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宋代 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译文
今夜可爱的月亮娇媚千般,你向什么地方走去,悠悠慢慢?是不是天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刚刚看见月亮升起在东边?茫茫的宇宙空阔无沿,是浩浩长风将那中秋的明月吹远?是谁用绳索系住明月在天上高悬?是谁留住了嫦娥不让她嫁到人间?
据说月亮是经海底运转,这其中的奥秘无处寻探,只能让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烦。又怕那长鲸在海中横冲直撞,撞坏了华美的月中宫殿。蛤蟆本来就熟悉水性,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潜?假如说这一切都很平安,为什么圆月会渐渐变得钩一样弯?
注释
将旦:天快亮了。
《天问》体:《天问》是《楚辞》篇名,屈原作,文中向“天”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用《天问》体即用《天问》的体式作词。
可怜:可爱。
悠悠:遥远的样子。
别有:另有。
光影东头:月亮从东方升起。光影:指月亮。
天外:指茫茫宇宙。
汗漫:广阔无边。
送中秋:送走了中秋明月。
飞镜:喻明月。
妲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嫦娥。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两句:意思是据人说月亮运行经过海底,又无法探明其究竟,真让人不可捉摸而发愁。谓:据说。问无由:无处可询问。恍惚:模模糊糊、隐隐约约。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三句:意思是如果月亮果真是从海底经过,就怕海中的鲸鱼横冲直撞,把月中的玉殿琼楼撞坏。长鲸:巨大的鲸鱼。纵横:横冲直撞。玉殿琼楼:代指月亮。神话传说云月亮中有华丽的宫殿名广寒宫。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两句:意思是蛤蟆本来就会游泳,月经海底对它并无妨害,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沉浮?虾蟆:蛤蟆。传说月中有蟾蜍(蛤蟆)。故:本来。堪:能够。云何:为什么。玉兔:传说中月亮上有白兔在捣药。解沉浮:识枷生,会游泳。
若道:假如说。
无恙:安好,无损伤。
渐渐如钩:圆月慢慢变成弯月。
赏析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像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他那妙趣横生的发问是: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接着又问: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像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这些问题,问得异想天开,而又饶有兴味。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离开人间而独居于广寒宫。于是,作者又发问: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词人这一连串的发问,把读者带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世界,想象新奇,幽默而又妩媚,问得奇,问得妙。
当然,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在诗词中,向月亮发问,前已有之,不算什么发明创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然而,这首词中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却是前人所不及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现,曾引起天文学界的革命。而在哥白尼前三、四百年,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观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隐约猜测到这种自然现象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一向被推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谓“豪”,就是豪纵跌宕,横绝古今;所谓“放”,就是雄放恣肆,别开天地。辛弃疾的词,的确达了这种境界。他这首用《天问》体写词,通篇设问,一问到底,这在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它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气对月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并且,这首词还有其另外一层含义,即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在这首词中,作者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强烈地透露出作者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
鉴赏
本词创作时间无从确考,是一首题材和体裁都新颖别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送秋词。
从体裁上看,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曾作《天问》,通篇设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在这首《木兰花慢》词中既不思乡吊人,也不怀古伤今,而摹仿屈原的《天问》体,创造性地采用问句形式,打破上下片换意的定格,就明月西沉后的去向接连提出了九个问题,这在唐宋词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向月亮发问的诗词前已有之,如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通篇发问,一问到底的仅有辛弃疾此作。同时,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
从内容上看,“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前人写月,多思乡、怀人、吊古之情,此词抛开这一切,将有关月亮的深沉的富有哲理性的思考和神话传说,融汇交织成一幅深邃而美丽的神奇画卷,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作者别开生面就明月西沉而赋,并由此展开瑰丽奇特的想象,从广阔的太空,再到到深幽的海底,深情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悠悠月儿将运行到何处去?天外是否另有人间?这里月落时,那里的月亮是否刚刚从东方升起?反映了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与思索,并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其中有许多暗合现代科学,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早于哥白尼三四百年的辛弃疾,对天体宇宙,对月出月落的自然现象发出这样的问题,显示出聪明智慧和朦胧的科学探索精神。作者在发问中,将神话传说中的嫦娥、玉兔、蟾蜍、广寒宫等巧妙地编织进去。忽而天上,忽而海中,忽而人间,忽而月宫。创造出丰富绚烂、神奇多姿的浪漫主义艺术形象,使人在对神秘宇宙的探索思考中,同时得到了美的艺术享受,不失为一篇咏月、送月佳制。
作者打破上下阕分工(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定格,“换头”不变,上下一气浑融,打破词要温婉的传统,以诗为词,以文为词,将诗和散文句法,融入词中,大大增加了词的表现力。上阕就月的去、来、系、留展开想象思考。下阕就月经海底,生出疑问和忧愁。不作生硬的比附、影射,然忧国之思从忧月之中透出。辛弃疾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强烈地透露出辛弃疾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全词即景发问,中间穿插神话传说.最后以景收束,放的开,收得拢,戛然而止、发人深思。
综观全词一气呵成,紧凑连贯,读来势同破竹。词的视野广阔,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包含生活逻辑,且有难能可贵的科学断想,打破前人咏月的陈规,道前人所未道,发前人所未发,其意义较那些对月伤怀的作品寄托深远,其境界较那些单纯描写自然景物的咏物词更高一筹。
