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全文及鉴赏

时间:2024-09-12 11:25:45 林强 辛弃疾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全文及鉴赏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全文及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全文及鉴赏

  原文

  清平乐·题上卢桥

  宋代:辛弃疾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

  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

  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翻译

  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碍。方圆十里的一片小平原。就坐落在青山与溪流的环抱之中。

  茫茫今古,曾经发生过多少次沧桑陵谷的变迁,许多昔日繁华兴旺的都市,后来却变成种植庄稼的田野。这个地方的山川形势不比寻常,莫非也曾经历过某种小小的盛衰兴废么!

  注解

  不管:不许。更著:再加上。

  陵谷:高山深谷。

  市朝:人口聚集的都市。

  耕桑:田地。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赏析

  上片起韵赋写泉水,这是他站在桥上观望的第一景。他将泉水写得生气淋漓,气势不凡。先着一“清”字状其色,再以“奔快”写其流势之急,这样,泉水的声色形态就似乎写足了。以下在尽头处又以虚笔转出一境,以青山试图阻碍它,而它不管不顾一味奔腾向前的姿态,勾勒出了它的来处和去路,也赋予了它一种乐观、倔强的性格。接韵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势,将一幅平常的山水画点染得清幽秀美。上片写景的特色,在于动静交错,生气栩栩,体现了词人对于山水的清赏能力。

  下片即景遐想,由对眼前山水的清赏,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沧桑的思索。他因上卢桥一带襟山带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势,猜想它也许是从当年的城市变迁而来。为了证明自己猜想的可靠,他先在表明这一看法前作出铺垫,也就是用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的观点作引子。在邈远的时间内,深谷变为山陵、山陵变为深谷的地貌迁变,在漫长的历史上,闹市变为桑田、桑田变为闹市的人间兴废,既然都是可能的,那么,作为形胜的上卢桥一带,有过小小兴亡,当然也就很可能了。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顺势而下,无可怀疑。这样的议论,畅快无碍。

  此词虽是随意点染,却也颇见理路,饶有趣味,写景兴叹,都臻上乘。而它的因小见大的思路,也表明了作者这一时期从大处、从根本处领略人生的情思趋向。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创作背景

  1181年冬天(宋淳熙八年),辛弃疾42岁,由于王蔺等人的弹劾而被罢官,归居上饶。此词当作于词人闲居上饶时期,内容主要写上卢桥一带形势景致,借以生发议论,提醒时人应以世之兴亡为念。

【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全文及鉴赏】相关文章:

辛弃疾《清平乐·春宵睡重》全文及鉴赏08-06

辛弃疾《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全文及鉴赏07-27

辛弃疾《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全文及鉴赏06-30

辛弃疾《水龙吟》全文鉴赏02-17

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全文及鉴赏07-16

辛弃疾《酒泉子·无题》全文及鉴赏09-10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全文及鉴赏07-23

王昌龄《卢溪别人》全文及鉴赏07-24

辛弃疾《贺新郎·赋琵琶》全文及鉴赏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