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儒家的和谐模式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周易》与儒家的和谐模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儒家特别是宋明理学家来说,《周易》最大的魅力在于,通过天、地、人三个世界奠定了以道德完善为宗旨、以上下尊卑为秩序的和谐模式。利用和发挥这一理念,宋明理学家们通过将社会秩序化、宇宙秩序化和家庭秩序化,论证了宗法等级制度的合理性,在君臣父子的人伦日用之间将蕴涵上下尊卑的和谐理念付诸实践。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儒家更是关注社会的和谐。儒家历来看重《周易》,将其奉为五经之首。孔子有天假数年以学易的渴望,宋明理学家更是从周敦颐、张载到朱熹都深谙《周易》。对于儒家特别是宋明理学家来说,《周易》最大的魅力在于,通过天、地、人三个世界奠定了以道德完善为宗旨、以上下尊卑为秩序的和谐模式。利用和发挥这一理念,宋明理学家们通过将社会秩序化、宇宙秩序化和家庭秩序化,论证了宗法等级制度的合理性,在君臣父子的人伦日用之间将蕴涵上下尊卑的和谐理念付诸实践。
儒家所追求的和谐是各处其位的等级和谐,也就是说,和谐在现实社会中具体表现为维护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正是在天、地、人三个世界的转换中,通过宇宙秩序而家庭秩序,家庭秩序而社会秩序,《周易》将上下尊卑的和谐之道不露声色地表达了出来。
在《周易》的视界中,宇宙是一个生命整体,其目的是“生”,而宇宙、天地的生生之德是通过人即人道之仁义完成的。可见,《周易》建构的宇宙生成模式传递出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并使天人合一成为人“与天地合其德”的过程。这用书中的话说便是:“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周易·乾卦》)。
进而言之,《周易》所讲的“与天地合其德”奠定了天人合一的和谐方式和价值取向,其具体方法就是将宇宙秩序(天道)转化为家庭秩序和社会秩序(人道)。在这方面,《周易》一面把整个世界说成是一个有机整体,一面强调整体中的尊卑等级;由天地之尊卑演绎出万物之等级,进而推导出人类社会的夫妇、父子和君臣关系,致使宇宙秩序转换为家庭秩序和社会秩序。其书不止一次地写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周易·系辞上》)。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周易·序卦》)。
在这里,《周易》把自然与人事、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连为一体,致使整个世界成为由天地、万物、男女、夫妇、父子、君臣组成的多层次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各个子系统都处于不同的等级之中;由于各种存在具有不同的功能,各司其职,整个世界才和谐有序:自然秩序即“物则”,天地的目的是天生地养,天覆地载,日月同明,四时合序,风行雨施;万物的目的是尽性遂生,同生共育,和谐相处。社会秩序即人伦,人的目的是各安其位,各尽其分,除尽好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的五伦之道外,还要参与万物的生长。只有人和自然万物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尽了职责,完成了自己的目的,这个宇宙整体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拓展:
《周易―乾卦》之我见
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为将相,这话自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纵观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几个谋略家,象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包括近代伟人――毛主席,这些人对《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
我看《周易》虽然颇有吃力,但也感悟到了其中有些为人的道理。象书中第一卦“乾”卦,乾为天,说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强不息”,这是告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终,不要半途而废。还说‘潜龙勿用’是说万事不要强出头,能办的就办,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释就是说,枪打出头鸟。包括古时候说皇上是“九五之尊”,这是对乾卦第五爻的总结和概括,爻辞“飞龙在天”,所以用这个来形容皇上。
