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徐志摩的资料

时间:2024-11-20 14:20:00 王娟 徐志摩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林语堂徐志摩的资料

  林语堂和徐志摩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他们的诗歌作品各具特色,深受读者喜爱。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林语堂徐志摩的资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林语堂徐志摩的资料

  林语堂人物简历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1895年生于福建漳州平和县坂仔镇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1895年出生于福建龙溪(今漳州平和坂仔)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为教会牧师。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读了一年,助学金却被停了,林语堂只好前往法国打工,后来到了德国。先在耶拿大学攻读,1922年通过转学分的方式获得了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后又到莱比锡大学攻读比较语言学,1923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并在《语丝》上发表第一篇文章《论士气与思想界之关系》。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写杂文,并研究语言。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3年3月1日,林语堂抓住萧伯纳逗留上海的时机,推出《论语》专号,刊登介绍萧伯纳的文章,为社会上的“幽默热”推波助澜。1934年创办《人间世》,出版《大荒集》。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

  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54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因林语堂与南洋大学校董发生分歧,仅上任半年。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去世,四月移灵台北,长眠于故居后园中,享年八十岁

  徐志摩人物简历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林语堂诗歌

  林语堂的诗歌作品虽然不如他的散文和小说那样广为人知,但也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常常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林语堂的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善于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和美感的世界。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能够引发读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徐志摩诗歌

  1、独特的艺术风格

  徐志摩的诗歌风格自由随性,充分表现了诗歌之美,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他的诗歌语言华丽而不失自然,流畅而富有韵律感。

  徐志摩在诗歌中大胆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显得活泼自然、艳丽恣肆。同时,他还善于运用色彩语汇来传达情感,使得诗歌充满了浓郁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2、深刻的情感内涵

  徐志摩的诗歌充满了对爱情、友情、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追求。他的爱情诗如《再别康桥》等,表达了对爱情的深情眷恋和无奈离别;他的友情诗则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他的自然诗则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徐志摩的诗歌还常常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忧郁,这种情感与他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他的人生信仰过于单纯,而现实却常常让他碰壁,这种矛盾使得他的诗歌中常常带有一种悲剧色彩。

  3、空灵的意境之美

  徐志摩的诗歌意境空灵而深远,常常通过虚境与实境的交融,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感。他的诗歌语言诗化了,使得想象的空间得以无限拓展,读者可以在他所营造的空间内自由翱翔。

  徐志摩的诗歌还善于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来表达情感,使得诗歌的意蕴更加深厚和含蓄。

  4、中西合璧的创作手法

  徐志摩在英国留学的日子里,接触了大量的英国文学,特别是英国的诗歌,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诗歌创作在借鉴西方诗歌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得他的作品既具有西方诗歌的韵味,又带有中国诗歌的特色。

  徐志摩的诗歌形式整饬而多变,意象与华丽的字句交相辉映,形式多样,词藻华丽,真正做到了中西文化的和谐整合。

【林语堂徐志摩的资料】相关文章:

关于徐志摩的资料06-15

关于徐志摩生平故事的资料介绍06-27

徐志摩与陆小曼资料07-04

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相关资料08-10

林语堂 梁实秋09-24

徐志摩的简介06-08

徐志摩全集06-12

林徽因 徐志摩06-15

徐志摩思想08-23

徐志摩性格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