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时间:2024-07-26 20:25:53 小石潭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小石潭记》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下面是课文的同步练习,一起来做一下吧。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篁竹()清洌()为坻()

  为屿()为嵁()翠蔓()

  蒙络()摇缀()佁然()

  俶尔()翕忽()幽邃()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 )

  ②心乐之( )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④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⑤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⑦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⑧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下列加粗的词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B、皆着空游无所依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D、其岸势犬牙差互

  4、填空:

  ①本文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朝著名____________。

  ②作者被贬为_______司马时,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合称_________。

  ③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___________;点明发现并寻到小石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小石潭中水的特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④文中用____________写溪流的形状;用____________写溪水的情态;用____________写岸势。

  5、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①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A、皆若空游无所依()、()、()

  B、俶尔远逝()

  ②写潭中之鱼欢快嬉戏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俶尔远逝”的“尔”与“佁然不动”的“然”意思相同。()

  B、“似与游者相乐”采用了比喻的手法。()

  C、“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了潭水的动景。()

  D、这段文字正面写鱼,侧面写水,虽无一字写水清,但读者处处能体会到水的明静清澈。()

  E、这段文字不但写鱼、写水,也以游鱼反衬自己的失意处境。()

  【参考答案】

  1、huánglièchíyǔkānmànluòzhuìyíchùxīsuì

  2、①作响②对……感到高兴③表示对数量的估计④映⑤忽然⑥深⑦凄清,冷清⑧或现或隐

  3、B

  4、①《柳河东集》柳宗元子厚唐文学家

  ②永州《永州八记》

  ③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清冽

  ④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

  5、①A、全好像凭空

  B、离去

  ②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③A、√B、×C、×D、√E、√

  拓展阅读: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分析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的审美情趣的结晶。身世遭遇和环境的压迫,造成心理的变异,长歌当哭,强颜为欢,聊为优游,乐而复悲。郁愤填膺时,憎山恶水,以山水为“狴牢”(《囚人赋》);一人独游时,又与之同病相怜,并借山水之“幽幽”“窅窅”以“处休”、“观妙”(《永州龙兴寺东丘记》)。由意在渲泻悲情到艺术地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

  翻阅这些主要写于永州贬所的记游之作,会突出地感觉到,其中呈现的大都是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在描写过程中,作者有时采用直接象征手法,借“弃地”来表现自己虽才华卓荦却不为世用而被远弃遐荒的悲剧命运,如《小石城山记》对小石城山的被冷落深表惋惜和不平,《钴鉧潭西小丘记》直接抒写对“唐氏之弃地”的同情,都具有“借题感慨”(林云铭《古文析义》初编卷五)的特点;但多数情况下,作者则是将表现与再现两种手法结合起来,既重自然景物的真实描摹,又将主体情感不露痕迹地融注其中,令人于意会中领略作者的情感指向。如“永州八记”中最为人称道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记游文字,其中不独写景状物绘声绘色,生动传神,而且可以见出作者观察之细,用笔之妙。开篇未见小潭,先闻水声,因闻水声,转觅小潭,即表现出行文的曲折变化;篇中写水之清却于水着墨不多,而是借石之底、鱼之游、日光之影来表现,可谓匠心独具;至于篇末对清冷寂寥之境的描摹和气氛的渲染,更隐然展示出被贬者凄楚悲苦的心态,令人读后为之怦然心动。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真正的艺术性的文学,美的文学。他善于选取深奥幽美型的小景物,经过一丝不苟的精心刻划,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之美。用他的话说,就是“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即通过文学家的发掘、加工和再创造,将那些罕见的胜境传给世人,以免“贻林涧之愧”(《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他要用自己的全副精力和才情,去“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愚溪诗序》),借以安顿他那颗悲哀苦闷的灵魂,并从中获得些许凄美的怡悦。在他笔下,自然山水是那么纯净,那么奇特,那么多彩多姿,那么富有灵性!水,有涧水,有潭水,也有溪水。这些水或平布石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石涧记》);或奔流而下,“流沫成轮,然后徐行”(《钴鉧潭记》);或因地势、流速的差异,呈现出“平者深黑,峻者沸白”(《袁家渴记》)的特点。石,有横亘水底之石,有负土而出之石,园林之石“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山野之石则“涣若奔云,错若置棋,怒者虎斗,企者鸟厉”(《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形貌态势各各不同。至于林木山风,更是生气勃勃,气象万千,“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勃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扬葳蕤,与时推移”(《袁家渴记》)。这里,有动有静,有形有色,有疾有缓,有点有面,刻划细致而不琐碎,语言精炼而极富变化,文势则严整劲峭而不乏参差舒缓,用刘熙载的话说,就是: “如奇峰异嶂,层见叠出”,“柳州记山水……无不形容尽致,其自命为‘牢笼百态’,固宜。”(《艺概·文概》)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了突破性的提高,它不是对山水的纯客观描写,而是在描写中贯注了一股浓烈的寂寥心境,且借对山水的传神写照来表现一种永恒的宇宙情怀。在《钴鉧潭西小丘记》中,他这样写道: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深邃幽寂的环境,适足以安放作者凄苦的心地,使他在自然美中获得暂时的忘却,以虚静的心神,达到与自然的合一,展现出一种如雪天琼枝般的清冷晶莹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