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案

时间:2024-11-02 13:05:55 小石潭记 我要投稿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小石潭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2、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准备】

  文章以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教师可以导游的形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辅之以多媒体手段,将配乐范读、录像画面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效果。

  【设计思路】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虽是游记,却不能当作一般游记来读。试想,作为一个贬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其心情又当如何?恐怕是苦中作乐者多。本文最大的特点不在于景色写得多么美,技巧多么高,也不在于一般意义上的情景交融,而在于人在景中,情在心中。闻水声固然能使作者心乐之,游鱼的往来翕忽也能让作者获得与之相通的快乐,但是,作者的身份和处境,却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觉与内在心灵的感受的异步和反差。越是优雅清静的环境,越让作者感觉到难以承受的冷清与孤寂。因美景而生感伤,于高潮处戛然收束。心情的猛然触动,使作者几乎要逃离刚刚还带给他快乐的小石潭,而不得不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否则,便无法解读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复杂内涵。当然,这不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但却是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这位作家是谁?(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彩屏显示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彩屏显示。)

  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声屏显示朗诵录像。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画面,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

  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彩屏显示。)

  ⑴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篁竹(huáng)清冽(liè)为坻(dǐ)

  B、为屿(yǔ)为嵁(kān)佁然(yí)

  C、俶尔(chú)翕忽(xī)差互(chā)

  D、寂寥(liáo)悄怆(chuàng)幽邃(suí)

  ⑵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做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怡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3、齐读课文。

  四、引导讨论,完成目标

  (彩屏显示以下问题。)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彩屏显示。)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翻译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和思路。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样写景抒情的,他是怎样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喻自己的心情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目标。

  (彩屏显示。)

  学习目标:

  1、学习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2、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二、学习讨论,完成目标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⑴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⑵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彩屏显示。)

  发现小潭

  篁竹──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

  3、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4、点一个小组读第二自然段。

  5、讨论下列问题:

  ⑴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⑵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彩屏显示录像:潭水、游鱼画面。)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⑶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彩屏显示。)

  潭中景物:潭水、游鱼、阳光、影子

  侧面描写水的清澄:游鱼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动静结合特写镜头

  6、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7、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8、讨论以下问题:

  ⑴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⑵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明确: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彩屏显示。)

  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岸势犬牙差互──参差不齐

  9、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0、教师范读第四自然段。

  11、讨论以下问题:

  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1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彩屏显示。)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13、文章结尾是记录同游者,是游记常用的一种格式。

  三、总结全文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至于篇末表现出来的凄苦心情,那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所造成的,那样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跟我们今天的伟大时代完全不合了,对这点我们必须有明确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板书】

  小石潭记

  见小石潭: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

  |

  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潭水:清澄,侧面描写

  游鱼:动静结合

  |

  小潭源流形象比喻

  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

  |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寓情于景

  |

  记录同游者

小石潭记教案 篇2

  知识能力: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2.理解作者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怨愤抑郁的心情。

  教学重点:

  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中国文人有一句话说:一山一水真朋友,一花一鸟好兄弟。文人在失意郁闷时寄情山水,唐代有一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他就是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出示柳宗元简介,并指名学生读。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学习重要字词的含义。

  2.听录音朗读,感受作者描写的情境。

  3.学生模仿朗读,注意语调的变化。

  四.知与不知试试看.

  1.解释下列括号内字词的意思。

  水尤(清洌) 往来(翕乎) 犬牙(差互) (凄)神(寒)骨

  2.说说课文中"以"、"为"的不同含义。

  全石以为底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

  以其境过清 为堪为岩

  五.临潭观景悦心情.

  1.小组合作探究.

  ⑴课文中哪些句子写石,哪些句子写水清,找出相关句子,并说明理由。

  ⑵.文章一开头,作者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观鱼时与游者乐,可是坐潭后,竟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凄”,矛盾吗?为什么?

  ⑶、一切景语皆情语,小石潭的景与情如何统一的?

