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评课稿[优秀]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评课稿,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快来参考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庐山瀑布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1
陈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
课堂上,由庐山风光的短篇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二、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陈老师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庐山瀑布,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此同时,陈老师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主导作用发挥得当。
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老师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如,观察点的巧妙解决:“我应该站在哪儿望着庐山瀑布来吟诵这首诗呢?”当一学生没有说准时,老师问:“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当学生能联系诗句说准观察点后,老师仍引导到“再看一看题目,还有补充吗?”这些指导与点拨,及时、准确、到位。另外,激励语言的运用,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少了老师个人风采的展示,多了切实为学生服务的应变。
在这节课后与陈老师的交流中提到,对于中年级的孩子有没有必要让他知道关于诗人的情况。我个人想法是不仅应该让孩子了解诗人,而且还应该让孩子了解有关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的一些背景。古人云:“知其诗,不知其时可乎?知其诗,不知其人可乎?”可见对于诗人及其诗人所作这首时的时代背景孩子是应该知道的。这是这节课中所留下的遗憾。希望她在以后的教学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2
《望庐山瀑布》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诗仙”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下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品读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实习生王娟老师执教了《望庐山瀑布》一课。王娟虽然本次实习的是社团课程《阅读与写作》,但每节语文课都认真地去听课,认真批改学生的语文作业,后来向我提出想执教一节语文课,我答应了她的请求。
通过听课,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于以下几点:
1、通过课件展示瀑布图片的形式来导入课题,可以让学生对瀑布认识更加直观形象,有利于激发本课学习的兴趣,值得借鉴采用;
2、在自主识字这一部分采用了齐读,指名读,说偏旁,交流识字方法等多种识字认字的方式,使教学过程能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也发挥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3、在讲解诗意时,老师引导后,能多叫学生回答,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思考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积极动脑,更加主动地去理解这首诗。
4、在品读诗句理解诗意的环节里,教师结合了图画例如云雾缭绕的山峰,一泻千里的瀑布,广阔的银河等图片来加深学生对本首古诗的理解。
5、课堂纪律较好。
当然,王娟的第一次讲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板书课题后,就开始进行识字认字环节,没能让学生先了解诗人就开始匆忙学习新课,而将解体之后的读古诗,交流庐山瀑布资料环节遗忘;了解诗人的资料是学习理解古诗的前提,能为为学生理解这首古诗奠定基础;
2、在讲解诗意时,老师的引导语过于书面化,不利于学生的思考,指名让同学理解诗句的时候有的同学理解不到位,教师也没有适宜的补充评价,不利于其余同学更好的理解诗意,另外,教师讲解整句古诗时,而是继续用较为书面化的语言翻译完整首诗,有的学生对其中一些词句仍然无法理解;
3、学生在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时,一些学生过于啰嗦,将不重要的内容照着资料读出来,而不是说自己记住的东西,老师在这时没有及时指出这一点,也没有顺势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该诗人的哪些古诗,浪费了一次复习回顾的机会;
4、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古诗的朗读过少,朗读是学习古诗时非常重要的内容,老师说的过多,学生读的太少,不利于学生对古诗的进一步熟悉掌握,也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的分散;5、指导写字时,板书不够美观,粉笔字不够漂亮;
6、整首古诗讲解地过于松散,内容不够紧凑,在讲解古诗不同诗句之间没有很好地过渡;
7、老师对诗人写这首诗时的背景没有介绍。
8、一些学生疑问“三千尺”到底是多高,教师没有适时引导,也忘记点明古诗中的“三千尺”是一种夸张的写作手法,并不是真的有三千高。
不足之处需要通过不断的改进学习,才能使自己的课更加完美,我个人认为这节课有以下改进的地方:
1、在板书完课题后,就应该引导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庐山瀑布及诗人的资料,这样做为学生学习古诗做一个铺垫;
2、同学朗读整首诗之前,老师应该范读一遍,或课件播放范读,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朗读;
3、在自主识字的时候,可以增加些记字的方法来加深同学们对字词记忆的'印象,比如换偏旁:银和很,瀑和爆等;
4、二年级的同学学习古诗,诗意不要求过多的讲解,但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读中感悟,“香炉”是指香炉峰,即一座形状像香炉的山峰,此处可结合图片,让学生更好理解。
5、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要鼓励学生多读,读出感情,通过读表达诗中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气势,以及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从本节课可以看出,要想上好一堂课,仅仅备教案是不够的,要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渐理解掌握,还要尽可能的多让学生参与进来,最后一点是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仅仅扮演着引导者的身份,孩子才是课堂的主人。总之,上好一堂课并不是容易的,需要教师不断练习不断反思,才能弥补不足取得进步。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3
