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形象
引导语:文天祥人物形象是如何的?给世人有哪些影响呢?下文是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从《过零丁洋》看文天祥形象 文天祥的诗有何特点
文天祥《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后汉书·耿弁传》“落落难合”注云:“落落犹疏阔也。”疏阔即稀疏、疏散,与寥落义同。《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颔联接着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
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文天祥的诗
文天祥的前期诗歌多为平淡的士大夫之作,内容以山水风光、应酬往来为主。他前期诗歌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退居文山时写作的一些山水自然诗,写得清新明丽,淡雅玲珑,颇有意境,抒发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徜徉于山水间的乐趣。但其中也有部分诗歌借景抒情,抒发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可以看做是文天祥日后爱国诗词的情感铺垫。
文天祥的中后期诗歌逐渐转为爱国诗歌创作。从《指南录》开始,文天祥诗词进入了自传式的史诗时代,文天祥将国家和个人命运相结合,跳出了咏怀诗、咏史诗的桎梏,以史诗般的形式,在书写当代和个人的斗争历史中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指南录》分四卷,第一卷从“自吴门被命入卫”起,至《使北》止,主要写单骑入元营的斗争情况。第二卷从《杜架阁》起,到《沈顾家》止,主要写从临安到镇江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三卷从《脱京口》起,到《哭金路分应》止,主要写在江北所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第四卷从《怀杨通州》起,到《自叹》止,主要写的是南归途中和南剑起兵前后的见闻。
自“单骑见虏”到第二次起兵,是文天祥一生中最复杂多彩的人生经历,他用诗歌的形式去表现这一段“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经历,而这种经历又与风雨飘摇中的家国命运休戚相关,它是诗,又是史;是纪实,又是抒情。令人在文天祥的感怀中深切体味到他满腔的报国热情,又在他的经历中直观地看到急转直下的南宋国运。这种现实性与浪漫性的统一,被运用发挥到极致。
文山诗“宏衍巨丽,严峻剀切”的特色不仅体现在其非凡创作历程这一内容之中,更体现在其诗歌形象塑造、诗歌风格构筑以及诸多艺术手法运用等具体艺术环节中。文天祥以平生行事和历史演变为线索,用诗歌记录了一生的奋斗足迹和心灵演变过程。随着诗人自身思想、情绪、性格的发展变化,一个鲜明的诗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逐渐显露出来。史诗式的创作方法使得诗歌具有典型的自传性特征。诗人一生所写的诗篇是以心灵的历程为线索贯穿起来的一个有机整体,在立功、立德与创造业绩的过程中形成了主人公原型,从而塑造出诗人真实的自我形象。
文天祥“以是心也,为是诗也”,他的作品赋笔直书,论理叙事;或写怀咏物,纵横捭阖;或援古以证今,模范其先人。因此文山是个风格与意境大都“宏衍巨丽,严峻剀切”。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样来评价文天祥:“文天祥平生大节,照耀古今,而著作亦极雄赡,如长江大河,浩瀚无际。“历代评论家都对文天祥给出了,“宏衍巨丽,严峻剀切”、“雄赡”、“剀直”的评价,可见文天祥诗歌所具有的阳刚之气,而这也正是由于他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人物素材积累——文天祥
人生的选择那是公元1279年,农历正月,他已兵败被俘,恰值英雄末路,在元军的押解下,云愁雾惨地颠簸在崖山海面。如墨的海浪呵,你倾翻了宋朝的龙廷,你噬碎了孤臣的赤心。此一去,“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无一丝一毫的张惶,在这生与死的关头,他坦然选择了与国家民族共存亡。但见,一腔忠烈,由胸中长啸而出,落纸,化作了黄钟大吕的绝响。
这就是那首光射千古的七律《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将军,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还说什么鬼话!”那一刻,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面对高职高薪的诱惑,文天祥选择了忠于南宋!面对生与死的殊途,文天祥选择了舍生取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用他的选择换来“文天祥”的永生。
【文天祥的形象】相关文章:
文天祥的诗词12-22
文天祥的介绍02-17
文天祥的诗集02-16
文天祥的名句02-02
文天祥的作文01-21
文天祥的作者03-06
文天祥的风格03-02
文天祥的功绩03-02
文天祥的气节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