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教学反思优选[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游子吟》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游子吟》教学反思1
《游子吟》是唐朝诗人孟郊所写的一首母爱的颂歌,千百年来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一直脍炙人口。为了让这凝聚了人类美好情感的名作牢牢植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教学中,始终围绕千古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咏三叹,咏叹到底。在品读全诗的过程中,通过感知诗意、想象诗画、品读诗情、写出诗感,引导学生读出诗的三种境界,即读出“诗中之画”、“诗中之情”、“诗外之意”。并适时链接阅读〈游子诗〉,使〈游子吟〉的诗画得到了延伸,诗意得到了拓展,诗情得到了升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名句为情感主线,反复品读、回环玩味,让祖国的经典文化和人类的美好情感真正植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教学《游子吟》一诗时,注重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训练,教学中渗透了“母慈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这首古诗的语境和意境都很美。根据这首古诗特点,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升华、拓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品读品情,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和所蕴含的情感时,我并没有进行太多的讲解,而是通过反复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受到熏陶,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培养学生爱母、敬母的良好美德。
《游子吟》教学反思2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2、感受妈妈给予的爱,乐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萌发孩子感激妈妈的养育之恩的情感。
3、让幼儿通过朗诵,了解母亲的辛劳和慈母之爱。
4、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二、活动准备:
古诗《游子吟》视频、《动物界母爱》视频、幼儿旧衣服、针、线
三、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提问的方式,知道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
1、师生演唱歌曲,引发幼儿的情感
(1)师:你们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吗?(师生共同演唱这首歌)
(2)师:唱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3)师:你们知道世界上哪种爱是最伟大的吗?引导幼儿说出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无论古时候的人,还是现在的人,都爱自己的母亲,都在歌颂母爱的伟大,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唐代大诗人孟郊写的一首关于母亲的诗《游子吟》,我们一起来复习一遍。
二、通过观看视频,深刻理解古诗1、师:今天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听呢2、边观看视频边讲故事: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人们都睡着了,但是有一位妈妈还在为她的孩子缝补衣服,因为她的孩子明天就要到很远的地方学习了。妈妈边缝边想:儿子这次去学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她一遍又一遍地把衣服缝得结结实实。慢慢地,天亮了,妈妈终于把衣服缝制好了。孩子要走了,妈妈亲手帮孩子披上衣服,并叮嘱孩子要早点回家。儿子也舍不得妈妈,他含着泪说:"妈妈,我会早点回家的,您放心吧。"3、提出问题: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孟郊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她爱不爱自己的孩子?
4、总结: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最神圣而无私的,我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游子吟》,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
5、玩古诗接龙游戏,朗诵古诗一遍三、播放视频《妈妈的话》,感受母爱。
师:其实,你们的妈妈也很爱你们,她还有话想对你们说,想不想听听?
四、大胆表达
自己对妈妈的爱,学会感激妈妈的养育之恩。
师:妈妈很爱你是吗?那你们有没有话想对妈妈说?我们也把自己想说的话拍下来给妈妈看好吗?
