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经典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维经典古诗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维经典古诗 1
《杂诗三首·其二》
唐代: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译文: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注释:
①来日:来的时候。
②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③著花未:开花没有?著(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鉴赏: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应知”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是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王维经典古诗 2
1.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红豆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5.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6.漆园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枝树。
7.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8.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见,江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9.木兰柴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10.孟城坳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王维经典古诗 3
《送梓州李使君》
作者: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解】:
1、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
蜀日渐开化。
2、翻:翻然改图之翻。这两句,纪昀说是不可解。赵殿成说是不敢,当是敢
不之论。高眇瀛云:末二句言文翁教化至今已衰,当更翻新以振起之,不敢
倚先贤成绩而泰然无为也。此相勉之意,而昔人以为此二句不可解,何邪?赵、
高二说中,赵说似可采。
【韵译】:
梓州一带千山万壑尽是大树参天,
山连着山到处可听到悲鸣的杜鹃。
山里昨晚不停地下了透夜的春雨,
树梢淅淅沥沥活象泻着百道清泉。
蜀汉妇女以?花织成的布来纳税,
巴郡农民常为农田之事发生讼案。
但愿你重振文翁的.精神办学教化,
不可倚仗先贤的遗泽清静与偷闲。
【评析】:
这是一首投赠诗,送友人李使君赴梓州上任。诗以即景生情,抒发惜别心绪,也
兼写蜀中的风景土俗。开头四句写梓州山林奇胜;五、六两句写汉女巴人之风
俗;七、八句以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文翁比拟李使君;寓意不能因为此地僻陋,人民难
治而改变文翁教化之策。
诗的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前半首尤胜,是唐诗中写送别的名篇之一。
王维经典古诗 4
原文:
酬郭给事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译文:
高高的宫门和楼阁冰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桃李技叶茂密,柳絮随风飞舞。
皇宫里钟声稀疏,官舍中办公的官吏已经很少,门下省里只听见乌鸣。
早晨步入金殿时玉佩摇晃,夜晚捧着皇帝的沼书拜别宫门。
想勉强跟着您一同进退,无奈我已衰老,会因病卧床而解下我这身官袍。
注释:
1.郭给事:郭承嘏,字复卿。“给事”,即给事中,是唐代门下省的要职,常在皇帝周围,掌宣达诏令,驳正政令之违失,地位是十分显赫的。
2.洞门:指深宫中重重相对相通的门。
3.霭余辉:遮蔽住落日的光辉。
4.阴阴:枝叶茂密的样子。
5.禁里:禁里:禁中,即皇宫中。
6.省:指唐门下省。
7.玉佩:官员身上佩带的玉石饰物。
8.趋:小步而行。
9.奉:“捧”的本字。
10.天书:皇帝的诏书。
11.拜琐闱:指毕恭毕敬地离开宫门。琐闱,宫门。因宫门上刻着连琐图案并以青色饰之,故得名。
12.强:勉强。
13.从君:喻在朝做官。
14.无那:无奈。
15.卧病:生病卧床。
16.解朝农:喻不再做官。
赏析:
王维的后半生,虽然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然而在官场上却是“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旧唐书·王维传》)因此,在他的诗作中,这类应酬的题材甚多。这首诗,既颂扬了郭给事,同时也表达了王维想辞官隐居的思想。写法上,诗人又别具机杼。最突出的是捕捉自然景象,状物以达意,使那颂扬之情,完全寓于对景物的'描绘中,从而达到了避俗从雅的艺术效果。
首联“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是写郭给事所在门下省的暮春晚景。门下省官署较大,其间门户重叠,楼宇高耸,在落日余晖的笼罩下,显得十分壮丽。时当暮春,院中的桃李已成绿荫,柳絮在轻轻地飞扬。郭给事在这样幽雅的环境中居官,想来是很可乐的。
诗的前两句着意写郭给事的显达。第一句“洞门高阁”,是皇家的写照,“余晖”恰是皇恩普照的象征。第二句“桃李阴阴”,突显出郭给事桃李满天下,而“柳絮飞”意指那些门生故吏,个个飞扬显达。前后两句,形象地描绘出郭给事上受皇恩之曝,下受门生故吏拥戴,突出了他在朝中的地位。
颔联“禁里疏钟宫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是写郭给事在省中值晚班的悠闲自在。宫禁里晚钟敲响,官吏散归,留下一片清静给郭给事,他怡然自得地欣赏着鸟鸣。作为门下省的副长官,他掌管着审核政令的重大职事,倘若有心于国事,如何能有此闲心欣赏鸟鸣?联系杜甫在门下省值班时“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春宿左省》)的情景,便可知道这位郭大人是位怎样的官吏了。此联的“官舍”、“省中”均指门下省,重复用词,也表现出作者的无话强说之状。
