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12 11:20:13 海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精选7篇)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精选7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背诵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的意思。

  3、根据词意,借助图画,展开想象,品味词的意境美。

  4、通过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探究阅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的意思。借助图画,展开想象,品味词的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悠悠中华文明五千年,古代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多读一些古诗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而且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素养。

  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古诗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学生自由背诵。

  看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先来看一位老朋友(出示辛弃疾的图片)这是谁?

  对,那谁能谈谈你知道的辛弃疾?

  辛弃疾,他出生时家乡已被今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他曾遭贬闲居江苏上饶多年,今晚,月光如水,清风拂面,他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一首词——

  齐读,板书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二)初读感悟。

  请大家自读,读准字音,声音洪亮,读出抑扬顿挫。

  指名读。

  看来大家都预习的很充分,词读的那么流利,那意思明白了吗?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把你读懂的地方跟大家说一说,不懂的地方请教一下周围的同学。

  全班交流。

  你能不能结合对字词的理解,把整首词的意思说一说?

  (三)再读感悟。

  你喜欢作者描绘出来的画面吗?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结合相关诗句和你的想象谈谈想法。

  是什么人在说丰年?会说些什么?丰年与稻花香、蛙声有什么关系?是什么样的心情?

  作者看到“七八个星”“两三点雨”时会怎样想?怎么做?

  从“旧时茅店社林边”和“路转溪桥忽见”两句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过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遇?当时心情怎样?

  请你带着你的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两句。

  (四)拓展延伸。

  词人用自然朴素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鲜活逼真的田园风光,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幅漂亮的图片,请你们来给配一配诗句,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有信心吗?

  四、教学反思。

  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野山水名作。写的是作者在夏夜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色,表达了此人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热爱农村生活的思想感情,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清新爽朗的风格,让人不仅看到一幅鲜活逼真的田园风光,而且产生一种身历其境的美妙感觉。

  在这一课中,我设计了方法引导,理解诗意,体会意境,拓展延伸几个教学环节,希望引导学生在疏通、理解古词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课下搜集整理的资料体会词中所描绘的意境。在理解古词意思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这一环节基本上完成了预设,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学生基本上理解了词的意思。但在理解“七八个星”“两三点雨”时,我没能及时指出这里的七八个,两三点都是虚指,造成了错误,在课后也及时进行了纠正。体会意境这一环节本想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谈谈自己有没有过词人那种“路转溪桥忽见”的感受,可是因为前面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上课时就把这部分给略过了,造成了这点没有讲透。

  新课标规定,对诗词的学习应该是由诵读开始,到体会意境,最后在落实到诵读,但整堂课我只在第一个环节扎实了诵读,没有进行诵读的指导,还是读得不够。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反思,今后我会继续学习怎样进行古诗词的教学,争取讲好每一首古诗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2

  一、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乡村夏夜美景。

  学习词人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词的意思,感悟词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人的情感。

  难点:领悟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乡村夏夜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看到的`景象,引出课题。

  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指名朗读,正音纠错。

  理解词意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词的意思。

  小组交流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全班汇报,教师点拨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感悟画面

  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说一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夏夜的美景。

  体会情感

  思考:词人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结合词的内容和画面,体会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赏析写法

  引导学生发现词中以动衬静的写法,如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讨论这种写法的好处,体会其营造出的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朗读背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读出乡村夏夜的美和词人的情感。

  尝试背诵这首词。

  拓展延伸

  展示其他描写乡村生活的诗词,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不同诗人笔下的乡村之美。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首词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词的内容和情感。利用视频、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词意的过程中,小组讨论法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解决了疑难问题。在感悟画面和体会情感环节,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加深了对词的理解。赏析写法时,学生对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拓展延伸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3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感受词的韵律美。

  借助注释和想象,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情感变化。

  分析词中的景物描写,学习词人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词的意境,体会词人的情感。

  难点:分析词中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夏夜乡村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乡村夏夜之中。

  引出课题,介绍词人辛弃疾和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初读诗词,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指名朗读,评价反馈。

  精读词句,理解内容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词的每一句意思。

  提出问题: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全班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中 “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香”“蛙声” 等景物所营造的乡村夏夜的宁静与美好。

  感悟情感,体会变化

  思考:词人在夜行黄沙道中,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引导学生从词中的`景物描写和词句中体会词人从 “愉悦” 到 “担忧” 再到 “惊喜” 的情感变化。

  赏析技巧,学习方法

  分析词中的写作技巧,如以动衬静、视听结合等。

  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写作技巧对表现词的意境和情感有什么作用。

  朗读背诵,深化理解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读出词人的情感变化。

  尝试背诵这首词。

  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推荐辛弃疾的其他词作,让学生课后阅读,进一步了解辛弃疾的词风。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分析词中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学会了欣赏诗词的方法。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可以更加细致,拓展延伸的内容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得更紧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4

  一、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中所描绘的自然美景和农村生活的宁静与祥和。

  体会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的意境。

  难点:感悟词人的情感,领略词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乡村夜景的视频或展示一些乡村夜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看到的景象。

  (2)引出课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介绍词人辛弃疾。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分节奏。