五、有感情的表演古诗
师:既然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想不想把妈妈对我们的爱用这首古诗的形式来表演一下呢?那你想怎样表演?女孩子扮演妈妈,男孩子扮演孩子,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再进行分角色表演。
六、延伸活动
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表演的非常投入,也非常棒,把母子之间的深深的、依依不舍情义都表达出来了,我们一起来为自己鼓个掌,表扬一下自己吧!其实不仅我们人类有伟大的母爱,在动物界一样也有无私的母爱,你们想不想知道呢?那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吧,看看小动物们是怎么传递暖暖的爱的。
【活动反思】
本次期中开课是开展古诗教学,我选择的是《游子吟》,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乐意欣赏古诗《游子吟》,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从而教育幼儿从小学会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在活动过程我首先对古诗的理解上做到胸有成竹,深透了解古诗内涵,然后设计适合自己班的教学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古诗《游子吟》诗中意思及作者的表达的母爱思想感情。用欣赏古诗《游子吟》的情感,诵读《游子吟》,然后师生互动说说母亲的关爱及自己以后怎样报达母亲。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知道母亲的母爱是伟大的,任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教育幼儿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报达母亲。活动中对于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还值得深入去挖掘,对于如何让幼儿理解古诗也是有待改进。
《游子吟》教学反思3
《游子吟》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地爱和感激之情,立意深远,通俗易懂。谷建芬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歌声中感受古人的文采和蕴含其中的道理,用心用情编织了一曲依依不舍、饱含深情的“母子爱歌”。
在此课教学时,我先创设情境,从古琴音乐进入,在浑厚悠长的古琴音乐声中播放古人的吟唱,让学生感受“古风”,从而走进歌曲的意境当中,接着让学生欣赏古诗词加入现代音乐后的歌曲版的《游子吟》,从而感受“新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在教授新歌的过程中,通过聆听、模唱、对比、体验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学唱歌曲,感知歌曲情绪。对比中感受五言古诗的声律特点、音乐节奏的相同点,以及古诗的声调与旋律的音调之间的关系,了解作曲家依字创腔的创作手法。
在学歌教学中,我始终把”情”放在首位,从模唱、到学谱,再到唱词,处处都注重学生情感的投入。在教学中,我先从歌词内容入手,让学生模仿母亲缝衣服的感人情境,让学生在模仿的同时,感受歌曲的意境。接着又由缝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装饰音的作用。从模唱到演唱,一切都很顺利,学生能够把歌曲中的情感哼唱出来。整个环节似乎比较顺畅。但在整个教唱环节中,关注学生太少,个别学生没有唱对,没有及时纠正,这是整节课的败笔。还有就是,在整节课中过分强调情感,个别的语句有点啰嗦,不够精炼。
无论在哪门学科的教学中,情感的教学,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情感不仅是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人的情感不仅是由遗传和成熟决定的,而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人的情感发展植根于教学活动之中。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但更是情感的艺术。在本课中,我在教会歌曲的同时,更是着力于学生“游子”感情的体验,将“情”融于音乐,在音乐中体验“情”,这也是我本课的教学教学目标之一,在实现这个目标上,我对本节课还是比较满意的。
以上是本人对此节课的点点思考,许多细节,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上中不断完善、提高。
《游子吟》教学反思4
一、 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游子吟》这首古诗许多孩子在上学之前就已经背会了,那在孩子已经会背的情况下,怎样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有新的提升,有所收获呢?我设计了一下几个层次:读通、读懂、读好。
读通要求不仅会读,还要读准确,读流利。读懂,诗会读不是目的,要了解诗的意思,脑子中能够浮现诗的画面。读好,在理解了诗的基础上,感受诗的意境,才能读出诗的韵味。
二、帮助学生形成画面,学好背好古诗。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让学生读读背背倒没有什么难度,要体会诗的意境,还是有困难的,毕竟低年级学生不可能像高年级学生一样,利用工具书,利用自己对字词的理解就可以领悟诗中的情感与意境,但如果能促成学生头脑里形成画面,会帮助孩子理解诗的意思,读好背好这首诗。
在教学中我告诉孩子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在孩子读通后,我便问他们脑子中出现什么样的画面,孩子们说:“一位妈妈在给孩子缝衣服”,说明孩子在以有的知识基础上,大体了解了前四句。随后我给学生出示了一幅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老师的语言将孩子与孩子一起走进画面 ,“别人都入睡了,只有我家油灯在闪烁,只见以为母亲在……;夜晚,窗外寒风呼啸,人们早已进入梦乡,我一觉醒来,只见……”。这样层层递进,使学生感受诗画是一家,帮助孩子较好的理解诗意,古诗的`情境被学生体味出来了。
