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原文、鉴赏

时间:2024-09-29 16:48:12 王昌龄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原文、鉴赏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原文、鉴赏1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诗鉴赏

  《芙蓉楼送辛渐》是诗人谪贬江宁丞时的作品,原作二首,这里所选诗为其第一首。芙蓉楼原名西北楼,故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辛渐是诗人的挚友,此次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此诗虽为送别之作,却意在表白自己的胸襟和情操,给人以深沉、郁悒、高洁之感。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字和“入”

  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理环境。雨后的清晨,天气初晴,青山滴翠,孤峙兀立。一个“孤”字,也形象地传达了诗人此时的心境。因为王昌龄时常遭谗受诬,难得有挚友入吴一吐胸中块垒,好不容易盼来辛渐这一知己,今朝却又要分手北上,心中的孤寂恐非言语能形容。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二句,写的是诗人对辛渐的叮咛和托付之语。意思是说:“你到达洛阳后,假如有亲戚朋友询问我遭贬后的近况,你可以告诉他们,我的人格高尚、品行光明磊落、为官清廉自守,如一洁美的冰心之储于玉壶,无可自惭处。这两句诗并不仅仅是诗人的自我表白,更是诗人以凛然的姿态对小人谤议攻讦所进行的驳击,充分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

  这首诗虽然是写给可以与之推心置腹的挚友的,因为抒怀所以语言是相当含蓄的。特别是”玉壶冰“这古老比喻的运用,就更使此诗收到”言近意远“的艺术效果。王昌龄这里借”玉壶冰“来隐喻、表白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不仅比喻贴切,而且也使诗中的形象更加生动、富于立体感。”玉壶“和”冰心“都是洁美的象征,然而经”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的巧妙组合,却将二者从形象的属性上升为独立的形象,从而完成了诗歌境界的飞跃和升华。

  王昌龄不仅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而且也是我国古典诗歌理论的不懈的`探索者。《新唐书·艺文志》就载其诗论文章《诗格》二卷。在《诗格》中,他曾首倡”意境“的理论,主张写景、状物、抒情三者的浑然结合,认为意境之中”景与意相兼始好“。为了创造优美动人、具有审美价值的意境,他又强调重视”起“、”结“的艺术表现技法。他认为,诗的发句应是”题目外直树一句景物当时者,第二句始言题目意“,而”每至落句,常须含思,不得令语尽思穷“。在创作上,王昌龄也实践了自己的诗歌理论。《芙蓉楼送辛渐》的第一句”寒雨连江夜入吴“,是”直树一句景物当时者“;它即景生情,为诗的画面勾勒出广阔的背景;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旨在揭示题意;诗的第三句,由写景而转至抒情,第四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却又出人意料,意味深长,正因为他的诗歌注意起、结艺术,所以其开头往往如”凤头“,美丽、鲜艳、引人注目,诱人深读;而其结句又如”豹尾“或美人”临去秋波那一转“,给人以深沉的含蓄美。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原文、鉴赏2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鉴赏

  在古典诗词中,“送别”是常见的题材。芙蓉楼在唐润州(今江苏镇江)城西北,筑于三国时吴初年。据《清统志》载: “江苏镇江府:万岁楼在丹徒县西南城上,晋王恭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又尝改西北楼为芙蓉楼。”辛渐生平不详,为王昌龄挚友。此诗为王昌龄于芙蓉楼饯别辛渐时所作。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两句实写环境并纪事。“寒雨连江”,状濛濛细雨,似烟似雾,笼罩江面。“夜入吴”有人释为王昌龄随舟送辛渐夜入吴地,以示友情深厚,此当可备一说。但马茂元先生所言似更为精到。马先生说: “夜入吴的‘入’,写微雨渐渐到来。与杜甫《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的‘入’字用法相近,而更有神韵。”(见《唐诗三百首》新编)细雨是见到的,更似是感觉到的,是写景,又是渲染与好友依依惜别之气氛。“平明送客楚山孤”,既点题“送”字,更反映了自己的离怀别绪。辛渐此去,溯江而上,北赴洛阳,王昌龄极目西望,唯见苍莽平野上矗立着一座孤零零的楚山。一个“孤”字,写楚山,更是指王昌龄的主观感受,知友远去,不免有孤寂之感。这两句前句写景,后句写情。就这两句诗言,情景交融,真是诗而似画,赠别诗中唯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可与匹敌。

  诗至此,送别之意似已写尽,难乎为继。但是王昌龄送辛渐北去洛阳,如俞陛云所说为“借送友以自写胸臆”,所以至第三句又另辟蹊径,翻出新意。第三句他发出了“洛阳亲友如相问”的设问,把读者引入诗的想象的境界。据殷璠《河岳英灵集》:王昌龄“晚节不矜细行,谤议沸腾,两窜遐荒”; 《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他的仕途生活是很不幸的`,当时他也正处于众口交毁的境况下。第四句用“一片冰心在玉壶”作结,不仅是化用鲍照的《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之句,以表明自己的心迹,是对“谤议”、“贬斥”的回答,而且以此来告慰洛阳的亲友:尽管“谤议沸腾”,我仍然保持纯净的品行,尽管屡遭贬斥,我决不改变志行节操。王昌龄作绝句十分注重含蓄,不会语尽思穷,此又一显著例证。

  (结句)言己之不牵于宦情也。(沈德潜《唐诗别裁》)

  唐人多送别妙作。少伯诸送别诗,俱情极深,味极永,调极高,悠然不尽,使人无限留连。(宋顾乐《万首唐人绝句选》)

  借送友以自写胸臆,其词自潇洒可爱。(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原文、鉴赏】相关文章: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全文及鉴赏07-16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赏析08-23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08-30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注解、译文及赏析05-22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翻译以及赏析王昌龄05-17

《芙蓉楼送辛渐》唐诗鉴赏01-06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古诗赏析及翻译05-10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赏析07-08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11-28

《芙蓉楼送辛渐》诗词赏析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