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教学实录

时间:2024-04-08 17:50:13 王勃 我要投稿

《少年王勃》教学实录集锦3篇

《少年王勃》教学实录1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读题。 出示词语,复习内容: 南昌 都督 宴会 邀请 文章 凝望 野鸭 披着 灿烂 孤鹜 《滕王阁序》 指名分排读,再指名读、齐读。

《少年王勃》教学实录集锦3篇

  师:王勃写下了《滕王阁序》,有一句诗特别有名,你知道哪一句吗?师出示图。让学生说说。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指名读。同学们已经读得很好,课文中有一小节讲了这句诗的意思,找一找。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得很好,声音读得大声些,让所有的老师同学都听得到。(出示第三自然段) 再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师:声音已经比他响亮了,还有更响亮的吗? 生再读。

  师:老师想问这句话中哪句解释了“落霞与孤鹜齐飞”。

  生: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师:另一句呢?

  生: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师:古人说,读书要读到准备无误并深刻理解。请同学自由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生自由地读文)

  师:看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都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鹜”这个字怎么解释。写在田字格里。

  生:野鸭的意思。

  师:“孤”字如何解释。

  生:一只。

  师:“共”呢、生:一起。

  师:就看这个画面,看着这句话,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什么意思。

  生: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师:“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

  生: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师:再加大难度,两句是什么意思?

  生: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师:听着大家读书,老师也想读一读,一想看着大屏幕,我们去领略一下王勃看到的景色。 (师配乐配画读) 生:我看着许多人在划船。

  生:见到了滕王阁。

  生:云在天上飘荡。

  生:看到了景色的倒影。

  师:我也边读边想,我想天之高远,我想水之广阔。一只野鸭在天上飞来飞去。我就这样读这样想。你们也来试试,美美地读一读。看谁读得好,最好能背下来。 生读。

  师:谁自告奋勇地读一读,背一背。

  生:我背。 放音乐,生读。

  师:还有谁愿意吗? 再指名背。

  师:王勃看到这些景色,是怎么做的,划一划。 生边默读边划。

  生交流。“让我来试试吧!”

  师:王勃说这句话时是什么样的感觉。

  生:自信。

  师:仅仅是这句话自信吗?还有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生:胸有成竹。(师板书)

  生: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师板书) 师:看到这里,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叫“才”什么?

  生:才华横溢。

  师:还有才思敏捷。记住这两个词。 指名读。

  师:他旁边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他是怎么说的`,他怎么做的? 生读。(出示“奇才!真是奇才!”

  师:“拍案叫绝”是什么意思。

  生:拍桌子叫好。

  师:哪个词是“桌子”

  生:案。

  师:“忍不住”换个词。

  生:情不自禁。

  生:迫不及待。

  师:都督是什么心情。

  生:吃惊。

  师:把都督的语言动作配上练一练。在下面练一练。 生自主练习。指名交流。

  师:你是否也认为他是奇才。大家都认为他是奇才。仅仅是在这里看出他是奇才呢?要求同学默读全文。 生默读思考。

  师:文章处处可以发现,你是不是个善于发现的读者。

  生:“听说他很有才华”

  师:都督见过他吗?

  生:没有。

  师:却已经听说过了,可见很有名。

  生:客人不敢答应,只有王勃答应。

  师:文中有一句话。

  生: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师:大家想想还有谁?

  生:文人墨客。

  师:如果说不上来?

  生:很难为情。

  师:还有吗?

  师:你知道当时他多大吗?

  生:二十七岁。

  师:还有一个传说,说他当时十四岁。

  师: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少年王勃》教学实录2

  师:文中的哪几个词直接写出了王勃的才华?

  生: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师出示这两个词)

  师: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文思如泉是说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汩汩流出。

  生:笔走如飞是说写文章的时候下笔很快,像飞一样。

  师:王勃为什么写文章时能“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难道他早就来过滕王阁,早就构思好的吗?

  生齐:不是的。(生找到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师:从这一自然段中的哪些地方,让你知道王勃从没来过滕王阁?

  生:“路过”这个词说明他这次到滕王阁只是偶然路过而已,以前没来过。

  生:“路过”也能说明王勃不是住在这里的,所以肯定不是早就去过滕王阁。

  生:“听说”也可以说明王勃不是住在这个地方的,如果是住在这个地方的,他的名气很大,就不会用“听说”这个词了。

  生:“邀请”就是说他是被邀请才来滕王阁的。

  生:我从“刚刚整修一新”这里知道滕王阁才刚刚整修过,以前没有的,所以王勃不可能来过。

  师:以前没有的?