三、多种诵读,书声琅琅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因此,刚打开课本初读古诗时,我便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顺诗句,不加字减字。自读后,再指名个别读,此时要求是一句一句读正确,注意词的连贯,按标点停顿。找到朗读古诗的一般节奏,其他同学互相评议,让他们纠正或指出读错、读破的字词。读书后,让学生打拍子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在了解古诗后,与孩子一起诵读古诗,有感情朗读古诗。最后让孩子欣赏,知道古诗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
四、拓展阅读,感悟内涵。
古诗教学,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段爱、那颗心、那种味。在教学中采用了拓展阅读,补充了一首孟郊的《游子诗》和几句名人名言,帮助突破难点,实现古诗感悟模式的突破。通过想象、对比诵读、画面展示等多种手段感受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
有位教育专家说:“教学不是为了理解,而是为了感动。”我赞同这个观点。课堂上学生受到了感动,所学的内容才能在其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的心灵受到了触动,才能不断发展良好的情感与态度。
五、识写结合,指导书写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识字和写字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古诗教学中一定要匀出一定份量的时间来指导学生认真书写生字。尽管学生在初读、细读、品读诗文中,早已多次感知了生字的音、形、义,但对生字的认识只是一种轮廓印象,要继续对字形做分析,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清晰印象。因此,教师也要重视识字和写字的教学。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写“慈”字,通过讲解这个字的本义,使学生记住它的意义,更好地用心写字。随机有独立书写本课另外一个带有心字底的字。最后用归类法识字,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不足之处:
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应与生活相联系。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如果创设了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生活走进课堂,融入了学习,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这样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受,使学生感受到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母亲用爱心教会我们吃饭,走路,做人……母亲的爱是伟大崇高的,朴实无私的。让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拨动学生的心弦,震撼学生的心灵,让生命的体验上升到体悟、品味、欣赏的境界。
总之,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先是充分地读,然后是充分地说,最后充分地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为今后的古诗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保留学习古诗的极大兴趣,充分地遨游在古诗的文化海洋之中。
《游子吟》教学反思5
针对《游子吟》这首诗的特点,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在讲这节课之前我做了一次调查,《游子吟》这首古诗许多孩子在上学之前就已经背会了,那在孩子已经会背的情况下,怎样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有新的提升,有所收获呢?我设计了如下环节,让会背的孩子先来展示,给大家背一背这首诗,然后通过老师范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把这首诗背的`还不是特别有语气,从而激发学生想背好的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帮助学生形成画面,学好背好这首诗。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这首诗二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如果能促成学生头脑里形成画面,会帮助孩子理解诗的意思,读好背好这首诗。所以我先是给孩子讲了一个关于诗的小故事,有紧抓住两个想象点,一个想象点是,母亲会怎样缝衣服,另一个想象点是:母亲边缝衣服边会想些什么?帮助孩子形成画面。帮助孩子较好的理解诗意。
《游子吟》教学反思6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课堂中,我逐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分句品读,随机搭建朗读擂台,调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客观地相互评价,使得学生朗读情深意切,十分投入。
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本节课的朗读中都能有所进步,或有新的收获,我很中肯的给每个人以不同的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帮助,朗读指导的效果立竿见影。随着对诗句的感悟,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的体验不仅使他们感悟了教材,促进了朗读,而且丰富了教材的内涵,是对教材的提升和发展。
二、开发学生资源,培养学生想象练笔。
为了拓展学习,丰富古诗课堂内容,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安排了一个“小练笔”环节,让学生写一个表现游子即将远行,母亲在微弱的灯光下为儿子缝衣服的情景片段。在这个环节里,我也关注了不同层面上的'学生写作的差异,对个别学生降低了练笔要求,并给予鼓励和指导,使学生们的练笔落得更实。还安排学生对自己的母亲说几句表示感谢的话。学生的答案很精彩,让老师折服。
《游子吟》教学反思7