“坤”卦,坤为地,是要我们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载物”。这是教我们做人要有博大和宽广的胸怀,做人不要斤斤计较,“恒”卦孔子在《周易》的系辞中说“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恒”,这是教我们知道,怎样做一对好夫妻夫妻的形成就要持之以“恒”,“”卦,一阴五阳,有一女侍五夫之象,也有老男娶少女之说,这不是正配。《周易》里有“否卦”和“泰卦”。是说世间的事物“不能终否”,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往好的方面转化。“阴极必反阳极必至”的道理,是告诉我们,任何事只要持之以恒就有成功的希望。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事物的量变必然要达到质的变化。对于做人或做事而言都要掌握“度”的含义,万事都不要过“度”过“度”后,一定要引起反方向的变化。
在《周易》这本书中,全书都在贯穿着一个“位”的念。尤其是孔子为之作的系辞,对“位”的关系有更多的阐述。主要是说天尊地卑,君有“君”位,臣有臣“位”。包括每一个卦,都有“位”的关系。虽说这是我们所批判的封建思想,但在今天的社会来说,每时每刻,无处不在的都有对“位”的要求。所说的做人要在“位”不越“位”该说的要说,该做的要做,不该说的千万不要胡说,不该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那样就会适得其反。这是我们做人和做事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现在的企业都讲团队精神,假如做人能把握好“度”与“位”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能处理的很好,团队也一定会团结。,如果有人把《周易》单纯的看成算命的书,我认为就是大错特错了。不错,《周易》涉及了算命,但算命或预测对于这本书来讲,它只是一个极小的方面。我不反对算命,但做人不能全部信命。现在有时我也算着玩,那是在对某件事情,举棋不定或很迷茫的时候,我自己就算一下,当卦上说的好时,我会信心百倍的去把事情作完。当算的`不好时,我就要冷静的考虑事情的过程与结果,理智的还是要去把事情办完。不要认为算得不好时,就不办事情了,那样是不对的。有很多的事情,我们是“贵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下面我想说一下乾卦的三个深刻的思想内涵:第一,乾卦论述了一个成功人士的各个阶段之过程,大家都知道,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一定的阶段性,决不是以下子就可以如何和怎样的。在《易文言传》里不是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者渐矣。”做恶都要有一个逐渐的过程,况且是好事善事呢,获得成功即使是都要一个过程,成功人士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乾卦用龙的形式演绎了这个过程,既潜龙,出现,跳跃,飞腾等其过程性,形象地描述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第二,乾卦的两点论,乾卦告诉我们,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事物没有绝对的有利或无利,有利的里面,其实包含着不利。同样,胜利中孕育找失败。因此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也要“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的小心行事,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无往而不胜。
第三,乾卦的转化论。乾卦告戒我们,事物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就有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也就是过犹不及和物极必反,在上九爻辞的“亢龙有悔”就是最好的警示语句。
我们知道和理解了这三个思想内涵,就不难理解乾卦的四个要件,当然,人才也是要创业人士的要件,既:乾、元、亨、利、贞。一,元,就是大的事业和很好的开始;二,亨,表示在有元的基础上的通达与顺利;三,利,有适宜与合适的含义;四,贞,正确与坚固的意思。当有了伟大的事业和很好的开始,还有正确与坚固的毅力,再有了适宜与合适的机会能不通达和顺利吗,因此说元,亨,利,贞这四种德行,是成功人士的必须具备的四个要件。
有了四个要件还有有从小做之大历程既乾卦的,初九:一爻的“潜龙勿用”你是有才华有理想的人才,但你刚出道是羽毛未丰,根基尚浅,也没人赏识。那你就要潜入水中不能动,你是要等待时机的龙,否则你跳出来,必然要遭到打击与失败。九二:二爻的“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当你在一爻潜龙潜到了一定时机,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也有了相应的社会位置,但还是不够。那也只是在田野里的龙,舞台和历练还不够,如果有行动最好有个靠山或者说是伯乐,就会好起来而有利了。九三:三爻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有了靠山和地位还是不够,还有白天自强不息,更要晚上反省警惕,只有这样才不会有灾难与失误。九四:四爻的“或跃在渊,无咎”,有了以上三爻的历程,这个人才是要具有了一定大的空间与舞台,可以大干一番了,因为以上的历练,大干起来是不能有灾祸的。九五:五爻的“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个时候是人才具有了更好更大舞台的时候了,这次见到的大人可不是和以前的大人一样了,而是和自己有同等水平或更高的人交往和会晤了,他们能使自己的事业更加辉煌与有利。上九:六爻的“亢龙有悔”人才的做大与做强,就很有可能脱离了群众,也要自做主张而武断。不免要有不利和后悔的事情了。这就《易经》辨证的特点。还有用九的“见群龙无首,吉。”人才多了,最好不要比大小,要各发挥自己的才干那是非常吉利的事情。不是吗,相互比较与比拼大小,必定要有伤害而不吉利的。
