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滕王阁序》教学内容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中的一篇较难的文言文,作为一篇文言散文,可教的东西太多,既要关注文言知识,又要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
《滕王阁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王勃是少年才子,“初唐四杰”之一。作为久负盛名的骈体文,《滕王阁序》文采斐然,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如“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但是作为教学文本,学生学起来有很大难度,一者文章很长,二者文中有四五十处典故,所以实在不易解读。对于这样的文言文,如果还是按部就班逐字逐句地串讲和对译,估计没有七八个课时是完不成的,而且学生也很难真正理解和感受此文的伟大意义。为此,笔者试图尝试长文短教,难文简教,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收获知识,又获得精神享受。于是笔者确定了如下的教学内容。
一、自主阅读,扫清文字障碍
字词的疏通是解读文言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本文也不例外,鉴于本文典故众多且难度较大,笔者在该环节主要做了个两个设计。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搜寻、汇总文章中的成语,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文意。 然后,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词句进行师生释疑,这篇课文虽然课下注释几乎每句都有,却又不尽详细,且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一句,课本对于“龙光”的解释简单之极,只说是“宝剑的光芒”,学生看了很糊涂,宝剑从何而来?笔者翻阅史书,发现初唐时的洪州大概在古楚地的位置,而楚地是盛产宝剑的地方,比如著名的“干将、莫邪剑”,这样才能说是“物华天宝”。
再说“雄州雾列”,文中说是“雄伟的大州像雾一样涌起”,试问:大州怎么涌起?还有人认为这两句是运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合起来说就是“雄州俊才雾列星驰”,以此来比喻洪州城中的人才多且为国家大事急速奔波。笔者认为也不妥,因为《滕王阁序》是一篇骈文,文中有很多工整的对偶句,且文意前后都有照应,若如上所说,这句和上下句的语境就不一致了。笔者比较认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给的注释,说“雄州雾列”是指洪州境内的建筑如云雾排列,到处都是,“雄州”就是大州。说“俊采星驰”是指有才能的人士如流星一般奔驰驱走,“俊采”指有才华的人。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这两句也有典故,注释没有提及。教参书说“日下”一典源出《世说新语・夙惠》,多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这和王勃的身世、心境是一致的。另有一典出自《世说新语・排调》,说的是:晋代文学家陆云、荀隐两人互不相识,一起在张华家中会面。陆云拱手说:“我是云间的陆士龙。”荀隐回答:“我是日下的荀鸣鹤。”因为这副对联,以“云间”对“日下”,成为诗家常用的骈语。由于用典,这句就有了两层意思。一是说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游目骋怀,正好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呼应。二是借典故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像陆云一样少年高才,却遭遇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感慨。正好和下文“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等句相呼应。这样理解,完全符合王勃的性格和遭遇,也能更好地贯通上下文。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对字词的解读要准确透彻。
二、梳理思想,着重于文本内在结构的探究
每个文本都是独特的结构体,文章的内在框架,就像建筑物内的钢支架一样支撑着整个文本,使得文本或高大巍峨,或小巧玲珑,或朴实厚重,或别致精美。教学《滕王阁序》,把握其内在结构是理解作者思路、文本生成过程的关键。《滕王阁序》原题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据此,笔者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阅读,以原题为思考集结点,集体梳理全文框架,然后交流。
笔者认为较长的文言文内在结构的梳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情感变化,有助于加快背诵,这样的探究很有必要。
三、鉴赏美景、探究悲情,着重于作者情感变化的探究
《滕王阁序》是一篇饯别的文章,但作者并没有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对宴会主人和客人的歌功颂德上,从全文来看,作者重点抒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他借助众多的典故,反复抒发这种苦闷,“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但是,作者的这种悲情不是无缘无故生发出来的,而是有感而发,有触动他悲情的点,这“触点”就是滕王阁美景。因此笔者认为,“美景触动悲情”是本课必须探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用几个有效问题来引导。
首先,让学生在精读2~4段的基础上,先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再说说作者在观景的过程中有没有情感变化。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美,同时也能明显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变化――由乐到悲。
“乐极生悲”,虽然,他把这一切归结为命运,“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消沉,他用“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等句来说明一个人即使年老,也应该朝气蓬勃,坚持理想,即使贫穷,也不能抛弃志向。可见“悲极”之后却不是“更悲”,而是一种豁达,一种坚持,就好像苏东坡在《赤壁赋》中一样释然。
概言之,这篇文章,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由游览的豪兴,陡然生出自己对人生仕途的感慨,表白自己虽报国无门却绝不弃青云之志的坚定态度。其中虽有悲愁情绪,却是很短暂的,交织于作者内心的是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有效”,笔者认为即是学生在听、说、读、写、思等方面有所得。语文课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教学内容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要想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确定是关键。
【《滕王阁序》教学内容】相关文章:
滕王阁序05-23
王勃滕王阁序与滕王阁诗07-31
《滕王阁序》序的意思08-23
王勃《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赏析07-16
《滕王阁序》王勃08-05
王勃与《滕王阁序》10-10
王勃滕王阁序06-15
王勃 《滕王阁序》07-23
《滕王阁序》学案08-11
《滕王阁序》注释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