此两句写郭给事居官的清廉闲静。如果说前两句的景状是华艳的,这两句就转为恬淡了。一个“疏”字,一个“稀”字,正好点染了这种闲静的气氛。诗人描写“省中啼鸟”这个现象,意味甚浓。一般说,官衙内总是政务繁忙,人来人往,居然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声,正活画出郭给事为官的闲静。
王维作诗,善于抓住自然界中平凡无奇的景或物,赋予它们某种象征意义。“省中啼鸟”,看起来是描写了景致,其实,是暗喻郭给事政绩卓著,时世太平,以致衙内清闲。虽是谀词,却不着一点痕迹。
颈联“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是写郭给事官职的显要。早朝时摇弄出玉佩的美音去金殿朝见皇帝,傍晚时捧着皇帝的诏书回到门下省给官吏们宣读。他那恭谨的样子,有一个“趋”和一个“拜”字生动地描写出来了。“晨”、“夕”两字,则使人感到他时时紧随皇帝左右,处于一种令人嘱目的地位。从全诗结构看,这里是极扬一笔,为最后点出全诗主旨作好准备。
诗的末两句作了一个急转,从谦恭的语气中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意向:我虽想勉力追随你,无奈年老多病,还是让我辞官归隐吧!这是全诗的主旨,集中地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唐人的很多酬赠诗中,往往在陈述了对酬者的仰慕之后,立即表达希冀引荐提拔的用意。然而王维此诗,却一反陈套,使人感到别开生面。
王维经典古诗 5
古诗《燕支行》
年代:唐
作者:王维
汉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谒帝明光宫。万乘亲推双阙下,千官出饯五陵东。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
卫霍才堪一骑将,朝廷不数贰师功。赵魏燕韩多劲卒,关西侠少何咆勃。报雠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
画戟雕戈百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麒麒锦带佩吴钩,飒沓青骊跃紫骝。
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教战虽令赴汤火,终知上将先伐谋。
作品赏析
【注解】:
[1]于开元九年(721)。燕支:山名,即焉文山。在甘肃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史记·匈奴列传》:“汉使骡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干铁里,占匈奴.祖胡酋虏骑万八干饿级。破得体屉王祭天金人。”此诗歌项武将出征获胜,故取名为《燕支行》。全诗重于写人多采用烘托手法,表现出了“汉家天将”的英醋气概和报国壮志。
[2]明光官:汉宫名。一在长乐官,一在甘泉宫中,皆汉武帝所赵‘见程大副雍录6卷二。
[3]亲推;《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臣网上击王考之道将也,脆而推毅(指车轮)曰;‘间(部门的门限)以内者,寡人制之;阎以外者,将军制之。’汉肋:团皆有二,夹峙宫门两旁,故云。句谓天子亲到宫r1前为将军
送行。
[ 4]五陵:汉高祖葬长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图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乎陵,其地皆在渭水北岸今咸阳附近,故合称五陵。
[5]辞甲第:用霍去病事。《史记·卫将军凛骑列传>:“天子为治第.令骡骑(霍去病)视之,对曰:‘匈奴未R,无以家为也。”甲第,第‘等的宅第,旧指聚门贵族的住宅。金门;汉宫有金马门,又称金门。性记·滑稽
列传》;“金马门者,宦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金马门。”此指朝廷。
[6]玉塞:指玉关,即玉门关。口武布置,在今注肃敦煌西北小方盆城,六朗时关址程至今甘肃安西双塔堡附近.为古时通往西域的门户。句谓将军在边塞,身作捍卫国家的长城。
[7]卫理: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育拜大将军(将军之中位员算者),去病官骤驹将军(禄秩与大将军同).武帝时皆多次伐匈奴,立下赫耪战功。骑将:即驹将军,汉杂号将军之一。其位非但在大将军下,亦在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之下。武帝时公孙贺尝U骑将军从大将军卫育出塞(见(史记·卫将军骡骑列传))。此句意渭,卫霍这样的名将,k起“天将”来仅可当一名骑将军。
[8]贰师:指李广利。《史记·大宛列传》载,大宛有良马在贰师城(今吉尔吉斯西南部马尔哈马持),汉武帝遣使抡干金至大宛求马,大宛不肯予,武帝于是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串兵伐宛。后李广利破大宛,得良马三干钱n5。此句意谓李广利之功b起。天将“来,显得微不足道.很难被朝廷数上。
[9]赵、魏、燕、韩:皆战国七楞之一。口目的疆域主要在今河南、河北、山西—带。关西啪画谷关或渣关以西地E‘咆勃:怒貌。沼岳《西征赋》:“何适气之咆勃!”二句写将军庭下士卒的强悍勇猛。
《燕支行》 [10]尝胆:收记‘越王勾践世家)裁勾践为吴E夫差所败.田于会指向吴求和。吴兵罢归后,勾践矢志复仇“J5若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削R也。口:‘女(汝)忘会措之耻那?”’此借用具事,表现将军立志报仇。
[11] “钦酒”句:关羽为流失所小.贯其左劈。后创虽愈,骨常膨痛。医称矢镍有毒,毒人于骨.当破留副骨去琼,此思乃可除。羽便伸密令医劈之。对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丁忍器,而15割炙引酒,言
笑自若”。《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此借用其事,K歌咏将军的勇武刚毅。
