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李清照和辛弃疾的区别有哪些
李清照辛弃疾比较,李清照和辛弃疾都是我国山东人,而且也都使历史上比较出名的词人,从时间上来说他们两个年代相隔很近,好多人喜欢拿他们两个进行比较,,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进行介绍,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来看看。
李清照和辛弃疾的区别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际著名女词人,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爱国词人。
个人的区别是李清照是女性,辛弃疾是男性。
文学区别是李清照是婉约派 辛弃疾是豪放派。
梁衡有两篇文章,《乱世中的美神》与《把栏杆拍遍》,分别写了这两个人,很有价值的。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际著名女词人,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爱国词人。两人年代相隔不远,辛弃疾稍后于李清照。清代文人王士祯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济南二安”,他们分属两个不同词派,似乎南辕北辙。但两人间却存在深刻渊源关系,这是颇耐人寻味的。李清照曾对辛弃疾产生积极影响。杨敏如《李清照词浅论》云:“辛弃疾吸收了爱国词人的传统,应该包括李清照的影响。”
与李清照同时代词家候寘,在其《嬾窟词》中《眼儿媚》(花信风高雨又收)一篇题注云:“效易安体。”辛弃疾更有《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这是一条不容忽视珍贵信息,形象说明辛弃疾受李清照影响比较深,二者间是有共鸣的。《李清照研究论文选》收录唐玲玲《论易安体》一文,文中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两首词的内容都不是写儿女闺情,离愁别恨;而是叙说自己在南渡后对国事的不满,抒发闲居乡间的生活和愁思。”
关于辛弃疾学习并继承李清照词,前人早有论及。李清照《行香子》词(草际鸣蛩),其结语是:“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清况周颐《漱玉词笺》引《问蘧芦随笔》云:“辛稼轩《三山作》:‘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脱胎易安语也。”
李清照《蝶恋花》词:“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与辛弃疾《菩萨蛮》词”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两首词中“长安”皆故国象征。两者表达思想感情一脉相承。两人所梦想怅望的都是失去的故都汴京。李清照和辛弃疾,他们身处乱世,都有着忧国忧民的高贵心灵。
李清照对辛弃疾有哪些影响?
辛疾弃作为南宋年间豪放派宗师,他受李易安影响较深。这是因为易安词中表现的故国之思和沦亡之苦,深深打动爱国词家辛弃疾的心。辛弃疾一生以抗金和恢复中原为己任,对南宋统治者妥协投降政策极度愤慨。这和李清照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李清照南渡后词作大多表现国破家亡之恨。李清照对南宋以赵构为首统治集团妥协逃跑行径亦痛恨不已。即使在游戏之作《打马赋》中,李清照都不忘爱国,表示要“但愿相将过淮水”,恢复中原。
辛弃疾欣赏李清照的词,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意模仿之,这恰从另一角度有力论证了李清照“倜傥,有丈夫气”、绵中藏针所谓婉约词,曾经引起英雄词人辛弃疾的深刻注意。所以梁乙真《中国妇女文学史纲》云:“至李易安出,而妇人之词乃盛。易安之词,在当时曾发生极大影响,受其影响最深者,乃其同乡辛稼轩弃疾也。”这是很有道理的。
李清照和辛弃疾的区别有哪些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南宋的词也像唐诗那 样取得了很高成就。祖籍济南的李清照和辛弃疾 则是词中翘楚。李清照号易安,辛弃疾字幼安,因 而后人称他们为“济南二安”。二人词的风格不同, 但却都鼎鼎有名。清代著名学者王渔洋就称赞说: “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为首”,“济南二安, 难乎为继”。