本人在教《游子吟》时采用表演方式来理解诗文含义,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的方式加深对诗境的感悟。因为这是一首赞美母亲的诗篇,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真切、浓烈的情感。当时我让学生说说父母日常中是如何照顾、呵护自己的,很多学生纷纷举手,我发现怀谦同学举手了便让他说,因为他平时很少说话,一说话就结结巴巴。这正好让他锻炼锻炼。可是他一站起来就不敢说了,红着脸,同学们见状都笑了,他更是害怕,眼睛里还噙着泪花,我知道他很想说,但又说不出,于是我开口了:“老师从怀谦的表情中读懂了,他对他妈妈的爱是无法用言语言明道尽的,这需要用心慢慢去体会。此时无声胜有声啊!”我的话刚说完,全班同学就鼓起掌来,怀谦这时也会意地笑了,从他的笑容,我看出他对我的感激之情。是啊,我帮他圆了场,使他摆脱尴尬的场面。如果当时我批评他或是让他坐下,那他会多难受啊。
[教后反思]:
为孩子保留时间和空间,并善于捕捉孩子的微妙表现,对教学过程做出新的调整。对孩子回答不出来,简单地命令“坐下”不是最适合的办法。在他非常窘困的`时候,或许我们可以递上一只粉笔,问他是否能帮助老师把课文的主要人物写在黑板上;或是引导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样可能会让孩子更可以承受。在大多数孩子表现出疑惑的时候,教师应该立刻反省自己的教学语言,并适时进行补充、调整。
《游子吟》教学反思8
《游子吟》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地爱和感激之情,立意深远,通俗易懂。谷建芬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歌声中感受古人的文采和蕴含其中的道理,用心用情编织了一曲依依不舍、饱含深情的“母子爱歌”。
在此课教学时,我先从唐诗开始,有唐诗引出歌曲《读唐诗》,先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一方面更深刻地 了解唐诗,引出课题《游子吟》,另一方面,让学生第一次接触卡农式地读歌词,为后面学完歌曲更好地表现歌曲做准备。但是由于《读唐诗》这首歌有点长,显得这个环节时间有点长,如果对歌曲进行剪辑,去除反复部分,效果应该会更好。
在学歌教学中,我始终把”情”放在首位,从模唱、到学谱,再到唱词,处处都注重学生情感的投入。在教学中,我先从歌词内容入手,让学生模仿母亲缝衣服的感人情境,让学生在模仿的同时,感受歌曲的意境。接着又由缝的动作引出旋律的线条,从模唱到唱谱,一切都很顺利,学生能够把歌曲中的情感哼唱出来。整个环节似乎比较顺畅。在唱词环节,我让学生自己跟琴轻唱,在唱的同时,发现难点和不足,等改正了节奏、音高等难点后,我又再三强调了歌曲中所蕴含的“感恩、感激、与感谢”,并引导学生如何唱好最后两句。学生在我的不断强调中能基本表达出歌曲的情感。但回想整个环节,似乎都只有我一个人在讲,偶尔让学生将几个关键词重复一遍,再无其他了,整个环节显得有点枯燥,试想一下,如果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有感情的按节奏读一读歌词,再用示范的方式让学生聆听,比较,或许,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课堂形式也会更为丰富。正是由于这个环节花了太多的时间,以至于后面对歌曲的拓展环节,一半学生唱,一半学生卡农式地诵读有点显得有点急。学生能读对,却不能读得很完美,最后的展现似乎与我想要的有一点差距。
在本课的教学中,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在哪门学科的教学中,情感的教学,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情感不仅是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人的情感不仅是由遗传和成熟决定的,而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人的情感发展植根于教学活动之中。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但更是情感的艺术。在本课中,我在教会歌曲的同时,更是着力于学生“游子”感情的体验,将“情”融于音乐,在音乐中体验“情”,这也是我本课的教学教学目标之一,在实现这个目标上,我对本节课还是比较满意的。
以上是本人对此节课的点点思考,许多细节,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上中不断完善、提高。
《游子吟》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古诗,会默写,游子吟教学设计。
2、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提高古诗的鉴赏能力和积累能力。
教学方法: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都要体现。以学生的自学、合作研究为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具。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和墨写古诗。
教学难点:诗意和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每个人都有关心、疼爱你的父母,请把生活中父母关心疼爱你的小事讲给大家听听。
2、古诗是用最少的字表达最多的情,把你记忆中的古诗背给同学听听。
3、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它的名字叫《游子吟》(生齐说,师板书。)
二、熟读诗文,理解诗意
1、我们共同来欣赏这首诗。(出示诗文,一生朗读后,师范读,大家共同读三遍,同桌互相读一遍。)
2、找诗中的生字。(晖、齐读,解释字意,组词,与辉的组词。)
3、复习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晓诗意,悟诗情。
4、知诗人。(投影出示选择题,初步了解诗人。然后请一名学生介绍本文的作者,最后教师补充。)
5、解诗题。(选择游子的意思,选择吟的意思,并让学生结合起来讲解诗题的意思)
6、晓诗意。(媒体出示几道选择题,简化理解的难度,教案《游子吟教学设计》。)
过渡语:俗话说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师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而独立思考也是展示个人能力的好方法。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A、学生自由的说。
B、集体评议,教师纠正错误,指点重点语句的理解。
C、出示整首诗的意思让学生进行练习。
7、悟诗情。(假如你是本诗的游子,你会对你的母亲说点什么。)
本文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8、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9、背诵全诗。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填空:
1、《游子吟》的作者是他是代诗人,本诗抒发了诗人之情.
