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时间:2024-08-05 16:30:04 辛弃疾 我要投稿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这阕《清平乐》,代表了辛词的一种艺术风格,通过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的风情画,表达诗人辛弃疾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心情。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②。屋上松风听急雨,破纸窗间自语③。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④。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⑤。

  【注释】

  ①博山,在江西永丰境内(今江西省广丰县),古名通元峰,由于其形状像庐山香炉峰,所以改称博山。庵:圆形草屋。

  ②翻灯舞:绕着灯来回飞。

  ③“破纸”句:窗间破纸瑟瑟作响,好像自言自语。

  ④塞北:泛指中原地区。据《美芹十论》,词人自谓南归前曾受祖父派遣两次去燕京观察形势。归来:指淳熙八年(1181年)冬被劾落职归隐。华:花白,华发苍颜:头发苍白,面容苍老。

  ④“布被”两句:谓秋夜梦醒,眼前依稀犹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白话译文】

  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

  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创作背景】

  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约为45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期间,常到信州(今江西上饶)附近的名胜之处鹅湖、博山(今江西广丰县西南)等地游览。一个清秋的夜晚,作者来到博山脚下一户姓王的人家投宿。这儿只有几间破旧的小草庵(茅房),屋后是一片竹林、环境十分荒凉冷落。词人即景生情,百感交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写成了这首寄寓很深的小令。

  【赏析】

  语言流畅通顺,给本词增添了可读性,别说这评价好似在说小学生作文,流畅通顺代表着句意连贯,词境不绝。许多牵强附会上去的靡丽词句读之不顺,诵之不通,别扭拗口,自然影响情绪的表达。而本词读来一气呵成,荡气回肠,当真是“到如今凛然生气”,全无此病。

  词中没有连词,上片将屋中的事物都简要描绘清楚,用语灵活,勾勒生动。如用饥刻鼠,一看即明白这里物质的匮乏,用“翻灯舞”显出蝙蝠之猖狂,再接以屋上风吹雨,加一“急”字更衬出小屋在风雨中单薄破败,使得下句出现得自然而然,情景早已在读者心中呈现。总的来说上片衔接毫不突兀,画面感甚强,没有特别出彩,但仍能看出以稼轩深厚的笔力为底,不加雕饰,反而直观具体。

  稼轩青年戎马,沙场旧事总要时时浮上心头,一发收地复国之慨,可惜平生塞北江南,只换得归来华发苍颜,透过此二句,仿佛见到一个须发灰白的老人,终究被打压没能带兵与金人一搏,眼看时光易老,壮志难酬。以至于方从梦中醒来,眼前恍惚竟然还是万里江山,可见一颗赤诚为国之心。怎不令人长叹英雄失路,泪满双襟!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相关文章: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译文及赏析03-26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译文及赏析08-07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鉴赏及译文07-22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全文及鉴赏07-23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阅读练习及答案01-11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阅读练习及答案(必备)03-12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阅读答案09-21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诗歌阅读题10-09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阅读题及答案10-29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