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课后练习

时间:2024-06-06 05:04:05 汪曾祺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课后练习

  引导语:汪曾祺是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下面是小编收集他的散文《端午的鸭蛋》的课后练习,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课后练习

  基础题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蟾蜍( ) 蜈蚣( ) 门楣( )

  苋菜( ) 熏五毒( ) 腌腊( )

  囊萤( ) 车胤( )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藉贯_____________ 囊荧映雪_____________ 淹蛋_____________

  城皇_____________ 尤为不即_____________

  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车yìn____ 练náng____ níng____绳

  xián____鸭蛋 xiàn____菜 门méi____

  简zhāi____ chán____蜍

  4.下列句中引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

  B.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C.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D.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5.选择答案,分别选出各句的语言特色。

  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C.文白夹杂,有淡淡的幽默。

  (1)“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 )

  (2)“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

  (3)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

  6.简答题。

  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与文章题目“端午的鸭蛋”是否脱节,对文章结构有没有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出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1.开头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一句总起,接着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风俗,其后又列举了_______、_______这两种不同于别处、较为独特的风俗。七种风俗写来,丝毫不乱。

  2.给短文划分层次,并简要归纳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______四个字概括短文的大意。

  4.从文章思路来看,开头谈“端午的风俗”有必要吗?是否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整体感知

  全文隐隐贯穿下面这样一条思路。

  第1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

  作者在文中大谈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这正是他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的体现。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整体上的严谨与和谐。

  从文章思路来看,谈“端午风俗”也属必要。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

  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为下文的.“鸭蛋”的出现做了铺垫。使文章语言显得过渡自然。

  第2、3段,说鸭蛋在家乡的知名度以及鸭蛋的特别。

  这段文字轻松幽默,流露出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

  第4段正式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着重写了“鸭蛋络子”。三个层次,缓缓展开,环环相扣,一丝不乱。

  这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写得趣味盎然,充满生活情趣。但也许有读者还会存有一丝疑惑:文章如此津津乐道谈论“咸鸭蛋”有意义吗?

  这就涉及到文章主旨方面了。

  其实,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散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平淡而有味,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以及童真童趣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和自豪,也是对故乡高邮的鸭蛋赞美。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课后练习】相关文章: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09-21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原文阅读08-18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06-14

《端午的鸭蛋》阅读答案汪曾祺06-16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阅读以及答案08-25

汪曾祺作品《端午的鸭蛋》原文赏读06-11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公开课教案(通用8篇)05-26

端午的鸭蛋词语解释10-12

端午的鸭蛋阅读参考答案07-21

汪曾祺《寻味:汪曾祺谈吃》简介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