2、诗中的两组叠字用的很好.""两个字通过写缝衣服的动作,表现了慈母对游子的,""贴切的写出了母亲心系游子的心情
3、两句诗描写了游子远行前的一幅场景两句诗体现了母亲为儿子缝制衣服的动作和神态,,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儿女对母爱的感激之情表达的深挚,醇厚.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本课你的学习收获是什么?
2、请试着把游子吟写成一篇记叙文。
教学反思:
语文学科是百科学习的基础,没有语文知识的铺垫,其他学科的学习可以说是寸步难行。今天有幸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是教学以来的第一次尝试。通过《游子吟》的教学使我感觉到语文教学的乐趣与语文学习的艺术。在教学中我有如下的感悟,先反思如下:
一、语文学科的基础性。
在本课教学中融知识性和能力性为一体,从生字的学习开始,到诗歌的背诵。完全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学生在自读、朗读、背诵中体验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学生能力自由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我作为一个知识的引导者、指路人,学生从预习到课堂上的学习完全可以做到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今天的课是一节学生实实在在的自我展示的课。这样的效果是我始料未及的。从这节课上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潜能是不可限量的。
三、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是第一次教学语文学科,对知识的衔接和基础尝试的把握还不准,所以在教学当中关键点拨还不到位。这样就使有的知识点不能达标。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基本的拼读方法、基本的语法、基本的句型等。
这样既有助于我的课堂教学,又有助于我自身的语文素养。
《游子吟》教学反思10
一、复习回顾方法
1、首先我们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古诗《泊船瓜洲》,背诵并口述诗义。
2、我们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学习这首古诗的?
(我们是按照解诗题→知诗人→明诗义→悟诗情这样的顺序来学习的)
3、(小结):今天我们仍然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学习一首我们非常熟悉的古诗《游子吟》,同时我们还要欣赏一首非常有名的描写母爱的诗篇,同时进行即兴创作。
二、教学《游子吟》
1、整首诗,自由练读,自悟情感,并指名读,使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感受。
2、小组学这首诗。
3、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工具书,课文注释及所查资料,按照解诗题→知诗人→明诗义→悟诗情的顺序学习本首诗,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交流讨论。
(1)解诗题:
吟:就是吟诵,吟咏的意思
教师补充并出示课件:吟逝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我们还学过相关题材的诗,有:『江吟》《石灰吟》等诗。
(学生汇报)游子吟:就是出门远行的人的吟诵、吟咏。
(2)知诗人:学习根据所查资料介绍孟郊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诗人。曾任溧阳县尉、协律郎。一生穷困潦倒,但性格耿直,不同流合污。孟郊的诗多是倾诉穷愁孤苦之作。
教师补充: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长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穷困潦倒的人来说是弥足珍贵的,也是最值得回忆的,因此了解作者的生世对理解本诗有一定的帮助。
(3)明诗义:
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给准备外出的儿子缝制衣服。母亲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一些。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怎能报答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4)悟诗情:配乐吟咏古诗,听flash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学生感悟诗情。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再次吟咏本诗。
(5)我欣赏:
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收集了许多古今中外吟咏母爱的诗歌,接下来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课件出示这些诗歌,包括《献给母亲的诗》「爱,震撼人心》《致母亲》「爱》《怀念您》等诗)指名同学朗诵,比较《游子吟》与这些诗歌在表达手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游子吟》这首诗语言非常精炼,读来上口、容易背会
②《游子吟》抓住了母亲给游子缝衣这个细节,从这一细节中流露出母亲与游子之间那份纯真的感情。
③这首诗不像其它的现代诗歌那样;不断的抒发感情,而只以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道出了母爱的.无法回报。
背一背古诗:
(6)我创作:(播放《懂你》的flash音乐,同学们看着课本的插图写下自己最想对母亲说的话,可选用古体诗的形式,也可以用现代诗的形式进行创作。
三、课后延伸:
1、背诵古诗与诗义。
2、完成课中没有完成的。诗歌创作。
3、为母亲做一件事,感谢母亲。
四、设计意图:
本课的设计积极倡导“自由、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营造一种“阅读、感悟、创作”的自主学习氛围,采用比较,欣赏的方式,得出诗歌写作手法上的特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欣赏中比较,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和诗歌鉴赏的能力,选用同学们自己搜集的诗歌,让学生看到了自己预习的效果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就感。音乐可以激发灵感,在感人的音乐中更有利于学生感悟诗情并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创作,进一步升华那份朴素的人性美,震撼人心的爱——母爱。
