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获奖教学设计(精选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获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获奖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说吃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2、能借助图画,想像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揭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2、讨论题意。
(1)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
(2)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3、简介作者。
4、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他曾造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杀岭较熟悉。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
1、默读课文,想一性每句话的意思,可借助字典理解新词,实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1)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惊鹊:鹊儿被惊醒。鸣蝉:蝉儿鸣叫。
社:社庙。溪桥:溪上的小桥。
(2)指名说已弄懂的句子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了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七八个星外天,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上下起了两三点阵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熟悉的在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路转溪桥后才忽然见到。
4、稻花香里书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指名说:谁“听取蛙声一片”?又是谁“稻花香里说丰年”?
(2)讨论:这句话该如何解释?
5、试把意思连起来说一遍。
四、齐读课文。
五、作业
用钢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解释带点的词语,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二、精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指导朗读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1)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2)词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指明说。
(1)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夏季:鸣蝉、稻花香、蛙声。)
(2)词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
3、指导朗读。
(1)轻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作者感情,用“/”标出停顿处,用“.”标出重音。
(2)指名标出停顿及重音处,在不断的朗读、体会中,不断地修改。
(3)按照停顿与重音的提示,练读课文,指名读,师生评议。
4、练背、指名背、齐背。
三、观察图画,想像情景
1、看图,指名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2、回想课文,把作者听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补充进去。师生评议。
3、用一段话写成短文。
四、总结课文
1、课文描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五、作业
1、默写这首词。
2、修改小短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获奖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以读促教,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想象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通过课后链接辛词,课外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4、通过学习课文掌握学习诗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对“词”的认识
2、诗词对对碰
过渡:你们真是学习上的有心人,这节课我们再走如一首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3、出示题目,师读。学生说说老师为什么停顿。
4、师生一起板书课题。说说你在题目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5、诗人猜猜猜(诗人介绍)
过渡: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就是辛弃疾的作品,选自与他的《稼轩长短句》。
二、制定学习目标
1、学生自己制定
过渡: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可见“读”是学习诗词最好的途径,为此老师制定了一个“四步读书法”
2、出示读书方法
三、品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一)读准音
1、自由读,字正腔圆
2、指名读
3、强调“见”
4、齐读
(二)读韵味
1、自由读,找韵脚
过渡:诗词有了韵脚我们读起来才会朗朗上口,有了平仄音就有了声音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现在我们听听名家朗读,体会一下诗的韵味。大家边听边画节奏。
2、视频朗读
3、指名读
4、指导朗读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5、师生配合读
过渡:古人读书的方法有很多,你知道哪些?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6、指名读
7、师吟诵
过渡:不知不觉我们又读了几遍,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现在穿越到辛弃疾的身边,做他的同行者,把自己看到的.,听得到,想到的大胆说说。
(三)想画面
1、自由读,边读边想。(提示:汇报时用上读着读着……)
2、学生汇报
过渡: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可见想象可以产生美。词就像一杯咖啡,需要细细品味,这样才能走人画面,走人诗人心里。
(四)读情感
品上阙
1、学生读上阙,品“惊鹊”
2、想想鹊儿被什么而惊
过渡:这么轻微的声音竟然能惊动树枝上的鸟儿,黄沙岭的夜晚真静啊!这种写法就叫“以动写静”我们之前也学习过不少,老师举两个例子,同学们读读
3、写法分析
4、想一想,说一说
过渡:是啊,诗人多么期盼有一个丰收年啊,多么希望农民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啊。
读下阙
1、六月的天,猴子的脸,说变就变。正在大家津津乐道,展望未来的时候天气发生了变化(读)这时诗人的心情怎样(着急)他会怎样做(避雨)结果呢?(读)这时他的心情怎样?(喜出望外)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质疑:“点”意趣所在
3、齐读
四、阅读链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齐读题目,说说题目的意思
2、小组自由学习
3、汇报(音,韵,画,情)相机指导朗读
4、情感总结
5、对比这两首词有什么不同?
总结:同学们感受真深。同一个人写出的词风格迥然不同,他不愧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他一生征战沙场多年但一直热爱大自然心系人民,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
五、布置作业
1、选择其中一首编成小故事。
2、阅读更多辛弃疾的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获奖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背诵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的意思。
3、根据词意,借助图画,展开想象,品味词的意境美。
4、通过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探究阅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的意思。借助图画,展开想象,品味词的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悠悠中华文明五千年,古代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多读一些古诗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而且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素养。
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古诗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学生自由背诵。
看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先来看一位老朋友(出示辛弃疾的图片)这是谁?
对,那谁能谈谈你知道的辛弃疾?
辛弃疾,他出生时家乡已被今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他曾遭贬闲居江苏上饶多年,今晚,月光如水,清风拂面,他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一首词——
齐读,板书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二)初读感悟。
请大家自读,读准字音,声音洪亮,读出抑扬顿挫。
指名读。
看来大家都预习的很充分,词读的那么流利,那意思明白了吗?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把你读懂的地方跟大家说一说,不懂的地方请教一下周围的同学。
全班交流。
你能不能结合对字词的理解,把整首词的意思说一说?
