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悟佛禅 心经点滴

时间:2024-09-16 21:44:30 心经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长安悟佛禅 心经点滴

  在社会上,有很多人看到我们出家人就会调侃我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心经》里的。

  果如法师:感谢大和尚给我这个机会。今天清华大学国学班来这里参访,中午吃饭的时候听到了耳熟能详的吴侬软语,我感到很欣慰。我也用吴侬软语和大家说:中秋快乐!(众人鼓掌)

  在社会上,有很多人看到我们出家人就会调侃我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心经》里的。还有很多,我不好意思说出来,是电视剧里的台词。他们把酒色财气中的色当作佛教的色,认为二者相同。世俗的色我不讲,大家都知道。我讲一下《心经》里的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下面,我从色与空的角度来讲一下自己的感受。

  在名相上看,从缘起上讲呢,缘起无性,是为空;虽有假相,即无实体,故说不异,色因体而显现,所以说“色不异空”。虽无实体,但是随缘显现,故说“空不异色”。一切色法皆是众缘而生起,本无自性,不是色灭了之后才空。存在是一种幻想,莫不当体空,所以说“色即是空”。因性空而幻有一切的色,与色了无差别,故说“空即是色”。简单地说,“色不异空”,空是一切物质的形态,空是真空,空的意思并不是没有色就是空,不是事物灭了就是空,不能说除掉了一切事物就是空,因为空并不是空无所有、虚无的。空具有绝对的相对性,世间的一切无不具有相对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存在的事物就是空,否则就会堕入真正的无根无据、无著落。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空即是色”,空和色本来就是不可以拆开为二的。“空不异色”,是真空与形式并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把色看成实有时,就不应该了;而把空当成虚无,就背离了佛所说的真正含义。真空不是空,真有不是有,真空不是色灭亡了之后才有的;二者本来就有。空是色的规律和依据,因而真空就是妙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真空是性,是要落实到色的相对性空间的;色,也不是毫无根据的荒谬的世间事物,它们本身就包含了作为世界本身的实性,也就是空性。诸佛菩萨有时说空,有时说有,就是因为在一定色法之中,色与空是相互通达的、圆融统一的。世间无一色不空,无一空不有。进一步说,用数学的说法,就是空全等于色,色全等于空,圆融不碍。所以说,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是圆融无碍的。

  以上是针对社会上对色与空的误解做了一个佛门的解释,希望你们各位精英向身边的朋友、亲人、同事解说,理解佛教,支持佛教。谢谢大家!

  吴言生教授:法师非常谦虚,说是一些“点滴”。通过法师的开示呢,好比醍醐法味,相信我们会对《心经》里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心经》的精华、也是整个佛教的精华——有更加深刻、更加深邃的领悟。让我们为法师精彩的演讲再一次鼓掌!(众人鼓掌)

  听到我们清华大学国学班要来长安悟佛禅,慈恩寺方丈增勤大和尚非常慈悲,作了精心的安排。今天下午的九位法师,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西安佛教界的面貌,展现了西安佛教界的风采。下面我们恭请增勤大和尚对今天的讲演做一个总结。大家欢迎!

  拓展:

  净空法师:不肯吃亏的人,没有福气!

  1 从前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学佛没有别的,换心。没有学佛之前,我们用的是妄心,处事待人接物虚情假意;学佛之后,我们要把妄心换成真心,这就对了。

  2 我们跟一切众生往来,要用真诚心。有很多人说:“法师,别人都骗我,都用妄心对待我,我用真心对他,岂不是吃亏?”没错!你有没有听过古人所讲的“吃亏是福”?

  3 肯吃亏,这是福!谁肯吃亏?佛肯吃亏、菩萨肯吃亏、法身大士肯吃亏、祖师大德们肯吃亏。吃亏,他成就了!

  4 不肯吃亏的人,别人用妄心对我,我也用妄心对他,别人堕三途地狱,我也跟着去,这不吃亏?不吃亏的人搞六道轮回,堕三途地狱;吃亏的人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作菩萨。

  5 古人讲的“吃亏是福”,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怕吃亏,常常提防着人,提防人来欺骗,这个错了!这个提防的心,就是个不善的心。

  6 你要真正通达三世因果,你就了解,这个世间没有一个人是被人骗的,也没有一个人能占别人便宜,为什么?这是因果定律,这是事实真相。

  7 欠钱的还钱,欠命的还命。你骗了人,将来想不还,没有这个道理。明白这个道理,你还怕骗吗?他骗你的,将来会还的。这一生他不还,来生还,来生不还,后生还。

  8 世间人想发财,财迷心窍,用种种手段去得到财富,他不知道,欺诈的这种心术,是折福折寿,用非法的手段,已经把他命里的财富打了很大的折扣,他命里本来有一千万,只能发个二、三百万;他要用正当的方法,他的财会发足。

【长安悟佛禅 心经点滴】相关文章:

佛说中心经08-21

从小与佛有缘 对《心经》情有独钟06-05

禅佛晚安正能量心语10-11

佛缘佛的旨意诗歌10-09

黄庭坚悟09-28

心经注音10-17

治心经09-20

观佛有佛感诗歌十八则09-25

《心经》及《心经附注》对退溪学问的影响05-28

季羡林谈佛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