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插秧歌》阅读答案
杨万里的诗作《插秧歌》描写了农家的插秧时节的繁忙的景象,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风格。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
⑴抛秧:插秧前,须将秧苗从秧畦拔出,捆成小捆,扔进稻田,叫做抛秧。
⑵插秧:将秧苗栽插于水田中
⑶兜鍪:古代打仗所用的头盔。蓑:即蓑衣,用草或棕制成,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甲:用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护身装备。
⑷胛:肩胛骨。这里指肩膀。
⑸渠:他,代词。朝餐:吃早饭。半霎:很短的时间。
⑹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匝:满。未匝:指这块田里还没有栽插完毕。
(一)
(1)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句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请结合任意一联诗句进行赏析。(4分)
(3)结合诗歌的首联、颔联描摹一下诗人笔下的“雨中插秧图”。(4分)
(4)这首《插秧歌》似是率口而出,却又不失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请任选一联简析诗人是怎样表现“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的。(4分)
参考答案:
⑴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内容上用“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有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2分);也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1分)。(共 4分)
⑵示例: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平实,又可暗示分工明确;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盔甲”防护之严,雨水仍然不免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最妙的是尾联写出全家其乐融融的画面,模拟田夫口吻说这块田还没插完,让赶紧照看好那帮鸭鹅,把送饭的也拉上差了。(选以上任意一联解说,3分)作者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随意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和对答语言,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表达效果 1分)(共4分)
(3)清晨初起,原野濛濛,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全家冒雨来到田头,一个个身披蓑衣,头顶箬笠,犹如戴盔挂甲、全副武装的士兵投入紧张的战斗,在白茫茫的水田里摆开了阵势,拔秧、抛秧、接秧、插秧,各有所司。不知不觉间,雨势渐猛,淋得浑身湿透了。(得分点:要用描述性的语言,写出“全家老少齐动员,冒雨抢插秧苗”给2分;写出“用全副武装的士兵设喻以突出插秧的紧张而有序”给2分)
(4)答案示例:
诗的首联,以极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极为传神,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
诗的颔联,诗人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用语新鲜活泼,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一场紧张的战斗;而“雨从头上湿到胛”明白如话,写出来雨势之猛,上下两句表现出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诗的颈联,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来用早餐并小憩片刻,可农夫却依然低头弯腰劳作不辍。这一“唤”与“不答”,新鲜生动活泼,给紧张的插秧场面以灵动的点染,极富生活的情趣。
诗的尾联是农夫岔开农妇呼唤的答话:“抢插还未结束,种下秧苗也尚未挺拔,管好家里的鹅与鸭,免得它们糟蹋庄稼。”这两句极富生活的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4分。任选一联,结合诗句从构思的新巧或语言生动活泼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二)
(1)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加以概括。(3分)
(2)“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3分)
(3)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4分)
参考答案:
.⑴全家参与(1分),冒雨进行(1分),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1分)。
⑵比喻(1分)。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1分),突出了劳动的艰辛(1分)。
⑶“只不答”是说田夫没有答应“朝餐”“歇半霎”(2分);第四联是提醒田妇看管好家里的鹅鸭,提防它们到田里作践。(2分)
【杨万里《插秧歌》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插田歌刘禹锡阅读答案11-08
杨万里《插秧歌》诗歌赏析11-06
杨万里《小池》阅读(答案)11-26
杨万里的野菊阅读答案01-27
宋史杨万里传 阅读答案01-07
《宋史杨万里传》阅读答案11-03
宋杨万里的阅读答案06-26
咏菊杨万里阅读答案06-26
杨万里《南溪早春》阅读答案11-28
杨万里《小池》阅读练习答案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