[12]白日寒;指戈放闪着寒光。旅(叮i佩):杂色镶边纳旗子。叠鼓:击鼓。渤海:指沙漠。筋(Ji;加):指胡筋,我国古代西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天山:在今新疆境内。以上勾描写将军出征时军容壮盛。
[13]放龋锦带:绣有放购的锦带。吴钩:钩是一种“似剑而曲”的兵器。吴I回间曾下令因中。能为善钩者赏之6金”、传说吴国41人杀其一于,血涂金,铸成二钓.献、吴土。见《吴越春秋》卷一。后相沿吴钩
称名贵的兵器。鲍照《代结客少年场行》;“跑z5众络头,锦带佩吴钩。”
[14]讽(的萨)督:众盛貌。青骗;毛色合黑相杂的马。
【鉴赏】:
全诗二十四句,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四句,描写将军出征,.君臣欢送的盛况。诗人热烈赞颂将军官有雄才大略,他出征叭皇帝亲自为他推车,千官设宴为旭送行,加i:那壮丽的宫田和肃穆的五陵的环境树托,使人物一出场就给人以气概非凡的印象。第二段八句,尽情地抒写将军的英勇超群和为国杀敌的决心。这八句诗,几乎句句运用典故,以历史上各种著名的英雄将领来比响这位将军,写他不愿在京城过安逸的生活,而要去镇守边关,抵御外侮;写他屹立边关,犹如一座万团长城般坚不可摧,写他所率领的将土也都非常劲健勇适;写他时刻不忘为国报仇雪耻;写他的神武过人和谈笑白若的风度。这一段已为下一段写将军的沙场征战充分地铺垫,苗足丁气势。第三段是全诗的高潮。诗人饱朗浓氨以夸张助手法,奇丽的想象,急促的节奏,具体、生动地描绘这位将军率领部下艰苦行军、英勇作战从而取得辉煌胜利的情景,是诗中最精彩的部分。 “画朝雕戈白日落连放大饰黄坐没”一联,写将军率领士兵在大沙漠中行进,战士们的画团感弓,辉映着西北边疆寒冷的日色;出征大军的连旗大筋泥没在弥天田地的黄尘之中。这里既写出了远征大军的雄壮气势,又渲染了将士行军的艰苦卓纸真是逗真如函。 “叠鼓遥翻渤海浊,呜须乱动天山月”两句更展现出一幅有声有色、充满动态的壮阁画而:重叠的战鼓声和此起被伏的胡须声,露天掳地使大摸上沙很汹涌翻腾,甚至使天山上的明月也不停地颤动。透过达铝奇丽的画面,我们仿佛看到远征大军正在日夜兼程,飞速前进,犹如排山例海,势不可当。接下去的两联,正面描写敌我激战的.情景。在千军万马向前冲杀的大场面中,诗人迅速地摄取了将军的一个特写镜头:只见他.身着华美的战袍,手持锋锐的兵器,雄姿英发.一马当先,向着敌人勇猛地冲杀过去。 “拔剑”以下凹句,义把镜头村开,写店军将士冲入敌阵,以一当百,奋勇杀敌.—瞬之间已杀伤了敌军的主帅,使敌人的骑兵馈不成军,哀号惨叫。“归鞍”句,猫写将军边冲杀边激励士兵;我们必定要歼敌而归,大家一起饮洒欢庆胜利。诗的结尾两句,用议论的口吻,点出将军善于练兵、用兵,智勇双全.正是这场战争茹胜的关键。这同开篇的“汉家天将才且雄”首尾呼应,使将军的形象跃然纸上。
王维经典古诗 6
原文:
青溪 / 过青溪水作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磐石 一作:盘石)
译文:
进入黄花川游览,每每都去追逐那条青溪。
溪水随着山势,百转千回,经过的路途,却不足百里。
水声在山间乱石中喧嚣,水色在深密的松林里幽静深沉。
水草在溪水中轻轻摇荡,芦苇清晰地倒映在碧水之中。
我的心一向悠闲,如同清澈的溪水淡泊安宁。
但愿我能留在溪边的盘石上,在垂钓中度过我的一生。
注释:
1.青溪:在今陕西勉县之东。
2.言:发语词,无义。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
3.趣途:趣,同“趋”,指走过的路途。
4.声:溪水声。色:山色。
5.漾漾:水波动荡。菱荇(língxìng):泛指水草。
6.葭(jiā)苇:泛指芦苇。“漾漾”二句描写菱荇在青溪水中浮动,芦苇的倒影映照于清澈的流水。
7.素:一向。闲:悠闲淡泊。
8.澹(dàn):恬静安然。澹:溪水澄澈平静。
9.磐石:大石。
10.将已矣:将以此度过终生。已:结束。
赏析:
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
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的山水诗。诗的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优美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蜓,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溪边的巨石上,垂钓老翁消闲自在。诗句自然清淡,绘声绘色,静中有动,托物寄情,韵味无穷。
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接着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你看,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再看,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葱绿,水流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读后令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
其实,青溪并没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笔下,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这一点,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前人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是最恰当不过的。
王维经典古诗 7
1、《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
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金句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6、《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7、《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8、《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金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送朱大入秦》
