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九日送别》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时间:2024-09-07 03:39:14 王之涣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王之涣《九日送别》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之涣《九日送别》古诗原文意思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王之涣《九日送别》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九日送别

  (唐)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释】

  1、蓟: 古州名。唐开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县)。

  2、萧瑟: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秋风萧瑟。——《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3、稀:少,不多。相见常日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鞍马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死者尚稀。——清· 方苞《狱中杂记》自想此梦稀奇,心下疑惑。——《二刻拍案惊奇》

  4、菊酒:即菊花酒。 唐 权德舆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诗:“秋风倾菊酒,霽景下 蓬山 。” 唐 权德舆 《嘉兴九日寄丹阳亲故》诗:“草露荷衣冷,山风菊酒香。”参见“ 菊花酒 ”。

  5、断蓬:犹飞蓬。比喻漂泊无定。 唐 王之涣 《九日送别》诗:“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宋 柳永《双声子》词:“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 明 刘基 《题陆放翁<湖上诗>后》诗:“细看墨蹟成怀,叹息他乡类断蓬。”

  【赏析】

  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今日相会我们便一起饮尽杯中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就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公元725年前后,王之涣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唐朝政府在蓟北置州。治所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县),蓟置州不久,王之涣游历此地,意外和老朋友上官致情相逢,时上官致情携弟子隐居此地。两人相见,唏叹世事。第二日,王之涣辞友还乡,上官致情也将携弟子远行,这首诗便是在这时写下的。(具体细节,将在拙作 《神剑啸荒录》录记)。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秋风蓟北,草木调零,于此迂僻之地,自然不会有什么朋友。所以诗人才说故人稀。岂但是故人稀,可能就诗中这一位朋友吧!异地相逢,本就是意外,但明日又要各赴他乡了,都要走,那谁送谁呢?所谓且送归,可说成同送归吧!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菊花酒本为亲人朋友相逢时所吃的酒,的确,今天是相逢了,那就一起饮这酒吧,明天我们就要像这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王之涣和上官致情当时皆因一些情由而都算做是失意之人。失意人和失意人同饮本是相逢时才吃的酒,酒后的第二天却又要天各一方了。从意外相逢到同饮菊花酒再到明日分别,两人心里都各自压着一层霜,这层霜不是几杯菊花酒便化解得开的。那么,又是什么才能化得开呢?

  译文

  蓟地的庭院一派凄凉景象,熟人故交也稀少,应该到哪里去登高望远并且送熟人故交归去?

  今日是重阳节,暂时还能同饮香醇的菊花酒,明日就要像断梗的飞蓬一样分别而各自漂泊了。

  古诗简介

  《九日送别》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先描述了诗人于重阳节送别故人时的凄凉情景,再写诗人对故人的送别,最后写诗人对彼此分别后的遐想。全诗格调苍凉,在问语的强调、今明的对比、虚词“且”“暂”“应”的呼应中,一波三折地推出离别之苦。

  创作背景

  诗人曾任文安县尉(今河北省中部),属蓟州辖境。此诗当为诗人任守期间与友人于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登高饮酒时的赠别之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鉴赏

  此诗首句点明登高送别是在蓟州边极荒凉萧瑟之地,“何处登高”再度设问,实际是将无处登高的凄凉之感强化而托出。故人稀少而总还有知己聚饮,可如今又将送之归去,凄然的设问与凄惋的送别相连,更是悲上加悲。“何处登高”这平实问语,似不干“景语”或“情语”,却将“景语”和“情语”融为一体。接着又由此时此地的感慨推向未来命运的遐思——今日把酒共饮,明朝天各一方,不知飘泊至“何处”,而命运怕只能如断草飞蓬。在全诗“萧瑟”的意境、凄凉的氛围、“菊酒”与“断莲”的比喻象征和特定的民俗背景中,“何处登高”一句无疑之自问,可谓言近而旨远,语平而情深,有着不容忽视的丰富内涵。

  全诗抓住时令特点,表现送别者与被送者双方“同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凄心情。重阳节本是朋友相聚登高山饮菊酒、秋高气爽、开阔胸怀的欢畅节日,但诗人与友人,都因故人稀少、登高无处,节日里反而分别,萧瑟之感愈显浓重。重阳日本应与朋友同饮芳香的菊花酒,共享节日之乐,但今日聚饮芳菊酒,却是为明天作断莲飞,应季节时令的欢会,变成凄苦之情,凄苦之情也更浓重。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五世祖徙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始任冀州衡水主簿,因受人诬告,于是拂衣去官,优游山水,流寓黄河南北。晚年任文安郡文安县尉。性格豪放倜傥,慷慨任侠,常击剑悲歌。《全唐诗》录存其绝句六首。

【王之涣《九日送别》古诗原文意思赏析】相关文章:

王之涣《送别》原文及赏析02-23

《送别 》王之涣 唐诗赏析05-13

王之涣出塞古诗原文08-11

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原文赏析08-30

王之涣古诗《凉州词》原文翻译以及赏析08-30

王之涣《送别》09-06

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原文译文及赏析07-20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及赏析09-19

王之涣《宴词》原文及赏析02-27

凉州词王之涣原文及赏析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