  2、学生交流,解决问题。

  3、教师小结。

  六.寄情山水抒真情。

  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比赛。

  2.作业:任选一处景致把它写成一篇短文。

小石潭记教案 篇3

  自读要求

  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解说:第1点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这是根据这篇游记写景状物的具体特点来确定的。)

  自读程序

  1.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记》,省称《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唐永贞元年(805年)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他认为官吏是人民的仆役,并非人民是官吏的仆役。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宦官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了其中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永州的州治在今湖南省零陵县。《永州八记》的八处名胜是:西山、钴潭、钴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竭、西渠、西涧、小石城山。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通读课文。

  ①初读: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然后借助工具书及课本下注释,自行解决。

  ②范读:教师范读或播放《小石潭记》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轻声跟读。同时补注课文中值得注意的字词。

  参差(cēn cī) 寂寥(liáo)

  摇缀(zhuì) 隶(lì)

  ③熟读:学生参考注释,诵读课文,疏通句子,把握文章大意。

小石潭记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小石潭记》教案设计5。

  2、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忧与乐是本文的学习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小石潭记》作者( ),字( )( )河东人,著名文学家,“ ”之一。我们学过他的文章《 》

  2、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的字

  (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5)全石底以出,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二)、导入新课,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是因为变法失败而被贬到永州的,他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今天通过我们学习的《小石潭记》便可知道。

  (三)1分钟、明确学习目标:幻灯显示,内容见前面。

  (四)精讲点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是如何发现小石潭的?(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3)、游鱼和潭水各有什么特点?

  3、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明确: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快的感情,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小石潭记》教案设计5》。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悄怆”是作者悲凉凄苦的反映。

  (2)课文的按游览的顺序来写,试说说本文的思路。

  明确: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

  (3)本文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画。请你说说本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明确:如第一段,整段文字全都是围绕着石的特点来写潭的。先用水声、水色从侧面烘托:水声清脆;水色清洌,正由于它是个石潭。接着从正面落墨,写出石潭中石头的种种形状和姿态。又如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是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等各个角度去点染的。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没有一处不写水。正面写鱼,侧面写水;写的是鱼,见的是水。先写鱼的空游两字,突出了水之清,清到了透明的程度。

  (五)课堂小结: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的气氛,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六)强化训练:观察你所熟悉的景物,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感受。

  (七)布置作业:

  语文基础训练8——10题选做,1—5题必做。

小石潭记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落实字词。

  2、领略小石潭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板块]

  走进小石潭——走近柳宗元——写作训练

  [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浯:同学们,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每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总是寄托着作者深深的感情。今天,让我们——起来学习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一起米领略小石潭的景,体会柳宗元的情。(展示课题)

  教学板块之一:走进小石潭

  走进小石潭之一:我来读一读,想一想

  1、同学们,你们对柳宗元有哪些了解?(多媒体展示文字:a、有关作 者b、背景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简况及被贬的遭遇,了解写作背景)

  2、请听课文配乐朗诵,注意对照课文听准字音。(多媒体展示文字:诵读课文)

  3、齐声朗读课文。

  4、请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划出不明白的字词,分组讨论交流。

  5、你认为学习一篇文言文需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以课文为例来说明。引导学生学会梳理知识不。(多媒体展示:我的笔记本——文言基础知识积累)

  (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学会归因整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文基础知识)

  走进小石潭之二:我来画一画

  1、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小石潭,这小石潭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画中的小石潭。(多媒体展示文字:我心中的小石潭)

  2、(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的画一幅幅投放出来)请作画者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再请同学们用1+1+的方式来评画。(一条优点、一条缺点、一条建议)

  3、欣赏了同学画中的小石潭,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再次领略小石潭的美景。

  第二课时

  走进小石潭之三:我来写一写

  1、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小石潭,你会用哪一个字?

  2、请你以“小石潭真_____!”为题,用描述性的语言写出你对小石潭的印象,字数在100字左右(多媒体展示文字,我来写一写:小石潭真_____!)

  点评习作“小石潭真_______!”

  4、刚才,同学通过画小石潭,写小石潭,充分季小石潭的清、静、绿、美……,假如你现在就坐在小石潭边,你会有什么感受呢?(多媒体展示文字:我来说一说——感受小石潭……)

  教学板块之二:走过柳宗元

  5、在幽静的小石潭边,我们都会感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而柳宗元在小石潭上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受?

  6、下面,请欣赏一段音乐,听完后请说一说:在音乐声中,你听到了什么?你认为这段音乐能为课文朗诵配乐吗?它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吗?(多媒体展示文字:音乐赏析——与柳宗元共鸣)

  7、在音乐声中,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深冷寂,感受到柳宗元的孤凄悲凉。这时,如果你就在柳宗元的身边,作为他的朋友,你会怎样劝慰他呢?(多媒体展示文字:走近柳宗元——柳宗元,我想对你说……)

  8、请同学们再阅读课文,选出你最欣赏一段,体会它情景结合的特点。大声朗读,读出你的这,读出你的理解。

  教学板块之三:写作训练

  1、柳宗元的册水游记是游记散文中的杰作,而《小石潭记》更是历代传诵的散文名篇。如果让你写一篇游记,你认为可以从《小石潭记》中学到哪一招呢?(多媒体展示文字,我来学一招——《小石潭记》让我学到了……)

