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南亭》赏析

时间:2024-04-28 16:05:25 志升 王昌龄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宴南亭》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赏析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宴南亭》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宴南亭

  作者:唐·王昌龄

  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鲜洁。

  楚客共闲饮,静坐金管阕。

  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

  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

  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

  访君东溪事,早晚樵路绝。

  【注释】

  ①纳:放置。鲜洁:指新鲜洁净的食物。

  ②金管:箫笛类乐器。阕:乐终。

  ③酣竟:指宴罢。竟,全诗校:“一作意。”

  ④杳霭:昏暗迷蒙的样子。

  ⑤鸟:全诗校:“一作鸣。”

  ⑥如丝纶:《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⑦道:全诗原作“上”,校云:“一作道”,据改。

  ⑧绝:全诗校:“一作阔。”

  【作者介绍】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璠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生平

  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海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也都有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认为在天宝六载秋。《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被贬为龙标尉。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 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天子王昌龄”。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

  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阎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实在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成就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的七言绝句。内容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其诗歌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边塞名作,《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

  评价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 《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边塞诗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的边塞诗作品就相当丰富了(如《小雅出车》《六月》等)。唐朝的边塞诗发展到了顶峰,仅就其数量就有近2000首,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以高适、岑参与王昌龄为主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的边塞之作,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了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各民族之间、将军和士卒之间的矛盾。边塞诗反映了这个时代中有关战争各方面的现实,产生了许多优秀杰出的诗篇。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繁体对照】

  【宴南亭】王昌齡

  寒江映村林,亭上納鮮潔。

  楚客共閑飲,靜坐金管闋。

  酣竟日入山,暝來雲歸穴。

  城樓空杳靄,猿鳥備清切。

  物狀如絲綸,上心為予決。

  訪君東溪事,早晚樵路絕。

  《宴南亭》赏析

  《宴南亭》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收录于《全唐诗》中。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宁静而又惬意的宴会场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闲适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意境创造:诗的开头两句“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鲜洁”立即勾勒出一幅江水清澈、树林倒映的画面,而宴会设在亭台之上,更显得雅致清新。这里的“鲜洁”既形容食物新鲜洁净,也暗指参与宴会的人们心怀畅快。

  2. 人物活动:“楚客共闲饮,静坐金管阕”表达了宴会中宾客们悠闲自得的状态,以及他们在音乐声中静静饮酒的情景。这里“金管”可能指的是乐器,暗示着宴会中还有音乐伴奏,增添了几分文化气息。

  3. 景色描绘:随后四句“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转入对周围环境的描绘,从宴会现场延伸到远处的自然景观,如日落、飘渺的云雾、空灵的城楼、猿鸣鸟叫等,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远近相宜的图景。

  4. 情感表达:最后两句“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感受,可能在宴会愉悦之余,诗人的心情也随之澄明,仿佛所有的烦恼都得到了解脱。

  综上所述,王昌龄通过精细的观察和深情的笔触,将一次简单的南亭宴会,描绘成了一次心灵与自然和谐共鸣的体验。整首诗洋溢着超脱世俗的闲适之情,体现了王昌龄“七绝圣手”的诗艺风采。

【《宴南亭》赏析】相关文章:

韦应物《春游南亭》全诗翻译赏析10-09

《终南别业》原文及赏析08-23

唐诗《终南别业》赏析12-30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宋徽宗赵佶诗词赏析10-12

《山亭夏日》古诗赏析11-04

王安石的古诗《乌江亭》的赏析07-27

山亭夏日古诗赏析08-02

题乌江亭杜牧赏析12-02

谢亭送别古诗赏析10-10

白居易《冷泉亭记》赏析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