信,轮到他时,他竟不推辞,接过笔墨,当即挥毫。阎都督见状,心里不悦,又不好说什么,便借故离开进帐休息,但却暗中叮嘱书童传报王勃写些什么。当听到王勃开始写“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时,阎说“老生常谈”。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说“旧事重提”。

  然而当听到“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时,阎便沉吟不语了。后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都督从账内一跃而起,大声赞道:“好文,滕王阁得此好文,必当闻于后世,永垂不朽了。”阎都督高兴的重新入席就坐,频频举杯给大家敬酒,以庆祝滕王阁今日双喜临门。

  王勃的故事 9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重阳节,南昌洪州都督阎伯屿刚刚重修了江南三大名阁之首的滕王阁。趁着秋高气爽之际,阎都督在鄱阳湖畔举行盛大宴会,邀集当地名流大咖和文艺青年登阁揽胜,把酒赋诗,想把滕王阁的卓绝风姿用诗文展示出来。宴会开始前,阎伯屿逐一邀请大咖才俊们赋诗作文,可在场众人都约好了似的各找各的理由婉言谢绝。原来他们事先得到了情报,知道这次作文竞赛隐藏了一个阴谋,就是阎伯屿早已谋划好要自己的女婿在宴会上参赛,并要获得冠军。因为作为一个文化人,阎都督的女婿孟学士正需要博得文名,以便在未来的江湖上扬名立万。

  就在大家都磨蹭着假装才华难济,不敢动笔,都督女婿吴学士踌躇满志,准备大秀一番自己事先备好的美文时,一个二十出头的愣头青却从末座上站起身,表示自己愿意作文一篇,博大家一笑。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所有人都诧异地看着这个不识相的`屌丝。私下里一打听才知道,这个不识相的愣头青,名字叫什么王勃,是南下探父路过南昌的。而阎都督正是给他那同朝为官之父的面子,才临时邀请来他来陪坐的。没想到,他却这么不给主人的面子。但事已至此,阎都督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点头应允。而他的女婿也只好抑制着愤怒,表示愿意和王勃同场竞技,悻悻然收起作秀的姿态,退到一旁展纸研墨,装成现想现写的样子。王勃也不客气,礼貌性地向他拱拱手后,就立即进入另一个考场开笔作文。

  比赛开始后,王勃的监考老师为了巴结都督和他的女婿,就派一书童将王勃的答卷一句句实时报告给都督和他女婿等人。很快,纸条传来了,上面写着:王文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众人面无表情,认为是通常桥段,没有新意。又一张纸条传来,写着:第二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众人开始发出不屑的嘘声……都督女婿的心放了下来,心想这样更好,要是像原先安排的那样自己一个独唱,就是赢了,也不能服众。但当写着“层峦耸翠,上出重霄”的纸条传到的时候,现场的嘲笑讥讽之声戛然而止,有人开始小声赞叹。再送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纸条时,众人先是愣住了神,接着便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掌声,连都督也不由自主地拍起手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联霸气侧漏的千古绝对,瞬间就让都督女婿整个人都不好了,被打回原型般晕倒在自己的考卷前。王勃则从容不迫地续完后文,收起笔墨,扬长而去,只给看呆了的众儒留下一个碉堡了的背影。

  唐高宗看到了这篇热文。当他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激动得拍案喝彩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并马上唤来太监询问:此人何在?答曰:“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失望得一屁股坐回龙椅,自言自语地叹息着:“可惜,可惜,可惜了!”

  也许,作为生命,王勃只是一现的昙花。但作为诗人,他则像一轮光芒四射的朝阳。而朝阳是不会被大海吞没的。虽然他的生命,没能像他的名字那样长久地勃起下去,但初唐的诗坛,却凭借他的名字而愈发坚挺地勃起了,并由此诞生了许多朝气蓬勃的新生命。

  是的,有时候命运就像一个玩笑,一涌海浪一瞬间造成的错误,就可以铸成千古之恨,即便用一千年的时光也难以挽回。

  王勃的故事 10

  王勃因一篇《檄英王鸡》而被贬,本来带着“神童”的光环,前程似锦,结果却因为这么一件事,自毁前程。今天先讲一讲他在“京城”时和一位朋友分别的事情。这就要从他的这位姓杜的朋友说起。杜少府,名不详,他是开国功臣杜立德的第四子。因为他的朋友认为他“守信”、“上进”、“善良”,他又被称为杜三德。本来刚刚进入京城做官,结果就被安排到四川,去做一个九品芝麻官,就是“少府”这个职位。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称呼。这件事使得他心情非常郁闷。当时四川也是荒蛮之地,那么两个倒霉蛋马上就要分别了。于是就在晚霞当中,就在喝酒当中做着最后的告别,那么在道别的时候,这个姓杜的.朋友伤心的痛哭起来,王勃一看你哭可不行啊,于是赶紧拿出笔来写了一首诗,这首诗居然让他朋友的泪止住了。

  在不久之后,就是我们上一期讲到的事,王勃也被迫离开京城,他去了哪里呢?恰恰也是四川,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这段时间他是否和这位杜少府相见。

  本来游山玩水,心情好了许多,在外面流落三年后,已经二十一岁的王勃从四川返回长安再次参加科考,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因为虢州药草丰富,而王勃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参军之职虽不大,毕竟又入官场,王勃再次陶醉于自己的聪明中。这时,一个名叫曹达的官奴,平时与王勃关系不错,因犯罪惹上了官司,王勃脑子一冲动,

  凭着哥们义气把他藏了起来,但外面抓捕曹达的风声很紧,又让王勃很害怕走漏风声,情急之下,又是一个冲动,把曹达杀了!结果没几天东窗事发,王勃直接被下到死牢!杀人偿命,王家家室再显赫,也没能力救他一命!

  眼看就要秋后问斩,好在老天不让他这样就死了。于是,一场天下大赦如期而至,王勃被赦免死罪,改判三年刑罚。但这件事连他父亲都受到拖累,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今越南)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

【王勃的故事】相关文章:

王勃的故事06-30

诗人王勃的童年故事03-28

王勃滕王阁序的故事06-21

王勃滕王阁序的故事12-24

王勃的诗集及王勃简介04-19

王勃作滕王阁序的故事05-15

王勃滕王阁序的故事(通用)06-22

王勃滕王阁序的故事(精选6篇)06-29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背景故事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