听了刘老师的这堂《望庐山瀑布》,让人印象深刻。整堂课流程非常清晰,刘老师的教态也十分自然。其中有几方面值得学习:
1.上课伊始,教师就让学生通过视频欣赏了气势磅礴的庐山美丽风光。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调动了学生对庐山风景的向往,为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作下铺垫。
2.古诗的语言是凝练的,刘老师紧扣诗中的关键词“香炉、前川、三千尺”等,尤其是其中对“生、升”这两个字的辨析,“生”不光光是往上升,还有不断的产生,对词语的解释非常的到位。
3.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刘老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板贴和视频使艰涩难懂的诗句形象化、直观化。
值得商榷的地方是:
1.这首诗的侧重点应该是三、四两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三四句的理解还是不到位的。
在学生画好瀑布后,在点评画的好坏时,都是老师在点评,你为什么画的这么长、这么宽,这里应该引领学生自己去发现。还有板画的颜色不够亮,长宽看得不太清楚,所以在教具的选择上,能否给学生准备好“长的、短的、宽的、窄的”不同瀑布,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然后联系前后诗句,如“三千尺、望、远看”等。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4
《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
杜老师采用了“激趣导入——初读感知——感悟诗意——课外延伸”的方法进行教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杜老师还制作了相关课件,把瀑布的图片、能调动学生情感的优美的音乐,诗中比较难懂的词句等制成了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情画意。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教学中,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感悟诗歌语言的精髓。为了达到学习目标,杜老师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分三步教学:第一、知诗人,解诗题;第二、明诗意,悟诗情;第三、课外延伸,感悟积累。小组汇报抓关键字词理解诗意,并由几个关键词体会诗人夸张的浪漫主义风格,由此延伸出多首诗句让学生积累,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首诗,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建议:教学古诗抓重点字词时应真正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不能一带而过;积累相关古诗也应有效,如体会李白的诗的浪漫主义风格,可用《夜宿山寺》进一步验证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用徐凝的'《庐山瀑布》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进行比较,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引入苏轼的《戏徐凝瀑布诗》。将徐凝的诗与李白的作比较,再引入苏轼的评价,突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特点,理解李白被称为“诗仙”的原因。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5
今天早上听了周老师执教的《望庐山瀑布》一课,感受颇深,让我对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这节课有两大精彩之处:
一、“初步感知,识记生字”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有对生字音节的强化,又有“借助偏旁记生字”的识字方法,并强调了生字的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写法,夯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抓住了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歌、唱歌的特点,学习古诗,周老师用同学熟悉的《小燕子》这首歌的曲调来吟唱古诗,这样的教学设计避免了单纯背诵的枯燥乏味,给了学生较大的自主性,这一点在我的课堂上是看不到的,因为我认为自己没有唱歌的天赋,更没有这个勇气。其实,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是看你有多大的能力,有多高深的学问,而是看你有没有对学生的这份责任,对教学的这份热情,对工作的这种认真态度。教唱时,尽管周老师最后一句唱得跑调,当时听课的老师都笑了,但我觉得老师并不是笑周老师唱得不好,而是被周老师身上那种自信、那种勇气、那份对教学的热情所深深地感染了。
“人无完人,课无完课”,完美的课堂不是真正的课堂,下面两点是我对本节课的一点点不成熟的建议,如果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望庐山瀑布》是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之作,其中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夸张句,作为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如果教师能借助高山瀑布飞流而下的'图片,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飞流直下”的感觉,领略“三千尺”的高度,这样可大大降低学生理解上的难度,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二、学完古诗,老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从这首诗里看到了什么?应该引导学生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出“瀑布、香炉峰、紫烟”等景物,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就会将语文知识转化为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
最后,我想用三句话来评价周老师的这节课: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相关文章: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07-16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12-28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5篇12-29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精选7篇)10-20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精选6篇)11-22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通用10篇)10-19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合集5篇)07-17
[经典]望庐山瀑布04-17
望庐山瀑布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