因此说之乾卦是一部人才成功的秘籍与经典好书,他告戒我们人要时刻自强不息,还要居安思危,更要有随时随地以零为。无论是潜龙,田龙,渊龙,飞龙,亢龙都要永不停,还有首尾如一,善始善终,才可以成为有用有作为的人才。
乾坤开启了周易的前两卦,乾是至刚至阳的,坤是至柔至阴的。“乾”的精神是自强的精神,是奋斗的精神,是男子汉的阳刚之气,是年轻人朝气蓬勃的象征。“坤”的精神则是包容,是博爱,是妻的温柔、母的爱抚,是大自然的恩惠。乾坤卦是两个极致,也可以说是两个极端,其他的六十二卦都在乾坤卦的中间,具有偏阴或偏阳的特性。或者说在乾坤卦的基础上繁衍其他的卦,这一切的变化都在阴阳里面。阴阳相生万物生就是这个道理。阴阳想冲,天地祥和,万物生生不息;社会和谐,君子自强不息。
《周易》易经简介
周者,周人也;易者,变易,简易,不易也,周人所作之《易》也。《周易》,乃群经之首。古代占筮之书及其解说,后被列入儒家经典。《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有时称为《易经》或《古经》,是在专门从事卜筮的巫史们长期经验和记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传》是战国时人对《经》的解释说明,又称《易传》。《易经》部分分六十四卦,《易传》分为七种十篇,汉代学者称之为“十翼”,“翼”即副翼经文之意。
古代典籍,夏曰《连山》、商曰《归藏》、周曰《周易》。
《周易》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渊薮,奠定了中国哲学的一些基本范畴,如“阴阳”,对中国人影响功莫大焉。至今,上至鸿儒硕学,皓首穷经;下至街头卜者,研读谋生,无不奉为圭臬,浅人浅解之,深人深究之,也算是十三经中最深奥、最神秘的书了。所以,作为中国人,不可以不读《周易》!
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易经通释:
易的释义四种:
1、上日下月为易,
2、如蜥蜴变化为易;
3、化繁就简为易;
4、金乌,大日,生命。
经的释义三个:
1、通“径”字,路径;
2、经典;
3、方法。
综合起来,易经的作用就是指导人们深入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识天地、阴阳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科学奥秘,充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之际遇,在比较好的环境中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易经实际上涉及了六项内容:科学、数学、逻辑学、哲学、修行学、占卜学。因此,它成为道教、儒教、阴阳术数的经典,三教在各自领域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
后汉郑玄在《易赞》中将“易”定义为:简易、变易、不易。
分宫卦象次序歌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
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
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山风蛊。
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
坤为地,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
上下经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上下经卦变歌
讼自遁变泰归妹,否从渐来随三位。
首困噬嗑未济兼,蛊三变贲井既济。
噬嗑六五本益生,贲原于损既济会。
无妄讼来大畜需,咸旅恒丰皆疑似。
晋从观更暌有三,离与中孚家人系。
蹇利西南小过来,解升二卦相为赘。
鼎由巽变渐涣旅,涣自渐来终于是。
宇宙万物,时刻变化,人事亦如此,故曰“变易”;
大宇宙之变化,井然有序,循环不已,有规律可循;小宇宙人之命运,同具法则性,故曰“不易”;
正因有“不易”之法则,即能了解宇宙天地法则,可以遵循;同样,小宇宙人的动向,亦能预知,并可规范,故曰“简易”。
【《周易》与儒家的和谐模式】相关文章:
《周易》的思想11-08
象棋与《周易》11-11
《周易》的内涵11-23
《周易》与《乐记》08-24
《周易》传奇08-25
读《周易》经典语句09-04
如何学习周易04-04
《周易》的养生思想04-15
《周易》易经简介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