  (3)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精读理解

  (1)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词的意思。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理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明月升起,惊动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半夜里,清风送来阵阵蝉鸣。感受宁静的乡村夜景。

  理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体会农民的喜悦之情。

  理解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空中闪烁着七八颗星星,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描绘出自然的变化。

  理解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的'茅店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表现词人的惊喜。

  品读感悟

  (1)引导学生体会词中所描绘的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2)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说说喜欢的理由,并带着感情朗读。

  拓展延伸

  (1)介绍辛弃疾的其他词作,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让学生感受辛弃疾不同的风格。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乡村夜景或自己的一次乡村经历。

  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词的意境和情感。

  (2)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写一篇关于乡村生活的短文。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首词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词的内容和意境。利用视频和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诵读法的运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情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词的表达技巧的讲解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5

  一、教学目标

  诵读词作,感受词的韵律之美。

  赏析词句,体会词中描绘的田园风光和词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词中的优美词句,理解词人的情感。

  难点:理解词中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问题引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展示乡村夜景的图片,营造宁静的氛围。

  (2)教师谈话导入:“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词人辛弃疾行走在黄沙道中,他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初读词作,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词作,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和韵律。

  (3)指名朗读,全班评价。

  精读词句,赏析感悟

  (1)问题引导: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默读词作,圈画出景物。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明月、鹊、清风、蝉、稻花、蛙声、星、雨、茅店、溪桥。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描述词中所描绘的乡村夜景。

  (2)赏析词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分析这两句词的意境和表达效果。

  体会词人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乡村夜晚的宁静。

  (3)理解情感:词人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结合词中的景物描写和 “说丰年” 等词句,体会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诵读品味,体会情感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作,读出词人的情感。

  (2)配乐朗读,感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拓展延伸

  (1)展示其他描写乡村生活的古诗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让学生感受不同诗人笔下的乡村之美。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写乡村的美景,或者写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小诗。

  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词的意境和情感。

  (2)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词;写一篇关于乡村生活的作文。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引导法的运用,让学生在思考中赏析词句,体会情感。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多读多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的意思。

  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等),体会词的节奏和韵味。

  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诗句的意思。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解决词句理解中的疑难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词中的自然美。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扇子、相关图片

  学生课前预习,搜集有关诗词和辛弃疾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简介作者辛弃疾及时代背景。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了解词牌名和题目的意思。

  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正音,练读。

  再读课文,理解词意

  默读课文,自行解决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汇报,解决疑难词句,如“别枝惊鹊”、“鸣蝉”、“社林”等。

  品读上阕,感悟意境

  出示上阕,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大胆说出来。

  全班展示汇报,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清幽、静谧的夜景,以及融入其中的思想感情。

  总结上阕,布置作业

  学生再读上阕,尝试背诵。

  布置作业:预习下阕,搜集更多关于辛弃疾的资料。

  第二课时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背诵情况。

  导入新课,学习下阕。

  品读下阕,体会情感

  出示下阕,引导学生想象词人行走在山间小路上的情景。

  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解决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全班展示汇报,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体会词人遇雨急寻茅店的心情,以及找到茅店后的欣慰之情。

  回归整体,尝试背诵

  学生再读全词,回归整体,尝试背诵。

  指名背诵,师生评价。

  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用现代文改编这首词,做一个现代小诗人。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阅读辛弃疾的其他词作;结合本首词的意境写一篇短文或画一幅画。

  五、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词的节奏和韵味,体会词中的情感。

  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悟诗句的意思,提高了教学效果。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对词句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给予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思考和质疑。

  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时,可以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中下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加强词句理解的教学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词句的意思。

  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更加生动、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意思,了解词所描绘的田园风光及抒发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评、赏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农民生活的关心,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词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情感。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扇子等教学辅助工具。

  预习任务:学生提前阅读词作,尝试理解其大意。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简介作者辛弃疾及其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板书课题,解释词牌名和题目,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词作内容。

  初读诗文,感知诗意

  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正音,并引导学生注意停顿和重音。

  再读课文,理解句意

  学生默读课文,自行解决词句意思,可借助注释、看图、查字典等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疑惑。

  集体汇报,教师总结归纳词句意思。

  品读诗文,体会情感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穿越时空,与诗人同行,感受田园风光。

  配乐朗读,让学生体会词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汇报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体会词的写作手法,如以动衬静、侧面烘托等。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词中画面,感受词人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青蛙和农民,还有哪些景物仿佛在谈论丰年?

  推荐学生课外阅读辛弃疾的其他词作,进一步了解词人风格和时代背景。

  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回顾词作意境和情感。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积累其他田园诗或辛弃疾的词作;将词改写成美文等。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采用诵读感悟、品评赏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配乐朗读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词的意境和情感。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单独思考和质疑的时间不够充分,应更加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在理解词句意思时有时孤立地理解,未能充分结合上下文和相关诗句进行理解。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和质疑。

  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理解词句意思和词的意境。

  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和反思,我深刻认识到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同时也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04-19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经典教学设计04-1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03-24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名师教学设计04-21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理念04-24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设计04-12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要求03-24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案04-19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范本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