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汪曾祺小说《钓人的孩子》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戏曲家。师从沈从文。 他一生坎坷波折,文字却平和温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散文、小说、戏剧、新旧体诗等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深受中外读者喜爱。 代表作品有《多年父子成兄弟》《人间草木》《四方食事》《昆明的雨》等,其中多篇作品入选语文教材,影响无数人。汪曾祺的小说《钓人的孩子》,讲述了抗日时期昆明一个恶作剧孩子,用带线头钱币捉弄路人的小段子。下面是原文,与大家分享阅读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昆明大西门外。
米市,菜市,肉市。柴驮子,炭驮子。马粪。粗细瓷碗,砂锅铁锅。焖鸡米饯,烧饵块。金钱片腿,牛干巴。炒菜的油烟,炸辣子的呛人的气味。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
每个人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栖栖惶惶,忙忙碌碌。谁都希望意外地发一笔小财,在路上捡到一笔钱。
一张对摺着的钞票躺在人行道上。
用这张钞票可以量五升米,割三斤肉,或扯六尺细白布,——够做一件汗褂,或到大西门里牛肉馆要一盘冷片、一碗汤片、一大碗饭、四两酒,美美地吃一顿。
一个人弯腰去捡钞票。
噌——,钞票飞进了一家店铺的门里。
一个胖胖的孩子坐在门背后。他把钞票丢在人行道上,钞票上拴了一根黑线,线头捏在他的手里。他偷眼看着钞票,只等有人弯腰来拾,他就猛地一抽线头。
他玩着这种捉弄人的游戏,已经玩了半天。上当的已经有好几个人了。
胖孩子满脸是狡猾的笑容。
这是一个小魔鬼。
这孩子长大了,将会变成一个什么人呢?日后如果有人提起他的恶作剧,他多半会否认。——也许他真的已经忘了。
捡金子
这是一个怪人,很孤傲,跟谁也不来往,尤其是女同学。他是哲学系的研究生。他只有两个“听众”,都是中文系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每天一起坐茶馆,在茶馆里喝清茶,嗑葵花子,看书,谈天,骂人。哲学研究生高谈阔论的时候多,那两位只有插话的分儿,所以是“听众”。他们都有点玩世不恭。哲学研究生的玩世不恭是真的,那两位有点是装出来的。他们说话很尖刻,动不动骂人是“卑劣的动物”。他们有一套独特的语言。他们把漂亮的女同学叫做“虎”,把谈恋爱叫做“杀虎”,把钱叫做“刀”。有刀则可以杀虎,无刀则不能。诸如此类。他们都没有杀过一次虎。
这个怪人做过一件怪事:捡金子。昆明经常有日本飞机来空袭。一有空袭就拉警报。一有警报人们就都跑到城外的山野里躲避,叫做“逃警报”。哲学研究生推论:逃警报的人一定会把值钱的东西带在身边,包括金子;有人带金子,就会有人丢掉金子;有人丢掉金子,一定会有人捡到;人会捡到金子;我是人,故我可以捡到金子。这一套逻辑推理实在是无懈可击。于是在逃警报时他就沿路注意。他当真捡到金戒指,而且不止一次,不止一枚。
此人后来不知所终。
有人说他到了重庆,给《中央日报》写社论,骂共产党。
汪曾祺《钓人的孩子》小说赏析
《钓人的孩子》出自汪曾祺,讲述了抗日时期昆明一个恶作剧孩子,用带线头钱币捉弄路人的小段子。文章中,用到了“满脸是狡猾的笑容”、“小魔鬼”语言刻画胖孩子,其意在文章最后指出对这孩子将来成长的担忧 。
但我认为大师“苦心经营的随便”在此文主旨中,断然不能错过两点来读:
1, 大师的写作风格,他曾自述“在文风上,我是更有意识地写得平淡的。但我不能一味地平淡。…我愿意把平淡和奇崛结合起来。…奇,往往就有点洋。但是,我追求的是和谐。我希望寄奇崛于平淡,纳外来于传统,能把它们揉在一起。”大师是将自己创作思路与技巧风格大体上来讲,简单来说,就是“素雅”两字,然后用“奇”调味。此篇《钓人的孩子》“简简几笔,神韵全出”将那会儿的人物、生活状态、甚至饮食皆勾勒而出,这满脸狡猾笑容的小魔鬼便是在这种特别的“平淡”行文中的“奇”人,在全文中有了灵性,画龙点睛。
2, 大师曾说: “我的小说多写故人往事,所反映的是一个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的时代。” 《钓人的孩子》此篇题为孩子,却细致地记录当时浓烈生活气息。读大师的文章似乎唤醒我们心中那段尘封已久,快要遗忘的记忆。
【汪曾祺小说《钓人的孩子》】相关文章:
汪曾祺小说《日规》09-14
汪曾祺小说《王全》08-25
汪曾祺小说《故里杂记》09-07
汪曾祺小说《晚饭花》07-15
汪曾祺小说三篇08-26
汪曾祺小说《故乡人》10-02
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06-16
汪曾祺小说的风格特色如何07-30
汪曾祺小说《星期天》07-15
汪曾祺小说《昙花·鹤和鬼火》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