(三)再读感悟。
你喜欢作者描绘出来的画面吗?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结合相关诗句和你的想象谈谈想法。
是什么人在说丰年?会说些什么?丰年与稻花香、蛙声有什么关系?是什么样的.心情?
作者看到“七八个星”“两三点雨”时会怎样想?怎么做?
从“旧时茅店社林边”和“路转溪桥忽见”两句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过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遇?当时心情怎样?
请你带着你的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两句。
(四)拓展延伸。
词人用自然朴素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鲜活逼真的田园风光,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幅漂亮的图片,请你们来给配一配诗句,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有信心吗?
四、教学反思。
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野山水名作。写的是作者在夏夜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色,表达了此人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热爱农村生活的思想感情,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清新爽朗的风格,让人不仅看到一幅鲜活逼真的田园风光,而且产生一种身历其境的美妙感觉。
在这一课中,我设计了方法引导,理解诗意,体会意境,拓展延伸几个教学环节,希望引导学生在疏通、理解古词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课下搜集整理的资料体会词中所描绘的意境。在理解古词意思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这一环节基本上完成了预设,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学生基本上理解了词的意思。但在理解“七八个星”“两三点雨”时,我没能及时指出这里的七八个,两三点都是虚指,造成了错误,在课后也及时进行了纠正。体会意境这一环节本想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谈谈自己有没有过词人那种“路转溪桥忽见”的感受,可是因为前面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上课时就把这部分给略过了,造成了这点没有讲透。
新课标规定,对诗词的学习应该是由诵读开始,到体会意境,最后在落实到诵读,但整堂课我只在第一个环节扎实了诵读,没有进行诵读的指导,还是读得不够。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反思,今后我会继续学习怎样进行古诗词的教学,争取讲好每一首古诗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获奖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正确书写“鹊”字,背诵这首词。
2、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理解词的意思。品味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诵读、品读,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人情感。
教学难点:
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诗词、辛弃疾的资料等,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词引入,自主解题
1、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唐诗宋词又是其中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全词,读通读顺
1、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
2、指名朗读,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教师小结:我们读诗词的时候要稍加停顿,抑扬顿挫,那就会读出节奏和韵味来。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标注的停顿再读一读。(课件出示全词,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朗读、教师范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配合读。
过渡: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我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了一些画面呢?那就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来品读词的上阕吧!
三、解词品悟,课上研讨
(例中学)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想象画面,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大胆的说一说。
2、全班展示汇报。
学生自主发言。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描绘得真美啊!作者几乎动用了所有的感官描绘了黄沙岭的夜景,大家来说一说有哪些感官呢。(教师板书:看--明月别枝;听--鹊啼蝉鸣蛙声说丰年;嗅--稻花香)你觉得这样的夜景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想象会产生美丽,我们在品味诗词之美的时候,一定要大力借助想象。
3、提问:是什么惊动了栖息在树上的喜鹊呢?
学生自主发言。
4、提问:是谁在说丰年?又是怎么说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这明月、清风,这鹊啼、蝉鸣、蛙声,还有这弥漫着的稻花香,使得黄沙岭的夜晚是那样的清幽、静谧和美好,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板书:热爱大自然企盼丰年)此时,作者行走在这样的夜晚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发言)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以译文的形式带着大家再次重温上阕的内容。(课件出示上阕词义,读给学生听)
5、指名读。
教师小结:我们来总结一下刚才学习上阕的方法:先是想象画面,然后是抓关键词语理解词义、体会情感,最后是串联整个词义,读中悟情。
(实践悟)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品读下阕。
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6、全班展示汇报。
过渡:多么美的月夜啊!仿佛画卷一般。词人就这样满怀喜悦地行走在路上,之后怎么样了?谁来描绘一下下阕的`画面?
学生自主发言。
7、教师小结:刚才还是明月高悬,一片明朗,转眼就变得昏暗只看得见几颗星星了,雨点也飘落下来。此时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他会想到什么?(教师板书:思避雨)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路转溪桥忽然看见了茅店,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发言)在山野中夜行遇雨,仓皇之间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可以想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何等欣慰!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带着大家再次重温下阕的内容。(课件出示下阕词义,读给学生听)
8、指名读。
教师小结:就是这后两句点名了词人的身份--行人。也让我们理解了题目“夜行黄山道中”,原来明月别枝是行人所见,鹊啼、鸣蝉、蛙声、说丰年是行人所闻,遇雨急寻茅店是行人所思。整首词都没有离开“夜行”二字!既写出了赏景之美,又写出了避雨之趣。让我们充满情感的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吧!
