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杨柳枝》

时间:2024-08-04 19:23:54 温庭筠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温庭筠《杨柳枝》

  《杨柳枝》是唐代著名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这首词写皇宫柳色如著新妆。将柳枝比拟成如美丽的宫女们着上新妆一样,一派春色,迎风飘舞。短短四句,开阖有致。

  杨柳枝

  温庭筠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注释

  ⑴御柳——皇宫中的柳树。九重——指皇宫,极言其深远。《楚辞·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⑵凤凰句——雕有凤凰的花窗与绣有荷花的窗帘相映生辉。芙蓉:荷花。《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⑶景阳二句——写宫内楼边的条条道路上,柳枝干丝万缕,一抹青色,好像美丽的宫女们新妆一样清丽,迎接着晨风的吹拂。景阳楼:宫内钟楼。据《南齐书》载,齐武帝以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宫人闻钟声早起妆饰。

  简析

  这首词写皇宫柳色如著新妆。

  “御柳如丝”句,写了一幅广阔的春柳画面:“凤凰窗映”句,绘出了富丽堂皇的宫室。“景阳楼畔”句,又将场面拉开:“一面新妆”句,将柳枝比拟成如美丽的宫女们着上新妆一样,一派春色,迎风飘舞。短短四句,开阖有致。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体裁沿革

  杨柳枝,又名“杨柳”、“柳枝”,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据晚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杨柳枝》,白傅闲居洛邑时作,后入教坊。”“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也说:“《杨柳枝》,白居易洛中所制也。”但远早于白居易的盛唐人崔令钦《教坊记》著录开元、天宝时教坊所用324个曲名中,就有《杨柳枝》一曲。后蜀何光远《鉴诫录》卷七则说:“《柳枝》者,亡隋之曲。炀帝将幸江都,开汴河种柳,至今号曰隋堤,有是曲也。”南宋王灼《碧鸡漫志》亦从是说,认为“隋有此曲,传至开元。”今人任二北也认为《杨柳枝》“本于隋曲《柳枝》”。施蛰存说:“开汴渠,栽杨柳,劳民伤财,以至亡国,这是隋炀帝的虐政,唐人作《杨柳枝》歌词,就用到这个新的历史题材,以为鉴戒。不能认为唐人作《杨柳枝》词多用隋炀帝的典故,就认为《杨柳枝》起源于隋代。”在隋代之前,乐府横笛曲有《折杨柳》。晚唐薛能说:“《杨柳枝》者,古题所谓《折杨柳》也。”清毛先舒《填词名解》云:“《柳技》,一名《折杨柳》,乐府瑟调曲有《折杨柳行》,横吹有《折杨柳》歌辞,清商曲有《月节折杨柳歌》,歌中带云‘折杨柳’,词名始此。唐乐有《杨柳枝词》后填词易名《柳枝》也。”

  沈冬经过考证认为,唐代《杨柳枝》可能源于“北地之歌”《折杨柳》。他提出:“《折杨柳》这首横笛名曲在唐代分明存在,……何以记载记录盛唐教坊曲目的《教坊记》不载此曲?惟一的解释,就是两首实为一曲。”并总结说:“这首《折杨柳》确乎就是唐人《杨柳枝》的渊源前身,两者之间有着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作为北朝乐府古曲的《折杨柳》,主要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应该是以哀怨作为其基调的,初盛唐《杨柳枝》曲继承了这一基调。白居易的《杨柳枝二十韵》作为“洛下新声”,其实也就是刘禹锡和白居易二人屡屡提及的“新翻杨柳枝”仍然是以哀怨的声情作为其底色的。

  《杨柳枝》一调早在刘白之前就已经作为“洛下新声”大盛于中唐,后经二人唱和,愈加风行一时,而皆赋柳枝本意。此后作者备出,遂至极盛,诚如任二北所言:“歌舞杨柳枝,一时已蔚为风气,迄晚唐五代不废。歌辞之作,因之亦盛,乃唐代诗乐中一件大事!当时自帝王以至儿童,自京、洛以至边围,皆有其声。专为白氏歌者,有女伎樊素,晚唐专擅此曲者,有女伎周德华,先后闻于时。”有关宋代《杨柳枝》的歌舞乐情况记载很少,任二北《唐声诗》搜集有两则。其一引自邵伯温《闻见录》:“张俞题七绝于营妓杨台柳罗帕上,命其妓作《柳枝》歌之。时庆历中也。”庆历乃宋仁宗年号,这说明在北宋年间仍有歌《杨柳枝》的情形;其二引南宋韩玉《减兰》“赠歌者”:“莫歌《杨柳》,记得渭城朝雨后。”并分析说:“既赠歌者,谓歌《杨柳》,必不虚,足见本调在南宋仍有声。”[1-4][5][6]

  词调说明

  据宋王灼《碧鸡漫志》记载:“黄钟商有《杨柳枝》曲。”可见《杨柳枝》可入黄钟商。

  《杨柳枝》正体为七言体,本唐人七言绝句,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词谱》载温庭筠《杨柳枝·金缕毵毵碧瓦沟》一首,并在词后附按语云:“刘白倡和,以后为此词者甚多,皆赋柳枝本意,原属绝句,因花间集载此,故采以备调。”《词律》则举温庭筠《杨柳枝·馆娃宫外邺城西》一词,以此单调二十八字体为正体。此与顾夐词四十字体、朱敦儒词四十四字体添声者不同。另有韩翃妾柳氏一首《杨柳枝》,二十七字,仄韵,因其首句为“杨柳枝”,故亦标此名,实即《章台柳》,与此《杨柳枝》不同。

  《杨柳枝》词调还有杂言体变格。敦煌曲子词里有一首无名氏《杨柳枝·春来春去春复春》,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此首《杨柳枝》出自《敦煌曲子词》伯2809,由七言四句七言体《杨柳枝》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与顾夐词四十字体、朱敦儒词四十四字体添声者较为相似。

【温庭筠《杨柳枝》】相关文章:

温庭筠《杨柳枝》01-20

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10-16

柳枝词09-11

温庭筠的诗词01-26

温庭筠诗集10-29

温庭筠的词06-20

温庭筠的诗词04-03

温庭筠略说06-01

温庭筠《芙蓉》06-25

温庭筠的词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