  2、请同学们将自己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多媒体展示文字:我来练一练——你曾经游历过哪些地方?哪些景物曾触动过你的心弦?请运用自己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写景短文,要写出景物的特征和自己的感受。)

小石潭记教案 篇6

  《小石潭记》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2、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和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准备】

  文章以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教师可以导游的形式,引导同学理清思路,掌握课文内容。辅之以多媒体手段,将配乐范读、录像画面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效果。

  【设计思路】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缺乏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虽是游记,却不能当作一般游记来读。试想,作为一个贬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其心情又当如何?恐怕是苦中作乐者多。本文最大的特点不在于景色写得多么美,技巧多么高,也不在于一般意义上的情景交融,而在于人在景中,情在心中。“闻水声”固然能使作者“心乐之”,游鱼的“往来翕忽”也能让作者获得与之相通的快乐,但是,作者的身份和处境,却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觉与内在心灵的感受的异步和反差。越是优雅清静的环境,越让作者感觉到难以接受的冷清与孤寂。因美景而生感伤,于高潮处戛然收束。心情的猛然震动,使作者几乎要逃离刚刚还带给他快乐的小石潭,而不得不回到实际生活中去。否则,便无法解读“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复杂内涵。当然,这不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但却是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这位作家是谁?(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彩屏显示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彩屏显示。)

  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声屏显示朗诵录像。要求同学认真观看画面,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

  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彩屏显示。)

  ⑴ 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篁竹(huáng) 清冽(liè) 为坻(dǐ)

  B、为屿(yǔ) 为嵁(kān) 佁然(yí)

  C、俶尔(chú) 翕忽(xī) 差互(chā)

  D、寂寥(liáo) 悄怆(chuàng) 幽邃(suí)

  ⑵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做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怡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3、齐读课文。

  四、引导讨论,完成目标

  (彩屏显示以下问题。)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痛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彩屏显示。)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五、安排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翻译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和思路。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样写景抒情的,他是怎样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喻自身的心情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目标。

  (彩屏显示。)

  学习目标:

  1、学习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2、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二、学习讨论,完成目标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⑴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⑵ 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彩屏显示。)

  发现小潭

  篁竹──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

  3、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4、点一个小组读第二自然段。

  5、讨论下列问题:

  ⑴ 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⑵ 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彩屏显示录像:潭水、游鱼画面。)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笼统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示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⑶ 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身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彩屏显示。)

  潭中景物:潭水、游鱼、阳光、影子

  侧面描写水的清澄:游鱼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动静结合特写镜头

  6、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7、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8、讨论以下问题:

  ⑴ 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良莠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⑵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明确: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彩屏显示。)

  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岸势 犬牙差互──良莠不齐

  9、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0、教师范读第四自然段。

  11、讨论以下问题:

  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身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1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解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终究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彩屏显示。)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13、文章结尾是记录同游者,是游记常用的一种格式。

  三、总结全文

  课文是一篇充溢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身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至于篇末表示出来的凄苦心情,那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所造成的,那样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遗迹,跟我们今天的伟大时代完全不合了,对这点我们必需有明确的认识。

  四、安排作业

  背诵全文。

  【板书】

  小石潭记

  见小石潭: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

  |

  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潭水:清澄,侧面描写

  游鱼:动静结合

  |

  小潭源流…………………………………形象比喻

  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良莠不齐

  |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寓情于景

  |

  记录同游者……

  【资料链接】

  1、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原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世称柳河东。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与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

  柳宗元在柳州期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已沦为奴婢的人,仍可出钱赎回。家甚贫者,柳宗元自身出钱助赎;重视农业生产,曾亲自组织农民开荒种地,植竹栽树。

  柳宗元著述之盛,名动于时。他写的《天说》《地对》《非国语》以和被贬后续成的《贞符》等,都是哲学论著,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给当时的神教学说以猛烈抨击,且创建了“生人之意”为历史前进的动力,否定“天”和“圣人”发明历史的观点。

  2、柳宗元在文学上的贡献尤为突出。他与韩愈倡议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并称“韩柳”,被后世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他的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捕蛇者说》揭露社会矛盾,尖锐有力;《三戒》等寓言,文字精粹,笔锋犀利。他的六七百篇诗文,被刘禹锡汇编成《柳河东集》,成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小石潭记教案】相关文章:

《小石潭记》教案05-30

小石潭记教案06-08

小石潭记的教案09-09

《小石潭记》 教案06-28

小石潭记教案10-07

《小石潭记》教案10-28

小石潭记教案09-13

[精选]小石潭记教案06-10

小石潭记教案10-12

小石潭记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