那么学习古诗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就不单单是理解背诵,而且是一种研读,在研读的过程中继承传统文化,在继承的过程中创新。
《游子吟》教学反思11
《游子吟》一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历来被人们所广泛传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丰富古诗积累。了解诗歌大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慈母的孝心,感受诗人热爱母亲的真挚感情。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训练,教学中渗透了“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课堂中,我逐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分句品读,随机搭建朗读擂台,调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客观地相互评价,使得学生朗读情深意切,十分投入。
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本节课的朗读中都能有所进步,或有新的收获,我很中肯的给每个人以不同的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帮助,朗读指导的效果立竿见影。随着对诗句的感悟,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的体验不仅使他们感悟了教材,促进了朗读,而且丰富了教材的内涵,是对教材的提升和发展。
二.开发学生资源,培养学生想象练笔。
为了拓展学习,丰富古诗课堂内容,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安排了一个“小练笔”环节,让学生写一个表现游子即将远行,母亲在微弱的灯光下为儿子缝衣服的情景片段。在这个环节里,我也关注了不同层面上的学生写作的差异,对三个个别学生降低了练笔要求,并给予鼓励和指导,使学生们的练笔落得更实。
但是由于教学中间“解读诗句”的环节松散,使后边的“练笔”时间略显不足,部分学生没能完成写作,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练笔后的交流。另外,教学中板书不及时,自身的教学基本功亟待提高。教学反思《《游子吟》教学反思》一文
《游子吟》教学反思12
1、教师要善于捕捉、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教学将近尾声时,学生突然发问:“孟郊为什么不带上母亲一起出门,让她老人家享享清福?”教师及时抓住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充分利用这一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展开对话,在探究、讨论中深化认识,升华情感,教学层层推进,直至达到最高潮。假如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充耳不闻或敷衍塞责,那么,这堂课也就失去了其精彩之笔。让可贵的教学资源白白流失,不能不说是莫大的遗憾。当然,课堂上学生的质疑问难并不一定都能作为资源,都能用来点石成金,关键在于教师要独具慧眼,进行甄别,筛选。
2、倾听,是对话之前提。有了倾听,对话才能传达至每位学生的心灵,才能产生巨大能量,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也才有可能因此而变得厚重。综观这一教学片段,“我反对他的意见”,“我有补充”,“我觉得他俩的推测都成立”,从反驳到补充再到总结,可见学生有着良好的倾听习惯,过硬的'倾听能力。这一切,离不开教师平时有意识的引导。在这一教学片段中,也有一定体现。如“谁听懂他的话了?能把他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吗”再如,“多会听话,多会理解”,
这些看似多余的问话及常被教师忽略的肯定,都在不断强化着学生的倾听意识。
3、对话,并不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只有让师生、生生这些个体间互动、互激,课堂才能经纬交错,浑然一体。然而,传统的课堂,对话往往只局限于师生之间,学生缺乏与学习同伴对话的意识。这样,课堂的单薄势必导致教学之低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呢?一句话,教师要进行有意识地引导。起始阶段,“谁有不同意见?”“谁能进行补充?”“谁能进行总结?”……这些问话可以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语言。当生生对话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与行为时,这些语言就可以从课堂上悄然隐退,生生对话也就“不待教师之谓也”。
《游子吟》教学反思13
《游子吟》是一首感情真挚的诗歌。讲的是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给准备外出的儿子缝制衣服。母亲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些。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的.爱心怎能报答得了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教学《游子吟》这首诗时,正好学校教导主任袁主任亲临课堂指导。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上做了如下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能以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父母是怎样关心、培育自己的?并在班上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后,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初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时,我先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分小组互相读一读,交流自己对诗意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的教学,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反复地读,入情入境地读。课堂上,我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联想母亲对自己的爱。学生读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教学结束时,我动情地讲述了我自己对母爱的感悟,再次引发学生的孝义之心。当时,我清楚的记得,我们班上的好多学生感动了,哭了。为此,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自由的说出当时最想对母亲说的话和以后怎样报答自己的父母,学生们纷纷表达出了自己心中感情。