  生:不对,是有的,但只是又装修了一下而已。

  师:同学们体会的很好,看来王勃确实是头一次来滕王阁。那么他的“文思”是从哪里来的呢?(指名读2-4自然段)

  (反思:“刚刚整修一新”能否说明王勃是头一次来滕王阁呢,似乎不是很确凿的证据,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善于从一个个词语中去发掘体会,说明他们已经动了脑筋。)

  教学片断2

  师:当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时,王勃正在干什么?

  生:他正站在窗前,看着江上迷人的秋景。

  师:你们仔细听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了吗?他是怎么说的?

  生:应该是“凝望着”,他读成了“看着”。

  师:有什么不可以吗?我觉得也挺好的啊。

  生:我觉得不好,“看着”的意思好像说江上的景色不吸引他。“凝望”就能说明江上的景色很美。

  师:那凝望是什么意思?

  生:是远远地看着。

  师:那应该说“眺望”了啊。

  生:我觉得凝望是很认真的看着。

  生:“凝望”就是盯着看。

  师:说的好,谁来表演一下“凝望”的样子?

  (一生表演)

  师:大家看看,这是一种怎样的看?

  生:全神贯注地看。

  生:聚精会神地看。

  生:看得很投入。

  生:目不转睛地看。

  (反思:学生的错误回答,往往能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看着”固然是“凝望”的本意,但为什么学生会说“凝望”是“远远地看着”?这是我本没有料到的,后来我仔细想了一下,觉得也有道理,“望”自然是“远远地看着”,王勃当时是站在滕王阁的窗前看秋景的,滕王阁地势较高,所以“远远地看着”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文中用了“凝视”的话,才少了“远远地看着”这个意思。)

  教学片断3:

  师:江上的美景是什么样的?请位同学来读。

  (指名一生读)

  师:听了她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同学们把眼睛闭起来,边听边想像,仿佛看见了什么。

  (师朗读,生想像)

  生:我好像看见了五颜六色的云霞在轻轻地飘荡。

  生:我也看见了灿烂的云霞,还有水和天好像连接了起来。

  师:为什么那云霞是五颜六色的?(生沉默)

  师:你看到的是什么时候的云霞?

  生:傍晚的。

  师:你从哪个词语听出是傍晚?

  生:“落日的余晖”。

  师:现在知道为什么云霞是五彩的'了吗?

  生:哦,因为落日的余晖照耀在云霞上,所以云霞看起来是五颜六色的。

  生:因为夕阳西下,太阳光红彤彤的,照在云霞上显得很灿烂。

  师:是呀,这是一幅多么绚烂的秋景图!(板书:绚烂)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看到了一只野鸭在飞翔。

  师:是几只?

  生:一只。

  师:是怎样的飞翔着?

  生:缓缓地飞翔。

  师:一只野鸭在天空中缓缓地飞翔,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有点孤独。

  生:它很寂寞。

  生:我想如果是一群野鸭的话,会看起来很热闹的,但现在只有一只,孤零零的感觉。

  师:是呀,这是一幅多么宁静的秋景图!(板书:宁静)(反思:这幅秋景图实际上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信息,从中不仅能体会到:绚烂、宁静之美,还有一种壮丽之感,所以在课堂上我还缺少了对“壮丽之美”的引导体会,因增加以下环节:

  师:除了云霞和野鸭外,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看到水连着天,天连着水,水天一色。

  师:水天一色的画面我们哪篇课文也学过?

  生:《美丽的南沙群岛》。

  师:这个画面又让你感觉怎么样?

  生:看起来很辽阔。远远望不到边。

  师:是呀,这又是一幅多么壮丽的秋景图!(板书:壮丽)

  如果能将:绚烂、宁静、壮丽这三种因素综合起来呈现给学生,那么对于他们意会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会有更好的帮助。唉,真想重新上一遍,有些遗憾。)

《少年王勃》教学实录3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

  生:我最欣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师:老师也最欣赏这一句,请大家把这诗句多读几遍,看看有问题要问吗?

  生:我想知道王勃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生:我想知道王勃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句。

  生:我想读懂这句诗的意思。

  师:我很高兴!你们已经学会读书了。古人云:“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

  生:我读懂了这句诗的意思了,我觉得“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一句描写的就是诗句的情景。

  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真不简单!多么迷人的江上秋景,让我们和王勃一起来欣赏,谁能把这迷人的秋景读出来吗?