这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词篇。作者在小序中明白提示,这首词有两个特点:一是构思与前人不同,"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而这首却写的是月亮西沉以后的情景;二是自觉地学习屈原,运"用《天问》体"形式。 咏月,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仅以唐宋诗词而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月"为线索,组织全篇,提出了某些带有哲理意味的问题:"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白《把酒问月》:"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姮娥孤栖与谁邻?"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看,这些不同的诗词都在向"天"提问,故此也都与屈原的《天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首《木兰花慢》实际上是继上述诸诗词之后,在歌咏明月这一题材上的新的发展。其特点可归纳为下述三个方面。
一是构思有新意。作者不写待月,而是从月亮落去之后起笔,并由此展开想象的翅翼,一会儿飞向广阔的太空,一会儿沉入深幽的海底。最令人惊异的是,生活在八百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接触到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在作者心目中还有了西半球("那边"、"别有人 间"),当我们这里月亮西沉后,那边才看见月亮东升?光景东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禁不住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 理,……可谓神悟。"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二是巧妙安排神话传说。词中把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集中起来,经过选择、加以编排,使之成为统一整体,创造出带有浪漫色彩的神话形象。词中神话的安排主要按三个焦点加以集中:一是人间("是别有人间…")二是天外("是天外,空汗漫");三是海底("谓经海底问无由")。三是全篇设问。词是学《天问》,故保留《天问》形式上的特点,但因词的字句可长可短,所以节奏上比《天问》更加生动活泼。
本篇是辛词中别具一格的作品。
文学赏析
辛弃疾写过不少中秋题材的词,但这首比较特别。从词的序言中看,词人点明了这是一首用“天问”体写成的“送月”词。词人“送月”一反传统,既不叙悲欢离合,也不写游子思妇,而是依据自己对浩瀚天空的观察并结合想象,仿照屈原《天问》的写法,融会有关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对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问,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上片对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问。“可怜今夕月”,首句先对月亮赞美,以下便接连提出疑问。“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先问,可爱的月亮降落到什么遥远的地方去了?继而问,是不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们刚刚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词人的大胆想象,与今天月亮绕地球转的道理相近,也说明他对客观自然观察细致,才具有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在对月亮的出没作了猜想之后,词人又针对有关月亮的自然现象和神话传说提出了一系列疑问:是不是天外空空荡荡无涯无际,只是一股大风把明月送走了?月亮无根悬在空中,是谁把它系住了?月宫的嫦娥不出嫁是谁把她留住了?这些问题对今天的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就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来说,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实也说明词人对有关月中嫦娥的神话故事产生了怀疑。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对有关月亮的传说,陈述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提出疑问。“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这两句是针对月亮的运行路线说的。词人说,有人认为月亮运行经过海底,却又无从查问,这种说法让人迷茫困惑忧虑不解。以下便针对这种说法谈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三句由“怕”字领起,是写词人的担忧,如果月亮真的经过海底,他真担心海中往来奔突的鲸鱼,撞坏了月宫中的华美宫殿。“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传说中月亮上面还有蟾蜍和玉兔,词人禁不住问,在月亮通过海底的时候,本来就会游水的蛤蟆固然无妨,那玉兔不通水性,又怎么办呢?“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结尾两句更进一层,对月亮运行经过海底的说法提出问题。“无恙”是对上边疑问的总结,是说如果月宫中的房子不被撞坏,玉兔也和蛤蟆一样,顺利渡过大海,没有发生任何问题,那么圆圆的月亮又为什么渐渐地会变成如钩的月牙呢?
词人想象的翅翼,一会儿飞向广阔的太空,一会儿沉入深幽的海底,对月亮提出一连串的问题,问得奇,问得妙,问得异想天开,饶有风趣,耐人寻味。词人把有关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巧妙地加以编织,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创造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形象。月宫里的玉兔、蟾蜍被写得活灵活现。全词以有限的问句,表现了词人在皓月当空的夜晚,面对明月,面对宇宙,甚至面对社会人生无限多的困惑和不解所产生的疑问,其实这正是词人内心郁闷的一种流露,一种释放的方式。词人通过这首词或许表现了这样的寄意:那浩瀚的夜空、清冷的月宫都有人关注、有人发问,可是自己满腔的悲愤、痛苦和委屈根本没有人关注、理解。这样一来,就使词的主旨得到了深化。词人的众多疑问,在今天看来已不是问题。但鉴于辛弃疾生活的时代,鉴于当时的认识能力,他能有这样的发问,表现了大胆的求索精神,难能可贵。
名家点评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近代梁启勋《词学》下编“描写物态”条:题曰“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想入非非,而“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竟彻悟地圆之理,不可谓不聪明。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上饶带湖闲居时的作品。辛词继承《楚辞》的传统是多方面的,像这首直接用“天问体”来表现,也是一例。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曾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六十八岁病逝。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词存六百二十九首。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相关文章: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全文翻译以及赏析08-05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辛弃疾原文及赏析08-30
酒泉子辛弃疾原文翻译赏析10-07
品赏辛弃疾中秋词《木兰花慢》09-17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原文及赏析08-08
定风波·暮春漫兴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08-28
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原文及翻译赏析09-10
辛弃疾《西江月》原文翻译及赏析04-08
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