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杨万里《插秧歌》全文及鉴赏
鉴赏,汉语词语,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杨万里《插秧歌》全文及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插秧歌
宋代: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插秧歌》译文
农夫抛起秧苗,农妇接住秧苗,小儿子拔起秧苗,大儿子种下秧苗。
斗笠当做头盔,蓑衣当做铠甲,雨水从头上流入,弄湿了肩胛。
农妇呼唤农夫吃早饭,休息一会儿,农夫弯腰低头劳作,没有答应,只是说道:
秧苗根部还不牢固,这块田里的秧苗还没有栽插完毕,你回家一定要提防小鹅小鸭,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
《插秧歌》注释
兜鍪(móu):古代战士戴的头盔。
胛(jiǎ):肩胛,胳膊上边靠脖子的部分。
渠:他,代词。
朝餐:早饭;吃早饭。
半霎:极短的时间。
莳:移植,栽种。
匝:遍;满。
照管:照料,照看。这里是提防的意思。
《插秧歌》赏析
该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田夫、田妇、大儿、小儿各有分工,拔秧、抛秧、接秧、插秧,紧张忙碌而秩序井然。前四句,纯用描写手法,极富表现力。后四句宛若一组特写镜头,绘形绘声。全诗写得新、奇、快、恬,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风格。
由于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所以作者也不怠慢,开篇便动手“插”了起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分工何等明确,何等精细。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只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
三、四两句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从句中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
五、六两句“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前句是个无主兼语句,“唤”的主语没有写出,按诗意应是位老妪或老翁。后句是个无主连动句,按诗意,主语应是“大儿”,还极可能包括完成了本职活茬的田夫、田妇和小儿。一家人干活绝无唱过一口便袖手看戏的道理。老人来叫他们吃早饭,(抢插何其早,自在其中),让他们歇那么小小一会儿,却无人动作,无人答话,似乎对田埂上的呼唤置若罔闻,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不如此,便写不出抢插的紧张程度。
结句“秧根未稳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似乎是田夫对送饭老人的回答:“您瞧这稻苗还不栽稳,再说这块田还没插完,您把饭放这儿,我们呆会儿就吃,您得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们,它们要来到田里,可就糟了。”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创作背景
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
【杨万里《插秧歌》全文及鉴赏】相关文章:
杨万里《小池》全文及鉴赏07-21
杨万里《新柳》全文及鉴赏07-16
杨万里《南溪早春》全文及鉴赏08-25
杨万里《稚子弄冰》全文及鉴赏07-18
杨万里《腊前月季》全文及鉴赏07-20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全文及鉴赏07-17
野菊杨万里鉴赏11-11
杨万里小池全文12-06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文及鉴赏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