  (一生读得深情而又欢快)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这景色太美丽了,太迷人了!我非常喜欢,被深深地陶醉了!)

  (一生读得舒缓而又宁静)你读的感觉好像不太一样,能说说吗?(我觉得这景色非常安静,我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这迷人的景色,我不忍心惊动那飞翔的野鸭!)你已经完全进入这种境界了,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

  师:(全班配乐朗读)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生:我真想把这迷人的秋景画下来!(那你就是了不起的画家了!)

  生:我想用摄像机把它拍下来!(把这动人的镜头永远地珍藏起来,非常值得!)

  生:我想歌唱这迷人的景色!(那你能不能唱两句?)天连着水,水连着天,天边的云霞多么美丽……(你很有音乐天赋,唱得也很有味道!)

  生:我想起了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生:老师,我能自己编一首小诗吗?(当然可以!)一道夕阳铺水中,水天一色两悠悠。孤鸭远飞余辉尽,惟有江水天际流。(掌声)

  师:你最崇拜的诗人是谁?(李白)那你就是“小李白”了!(生欢喜得不得了)

  ……

  反思:

  发展性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评价。在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非常惊喜地看到,教师过去那种冷面孔少了,那种简单、粗暴、挖苦的评价语言少了;更多的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己、拥有自信、挖掘潜能,最大可能性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我们也经常看到案例1中的现象,教师试图用鼓励性的语言和激励性的奖品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从实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激励性的奖品过多,鼓励性语言过于单调。这样很容易使教育走向另一个误区,这种发展性评价变成了一种物质诱惑,学生注重的只是教师的奖品,而不是关注学习的内容。表面上虽热热闹闹,但只是一种“泡沫”而已。奖品过多过滥,学生也变得无所谓、不稀罕。从案例1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评价语言除了“真好!”“你真棒!”“真了不起!”,似乎就再也没有别的语言了。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再加上小朋友整齐划一的动作、口号,显得机械单调,小朋友对同伴的鼓励已不是发自内心的,而只是应付一下,甚至是极不情愿的。那么,学生到底好在哪儿,棒在何处,谁也弄不明白,只能是“雾里看花”了。发展性评价更加注重唤醒学生的生命态度,激发对知识的渴求,释放学生内在的潜能。事实上,教师那一个甜蜜的微笑、一个慈爱的眼神、一个温柔的抚摸,教师那发自内心的欣赏,那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甚至奖励学生一项学习任务都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二是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没有起到提升的作用。教师的评价只是简单的肯定与否定,仅限于知识层面上的对与错。如案例1中,“你说得很正确!”、“说得还不错!”、“非常有道理!”、“这是你的发现!”等等,教师极少对学生的回答说“不”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没错,但学生的这种“体验”真的都是完美的吗?否定学生的回答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吗?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错误的或者不完全正确的回答的纠正恰恰是非常“尊重”的表现。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讨论,反复修改,这样可以使学生不断地深入思考,“体验”才会更深刻,才会更“独特”,这是不是比那些简单地处理学生的回答更“尊重”学生呢?作为语文教师,在贯彻新课程理念时,如果只是从概念上理解、从形式上改变那是非常肤浅的,我们应着眼于语文教学的本质,从文本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新课程理念才有可能真正落实,才能达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是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关注到学生发展的全面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是发展性评价的内容,并且受到同等的重视。传统的教学,只关注知识与能力的评价,所有的评价方法、内容都是为了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而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读书、如何去解决问题并不关注,因为他们要的只是“葫芦”。案例1中,如果我们把“说得还不错!”变成“你解释得非常精彩,比老师说得更有道理!”对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给予发自内心的赞赏,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如果我们把“哪位同学比他读得更好?”变成“这一遍比前一遍好多了,再读一遍会更棒!”这种评价无疑更能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鼓起自我挑战的勇气。我们从案例2中可以看到,教师更关注到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评价,“我很高兴!你们已经学会读书了。” 让学生懂得读书的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真不简单!”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你已经完全进入这种境界了,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对学生全身心地溶入课堂、溶入文本的学习态度给予充分的赞扬。“那你就是了不起的画家了!”“你很有音乐天赋,唱得也很有味道!”……这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多了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

【《少年王勃》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少年王勃》教学实录12-28

少年王勃教学实录12-17

(集合)《少年王勃》教学实录02-25

少年王勃的教学反思11-13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11-18

少年王勃教学反思11-21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04-03

《少年王勃》教学反思07-21

【推荐】《少年王勃》教学反思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