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原文

时间:2022-06-14 11:37:11 王昌龄 我要投稿

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原文

  从军行其五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代表作,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原文

  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原文:

  从军行(其五)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鉴赏】

  少伯(王昌龄字少伯)为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所作七绝边塞诗,气格高古,雄浑劲健,昂扬着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诗中既有对大漠边塞风光和残酷环境的描写,也有对边疆战士舍生忘死保卫家国的歌颂,更有对战士们思念家乡亲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入发掘,其《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诗人更被人们授予“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的美誉。

  《从军行》为七首七言绝句组诗,此为其中第五首。“从军行”,乃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大漠风尘日色昏”,起句直言大漠风沙弥漫,连天蔽日,光线昏暗。“红旗半卷出辕门”,“辕门”,“辕”本为车前驾牲口的两根直木,因古代行军安营时用车环卫,出入口将两车的车辕相向竖起,以此为门,故谓之“辕门”。此句用半卷的红旗从辕门出发,代指队伍出征。“洮河”,即洮水,发源于甘肃省临潭县西北的北倾山,属于黄河上游支流。“吐谷浑(音土欲魂)”,原指晋时鲜卑族慕容氏后裔,此诗中泛指敌人。三四句并不接着写正在出发的队伍,而是笔锋一转,写在此之前夜战洮河的队伍,已经将敌方打败,捷报于此时传来。本来是一幕充满着紧张气氛的行军增援的图景,此时前方捷报突至,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化为胜利的喜悦之情,节奏亦大落大起,明净爽利。

  对于从军行(其五)的创作意图,向来有不同意见。一种观点是言战功事,有献凯之意,如明代唐汝询《唐诗解》谓:“江宁《从军》诸首,大都戍卒旅情,独此有献凯意。亦乐府所不可少。”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亦谓:“战捷凯歌之词。末即歼厥巨魁之意。谓大寇既擒,余不足论矣。横溢之气,壮烈之志,合并而出。”其解诗重点皆在“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种观点恰恰相反,认为从军行(其五)表面上是献凯,实际上是讥刺主将昏庸。清人潘德舆云:“曩只爱其雄伟,不知其用意深至,殊不易测。盖讥主将于日昏之时,始出辕门,而前军已夜战而擒大敌也,较中唐人‘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二语,浑成多矣。粗中人阅之,直以为雄快之凯歌而已者,未尝于‘日昏’、‘夜战’、‘半卷’、‘生擒’等字,痛下两眼看也。”(《养一斋诗话》)注意到了全诗遣词用语的另一层可能性,亦可备一说。

  一诗两解甚至多解的情况,虽然带给诗歌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也增加了其文学魅力,给了读者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启发。如杜少陵《赠花卿》诗云:“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诗面上是极力称赞花卿府中乐曲的动听高妙,而明杨慎《升庵诗话》解之曰:“花卿在晋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清沈潜德亦曰:“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是个中意味,自有领会,《从军行》即此类也。作诗者未必有此深意,然解诗者却不可不多做推敲,能合于情理者,可择善而从之。

  赏析:

  从军行(其五)描写的是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队伍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歌颂了他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从军行(其五)气魄宏大,热情洋溢,一扫边塞诗凄婉悲凉的一贯风格。

  从军行(其五)的一、二句“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采用倒装的句式,描绘了戍边队伍奉命开拔及行军途中的情景。“红旗”代指戍边队伍;“半卷”既表现军旗的舞姿,又传达出了戍边壮士奔赴前线时斗志昂扬的高涨士气。浩浩荡荡的队伍如湍急的铁流挺进在无边的瀚海之中,使得征途上空烟尘滚滚,遮天蔽日,阳光也仿佛骤然变得昏暗。“日色昏”三字,借光线之弱渲染出了千军万马急速突进时气宇轩昂的气概和景象。从这人急马疾的后续队伍脚下所溅起的“风尘”之中,我们是可以想象到前线敌人之强大和战斗之激烈、待援。而将士的步伐愈快,就愈显示出他们那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三、四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是写急行军途中,忽然传来前方队伍报捷的喜讯。“夜战”二字含蕴无穷,它告诉我们:生擒敌酋的胜利来之不易。沙漠中的夜战,既要克服瞬息万变的恶劣气候给将士带来的困难,又要不顾白天行军的鞍马劳顿,没有深广的谋略和敢于拼搏的精神,就难以克敌制胜。

  从诗歌结尾的捷报中,我们可以听出后续队伍将士乍闻喜讯、喜出望外的纵情欢呼声,敌酋垂头丧气的抽泣声,先头队伍在浴血奋战时惊心动魄的呐喊声。

  同时也更能体会出先头队伍将士们大智大勇、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从军行(其五)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含蓄深沉,耐人寻味。诗的第一句写队伍急行军时的情景,但诗人只写了漫漫政途上的滚滚风尘,并没有直接写人。诗的第二句也没有直接写戍边将士如何开拔出征,而是写“红旗半卷出辕门”, 以红旗来喻指队伍。这两句都写队伍行动的情景,似乎都没提到人,但画面上人的活动不但自见,且是画面的主体。从而使诗句显得分外含蓄、深沉。诗的结句也颇见功力,它虽然不说前军获胜,但是胜利的氛围却充溢于字里行间。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敌酋被擒,敌兵这些乌合之众岂不如鸟兽散?正因为诗句充满较大的想象空间,使诗歌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附从军行七首全文: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原文】相关文章: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原文及赏析08-01

从军行王昌龄其五翻译03-23

从军行王昌龄其五情感12-06

王昌龄从军行其五注音09-23

从军行其五王昌龄赏析11-18

王昌龄从军行其五赏析11-25

王昌龄《从军行》其五翻译11-23

王昌龄从军行其六03-25

《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唐诗鉴赏11-23

从军行其五王昌龄阅读理解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