避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王维经典古诗 8
1、送别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2、杂诗三首·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3、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观猎
风劲角弓鸣,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5、少年行四首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佩出明光宫。
王维经典古诗 9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年代:唐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品赏析
【注解】:
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5.朝雨:天上下下来的雨。
(1)使:到某地出使。
(2)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3)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现今西安市西北
(4)浥:(yì):湿润,沾湿。
(5)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6)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7)君:指元二。
(8)更:再。
(9)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10)故人:老朋友,旧友。
(11)更尽:再喝完。
(12)朝(zhāo):早晨、清晨
译文
早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沙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
请您再喝一杯离别的酒吧,只是因为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再也不会碰到知己了。
【鉴赏】: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王维经典古诗 10
1、《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作者:王维
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渭城曲》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竹里馆》作者: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送别》作者: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6、《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7、《山居秋暝》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8、《终南别业》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送朱大入秦》作者:王维
避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王维经典古诗 11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文解释】
译文一: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慢慢凋落,四处无人,春夜的寂静让山野显得更加空旷。或许是月光惊动栖息的鸟儿,从山涧处传来轻轻的鸣叫声。
译文二: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词语解释】
选自《王右丞集笺注》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河流名。王右丞集笺注
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流水。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木犀的通称。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花瓣晒干可以食用。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出来。
惊:惊动,惊扰。
时:时而,偶尔。
时鸣:不时地啼叫。
空:空寂。
时鸣:不时地啼叫。
【诗文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营造出春天的山谷中的一派生机,而这些动景更衬托出一片静谧的意境,以动衬静,韵味无穷。
这首诗写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山静”,所以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四季桂)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景。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写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的天籁,他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月出无声,而山鸟惊飞,这是动静相衬的艺术佳境。《而庵说唐诗》:"右丞精于禅理,其诗皆合圣教。"《唐诗笺注》:"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诗法易简录》:"鸟鸣,动机也;涧,狭境也。而先着夜静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点出鸟鸣涧来,便觉有一种空旷寂静景象,因鸟鸣而愈显者,流露于笔墨之外。