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王之涣诗词《登鹳雀楼》的诗意赏析
在平凡的语文学习过程当中,相信大家应该都接触过不少的古诗词翻译赏析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王之涣诗词《登鹳雀楼》的诗意赏析,欢迎阅读!
王之涣诗词《登鹳雀楼》的诗意赏析 1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文解释】
夕阳西沉,渐渐没入连绵的群山,黄河奔腾,汇入浩瀚的大海。虽然眼前一片壮阔,但要打开千里视野,看得更清更远,那还须再登上一层层高楼。
【词语解释】
尽:沉没,消失。
穷:尽,达到极点。
更:再。
【赏析】
黄昏时分登上鹳鹊楼,万里河山,尽收眼底;夕阳也在遥远的天际渐渐沉落。首二句诗「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苍茫壮阔,气势雄浑。末二句是境界的升华,出人意表、别有一番新意,既有高瞻远瞩之胸襟,又寓孜孜进取之深意,有情有理。有人说“诗忌说理”,应当说,诗歌不要生硬枯燥抽象地说理,而不是说诗歌不能宣扬哲理。在这首诗里,诗人把道理和景物、情事自然贴切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觉不到它是在说理,而是理在其中。
全诗四句二联,对仗工整、气势连贯、厚重有力。为唐诗中之不朽之作。
王之涣诗词《登鹳雀楼》的诗意赏析 2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注释
⑴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⑵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⑶欲:想要。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
⑷更:再。
创作背景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文学赏析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蒙。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王之涣诗词《登鹳雀楼》的诗意赏析】相关文章:
《登鹳雀楼》王之涣诗词赏析04-15
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意及全诗赏析10-19
王之涣《登鹳雀楼》原文赏析10-25
《登鹳雀楼》王之涣的诗赏析04-25
王之涣登鹳雀楼翻译及赏析10-20
王之涣登鹳雀楼内容赏析08-17
王之涣《登鹳雀楼》原文翻译赏析11-25
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赏析10-27
登鹳雀楼王之涣全诗赏析10-19
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原文赏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