李清照出身于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上层士大夫家庭,她从小喜欢读书,才华初露。十八岁嫁给东武(今山东诸城)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好学上 进,爱好文学诗词,尤其热心收集和研究古文物, 有三十余卷的《金石录》传世,是著名的金石学家。 他们结婚以后,感情融洽,志同道合,李清照支持赵明诚的金石收藏与研究,在诗词上更是经常互相唱和。一次,赵明诚出仕在外,清照独自守家,她 把思念之情凝成一首词《醉花阴》寄给丈夫。赵明 诚看后赞叹不已,遂闭门谢客三天,写词五十阙, 同李清照的一首混在一起,送给友人陆德夫看。陆 看后说其中有三句最好,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 风,人比黄花瘦”,正是《醉花阴》里的句子。从此赵 明诚更加钦佩妻子的才华,二人感情更深。后赵家 遭人诬陷,李清照随丈夫在青州住了十年。她反而 对这种“屏居乡里”的生活很满意,因此,把自己的 居室称为“易安室”,自号“易安居士”,请人为自己 画了一张像,挂在室内,希望能同丈夫一起在这里 安稳地生活下去。赵明诚兴致勃勃地为画像题词: “佳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甚堪偕隐。”这时 期,他们的家庭经济优裕,夫妻生活和美,因此,李 清照的词大多描写欢娱生活和个人情感。词中常 揭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对封建制度禁锢妇女 的不满,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爱情生活的 向往。她善于造语,能够创新出奇,擅长白描,以寻 常语句入词,在艺术上极有独到之处。她的《如梦 令》《一剪梅》《醉花阴》等皆是被人传诵的千古名 篇。又因她的词清新活泼,传神入里,轻松含蓄,风 格秀雅,被后人称为宋词婉约派的代表,有“婉约 之宗”的美称。
一个伟大文学家的忧乐总是同国家的兴衰相 联系的。靖康年间,金兵南侵,掳去徽、钦二帝,仓 促中建立的南宋政权根本不顾百姓生死,一味南 逃。李清照有感而发,写下了光照千古的五绝诗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 羽,不肯过江东。”表面上咏史,歌颂项羽宁死不忍 辱偷生的英雄行为,实际上是对南宋统治集团流 亡偏安江南的尖锐讥刺和谴责,表现了她的爱国 激情和个人气节。
两宋之交的政局动荡之中,李清照的家庭也 颇遭颠沛与劫难。赵明诚母亲病逝后,时局危急, 赵明诚到了江南。金兵攻陷青州后,李清照也南奔 建康,青州的家藏被付之一炬。建炎三年(1129)赵 明诚染病去世,这对李清照是一个巨大的精神打 击。更雪上加霜的是,她在投奔亲戚、往返奔波之 中,竟又有人诬谄她家曾以贵重文物玉壶赠送金 人,指其有通敌举动。一连串的打击使李清照这位 出身闺阁的词人词风大变,由早期的清空隽永变 得沉郁悲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她后期词作 的主要内容。如《声声慢》描写一个秋日的黄昏: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绝妙 的艺术手法概括出她南渡后的全部生活内涵,她 颠沛流离的痛苦感受,也是怀念故土感情的自然 流露。其他如《永遇乐》等,表达了南渡人士离乡背 井、生离死别的痛苦,蕴藏着热爱国家的深沉感 情。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说他读李清照的《永遇 乐》词,禁不住为之泪下,可见其感人之深。作为一 位爱国主义女词人,李清照成就卓著,诚如清人所 称,她的词无一不工,“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 须眉”。
李清照不仅工词,而且诗赋散文也很有成就。 绍兴三年(1133),她为出使金国的韩肖胄、胡松年 送行的两首诗及晚年作的《打马赋》,提醒人们必 须秣马厉兵,倾注了她对沦陷区的一片深情,表现 了她念念不忘收复失地之志。《金石录后序》生动 地描绘了他们夫妇的生活情趣,真实地再现了当 时的时代环境,字字句句渗透着真情实感,结构谨 严,语言生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