一片化机,非复人力可到。"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在诵读的同时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人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而我们在低吟浅酌之时,脑海胸襟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画面之中。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联想的。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尔发出叫声。“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该诗也是这样。而"人闲"二字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但是添加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即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王维经典古诗 12
渭川田家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经典古诗 13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鹿柴(zhài)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少年行 王维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红豆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王维经典古诗 14
原文:
秋夜独坐 / 冬夜书怀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译文:
独自坐着悲伤双鬓已白,在秋夜空堂上将近二更。
山间野果在秋雨中落下,草中虫子到灯下来低鸣。
头上白发始终难以变黑,炼丹中仙药也至今未成。
要知怎样消除衰老疾病,唯有学佛修成不灭不生。
注释:
1.秋夜独坐:题目一作“冬夜书怀”。
2.堂:泛指房屋的正厅。欲二更:将近二更。二更:指晚上九时至十一时。
3.山果:山上的野果。
4.灯下:点出夜。草虫鸣:点出秋。草虫:草丛中的小虫子。
5.“黄金”句:《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时,有方士栾大诡称“黄金可成,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因此武帝封他为五利将军。后均无效验,被杀。黄金可成,亦指炼丹术。黄金:道教炼丹术中一种仙药的名字。
6.老病:衰老和疾病。
7.无生:佛家语,谓世本虚幻,万物实体无生无灭。禅宗认为这一点人们是难以领悟到的。
赏析:
王维中年奉佛,诗多禅意。这诗题曰“秋夜独坐”,就像僧徒坐禅。而诗中写时迈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虚妄,悟佛义根本,是诗人现身说法的禅意哲理之作,情理都无可取,但在艺术表现上较为真切细微,传神如化,历来受到赞赏。
前二联写沉思和悲哀。这是一个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诗人独坐在空堂上,潜心默想。这情境仿佛就是佛徒坐禅,然而诗人却是陷于人生的悲哀。他看到自己两鬓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不能长生;此夜又将二更,时光一点点消逝,无法挽留。一个人就是这样地在岁月无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这冷酷的事实使他自觉无力而陷于深刻的悲哀。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他越发感到孤独空虚,需要同情勉励,启发诱导。然而除了诗人自己,堂上只有灯烛,屋外听见雨声。于是他从雨声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像看见它们正被秋雨摧落;从灯烛的一线光亮中得到启发,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鸣虫也躲进堂屋来叫了。诗人的沉思,从人生转到草木昆虫的生存,虽属异类,却获同情,但更觉得悲哀,发现这无知的'草木昆虫同有知的人一样,都在无情的时光、岁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鸣。诗人由此得到启发诱导,自以为觉悟了。
后二联便是写觉悟和学佛。诗人觉悟到的真理是万物有生必有灭,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万物都是短暂的。人,从出生到老死的过程不可改变。诗人从自己嗟老的忧伤,想到了宣扬神仙长生不老的道教。诗人感叹“黄金不可成”,就是否定神仙方术之事,指明炼丹服药祈求长生的虚妄,而认为只有信奉佛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佛教讲灭寂,要求人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谓“无生”。倘使果真如此,当然不仅根除老病的痛苦,一切人生苦恼也都不再觉得了。诗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去皈依佛门的。
整首诗写出一个思想觉悟即禅悟的过程。从情入理,以情证理。诗的前半篇表现诗人沉思而悲哀的神情和意境,形象生动,感受真切,情思细微,艺术上是颇为出色的;而后半篇则纯属说教,归纳推理,枯燥无味,缺陷也是比较明显的。
王维经典古诗 15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王维经典古诗】相关文章:
王维的古诗03-27
王维的古诗07-20
王维过节的古诗04-02
有关王维的古诗01-31
王维写的古诗07-11
王维思乡的古诗03-26
王维的古诗相思03-30
相思王维的古诗01-28
古诗王维鸟鸣涧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