四、整体感悟,盘点收获
1、学生再读全词,回归整体,尝试背诵。
2、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会默写本首词。
2、(迁移用)请同学们运用以上学习的方法,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也可阅读辛弃疾或其他词人的词作。
以下任选一个完成:
3、结合本首词的意境写一篇短文,字数不少于200字。
4、结合本首词的意境画一幅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获奖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词的节奏、韵味,背诵课文。
2.抓“明月、惊鹤、鸣蝉”等词语进行品味,扣“说丰年”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并在诵读中感悟作者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词句的意思。在读中理解、想象词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词人辛弃疾及创作背景;预习课文。
教学准备:
收集辛弃疾的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区别词与诗的形式,解题。
1.出示《静夜思》《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学生区别诗与词的大致形式。(题目、字数……)
2.解题。
二、检查预习,读通字词
(一)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词语。
出示词语:(明月、清风)抽读。
出示词语:(惊鹊、鸣蝉、蛙声)抽读。
出示词语:(七八个星、两三点雨)抽读。
(出示句子: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抽读指导读准确;老师示范读、学生齐读。
(出示词语:忽见)抽读(正音,为什么读现呢?“见”是一个古今字,读“现”的音,是出现的意思。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是一样的。)
(二)检测读文的情况。
三、再读诗词,体会音韵
(一)划出节奏。
请同学们拿着笔,轻轻读这首词,试着划一划这首词的节奏。
(二)读出韵味。
押的是an韵,而这些句末押韵的字叫做这首词的韵脚。一起来读读这些韵脚。
四、品读诗词,感受意境
(一)品读夏夜的清幽
(出示句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师: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明月、惊鹊、清风、鸣蝉
(1)抓住词中的意象“惊鹊”“明月”“清风”“鸣蝉”感受夏夜的美。
(2)抓“鸣蝉”体会以动衬静的写法。
2.品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示句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在“稻花香”中体会丰收的喜悦
(2)换角色,体会丰收的喜悦
(二)品读沉醉的喜悦
1.体会天色的变化。
(出示句子: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体会景美醉人。
(出示句子: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五、链接背景,感悟情感
(一)感悟情感
1.出示背景资料。(出示辛弃疾生平)
2.师:一位爱国词人,因为光复祖国的雄才大志得不到施展,一腔忠勇,奋发而为词,辛弃疾才会痛首疾呼:“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还写到:“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诵读全诗,升华情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获奖教学设计 篇6
一、范读课题,自主解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题目时老师为什么在中间停顿一下?
生:因为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师:对!你们对课题还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黄沙是指黄沙岭。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四十里乾元乡。
生:题目的意思是晚上作者在黄沙岭的一条小道上散步。
生:我还知道词的上半部分叫上阕,下半部分叫下阕。
[点评:开门见山,入课干净利索,直接导向课题的解读。你们对课题还有哪些了解?以此引出学生的已有知识,课堂起点立足于当下,是目中有人的教学。]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生自由读全词)
师:好!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全词)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见读xiàn,不读jiàn
师:对!为什么读xiàn?
生:就是出现的意思。
师:请你把这一句再读一读。
(生读最后一句)
师:这个xiàn,还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记性真好!我们一起读一读全词。
(生齐读全词)
[点评:读通读顺,是深入文本的基础。教者没有平均用力,因疑而教,抓住最易错的字,链接已知,强化感知。]
三、自读自悟,入境抒情上阕
师:读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默读上阕,不懂的地方画上?,小组讨论讨论。
(生分小组学习,教师参与并指导)
师:好,刚才我发现第一组的同学先自主学习,然后各自带着问题共同讨论交流。第三组呢?
生:我们先作了分工,然后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最后再汇报交流。
师:看来你们挺注重合作效率。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惊鹊就是鹊儿被惊醒。
生:鸣蝉是指蝉儿鸣叫。
生:老师,别枝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帮他?
生:我知道别枝就是旁枝、斜枝。
师:那么这一句什么意思?
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就是月光明亮,惊醒的鹊儿飞绕在树枝上。清风吹来,半夜里蝉儿鸣唱。
生:老师,我不认为是明月惊醒了鹊儿,也可能是作者的脚步声惊动了鹊儿。
师:有道理,词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是很大的`。这幅画面是明媚而柔和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师读生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明亮的月光下,惊醒的鹊儿飞离树枝,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师:黄沙岭的景色多么迷人啊!能读出这种感受吗?一起体会一下。
生(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师:还读懂了什么?
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展现的画面是:稻花飘香,农民们在谈论丰收的年景;蛙声阵阵,吸引许多行人侧耳细听。
生: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
师:好!你说说看。
生:我认为这里的两句应倒一下,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青蛙专吃害虫,一片蛙声说明青蛙很多,青蛙多,害虫就少,丰收也就大有希望。稻花飘香又预示着丰收,因此,这里是青蛙在争说丰收,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获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11-0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01-2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改写01-1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赏析09-07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内容06-09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赏析09-0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11-0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思08-24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