与李清照的风格不同,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 词的代表作家。他的词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 神,题材宽广,气势磅礴。如他的《破阵子》中就有 这样的句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 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词中描写了一位英姿勃发、意气昂扬的将军,夜里 喝醉了酒,还点起灯,把剑看了又看,睡梦中还想 着带兵打仗的场面。辛弃疾毕生致力于祖国统一, 词中的形象正是他本人精神的写照。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当时,南宋政权偏安 江南,统治黑暗,辛弃疾目睹民族灾难,从小便立 志杀敌报国,恢复中原。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大 军南下,济南农民耿京首先举起义旗抗金,辛弃疾 也组织了两千多人的义军,投入到耿京的队伍之 中,他文武全能,在抗金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辛弃疾后来在江阴、滁州等地做过一段时间 的小官,爱国热情仍然很高。1164年的“隆兴和 议”,南宋向金屈辱投降,更激起了辛弃疾的抗金 决心,他写了十篇富有战斗性的论文,即有名的 《美芹十论》,又名《御戎十论》,上奏宋孝宗;后又 写成万言书《九议》。《十论》和《九议》详细分析了 宋金对峙的形势和抗金的有利条件,陈述了抗战 的策略和措施,以历史事实有力地驳斥了主和派 的“南北定势论”,增强了军民的抗战胜利信心。 《九议》和《十论》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战斗精 神,也充分显示了他的卓越军事才能。1179年,辛 弃疾任潭州知府兼荆湖南路安抚使,创立了一支 精锐的“飞虎军”,严格训练,雄镇一方,被誉为“江 上诸军之冠”,成为长江沿线抗战的主要力量。由 于当权者的疑忌与排斥,辛弃疾的言行招致了莫 须有的罪名而被罢官,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年的隐 退生活。
长期的闲散生活却造就了一代词人,这一时 期,辛弃疾的创作最为旺盛,他写了三四百首词, 占了他全部词作的三分之一还多。他的词题材也 拓宽了,他以“稼”名轩,写了一些表现农村风貌和 农民生活的诗篇,填补了宋词在这方面的空白。即 使在退居期间,辛弃疾也惦念着抗金事业,关心着 国家命运。他曾与爱国志士陈亮同游鹅湖,共饮瓢 泉水,纵谈十日。二人各写几首《贺新郎》词相互唱 和,表现了辛弃疾对南宋偏安朝廷的不满和对人 才埋没的悲愤。他在时刻准备着,等待时机,像女 娲补天一样,去整顿破碎的河山,完成统一祖国的 理想。
1203年,南宋当权者韩侂胄急于发动北伐战 争,六十四岁的辛弃疾又被起用,任绍兴知府兼浙 东安抚使,不久改任镇江知府。他立即着手北伐的 准备工作,派人侦察敌情,建立劲旅。他登上镇江 的北固亭,触景生情,怀古伤今,写下了一首《永遇 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 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 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 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 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阙通过赞扬 历史上像孙权、刘裕那样的英雄人物,表现对当权 者的不满;下阙借用南朝宋文帝因准备不足,仓促 北伐,终致狼狈败退的历史教训,警告韩不要冒然 行事,北伐要做充分准备。作者回忆自己起兵抗金 四十三年,可中原仍在敌人的铁蹄之下。如不迅速 谋求恢复,民俗将安于异族统治,而忘记了自己是 宋室的臣民。作者仍不服老,表达了希望挥戈沙场 却得不到重用的无比愤慨。
辛弃疾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词也像 他的为人一样,字里行间充满了炽热的爱国情怀。 辛弃疾的词共六百多首,题材和风格丰富多彩。他 的作品富于幻想的浪漫主义手法,与作者的爱国 理想及豪放个性相结合,使山、水、人物都生气勃 勃,富于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和辛弃疾的区别有哪些】相关文章:
李清照与辛弃疾08-30
辛弃疾有哪些称号09-14
小学辛弃疾的诗词有哪些03-02
李清照名句语录有哪些09-18
李清照和苏东坡07-20
辛弃疾和杨万里的诗词10-08
辛弃疾的诗词11-18
永遇乐辛弃疾11-14
辛弃疾立春02-09
南乡子辛弃疾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