总的来说,我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很投入,积极引导了学生,创设相关意境,并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加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读出慈母的关爱之心,游子的孝义之情。我还注重母爱主题诗的拓展,使教学容量增大,内容开阔。不失为中华诗文教学的典范。这节课上得轻松、愉悦。袁主任听完课后,非常赞赏。同时也指出一些教学上的不足,我默默地记在心里。
《游子吟》教学反思14
西师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游子吟》是一首描写母子之间浓浓亲情、赞美伟大母爱的古诗、是能够让学生充分领略诗词语言美和意境美的经典诗篇。对于从小受到溺爱、关心体贴父母的意识较为薄弱的现代小学生来说,该诗又是一首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教材。
在教这首诗歌之前,我的内心是忐忑的,毕竟七、八岁的娃娃,无法去深刻地理解这种深深地母子情谊。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训练,教学中渗透了“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
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活动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继而学生在音乐声中解读诗句、观察画面、想象说话。
二、以读代讲,层层推进
引领学生在诵读中走进文本,在品味中体验情感。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对诗歌产生了独特的感受、理解与体验。课堂中,我逐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分句品读,随机搭建朗读擂台,调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客观地相互评价,使得学生朗读情深意切,十分投入。在教学中我告诉孩子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在孩子读通
后,我便问他们脑子中出现什么样的画面,孩子们说:“一位妈妈在给孩子缝衣服”,说明孩子在以有的`知识基础上,大体了解了前两句。随后我给学生出示了一幅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老师的语言将孩子与孩子一起走进画面 ,“别人都入睡了,只有我家油灯在闪烁,只见以为母亲在??;夜晚,窗外寒风呼啸,人们早已进入梦乡,我一觉醒来,只见??”。这样层层递进,使学生感受诗画是一家,帮助孩子较好的理解诗意,古诗的情境被学生体味出来了。在图文帮助下,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指出母爱的伟大,做儿女的不能一一报答,就像春日的小草,无法报答太阳的恩情一样。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朗诵得很有感情。
《游子吟》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味的诗歌。是的,母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子女是母亲一生的牵挂。每个人都是人之子女,每个人也都会为人父母。做人子女者,在父母有生之年,要多多陪伴父母,多多孝敬父母,多多与父母交流。父母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子女给予他们的感情慰藉。千万不要到父母离开我们时,才会为没有及时尽到孝道而后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可能是为人子女者最深切的后悔和遗憾吧!
总的来说,我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很投入,积极引导了学生,创设相关意境,并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加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读出慈母的关爱之心,游子的孝义之情。
不足之处:
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应与生活相联系。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如果创设了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生活走进课堂,融入了学习,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这样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受,使学生感受到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母亲用爱心教会我们吃饭,走路,做人??母亲的爱是伟大崇高的,朴实无私的。让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拨动学生的心弦,震撼学生的心灵,让生命的体验上升到体悟、品味、欣赏的境界。
总之,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为今后的古诗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保留学习古诗的极大兴趣,充分地遨游在古诗的文化海洋之中。
《游子吟》教学反思15
我国自古就有诗歌合乐的传统,让古诗词歌曲成为孩子们的“新学堂歌”,让孩子们更快乐地亲近、学习和传承我们祖先的经典文化,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单元音乐学习的文化传承价值。
《游子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吟唱送给慈母的颂歌,通过日常很很普通的事情:母亲为游子缝衣服,充分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母子之情,母亲无微不至的爱,抒发了对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根据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我决定走“母爱”这条人文主线。
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首先复习歌曲《大树妈妈》,感受母亲细腻温暖的爱。由母爱回忆古诗《游子吟》,了解古诗创作背景,体会感情,再带领学生按着节奏有感情的反复吟诵诗歌《游子吟》,加上动作表现出音乐旋律的走向。之后通过模唱、听唱、对比唱等方式学唱歌曲,自主选择、设计不同的表现形式来综合表现歌曲,体会纯真、朴实的母子之情,体悟原诗的意境。
整节课属于综合性的歌唱课,将唱歌、表演、诵读等进行了较好的整合,形式活泼,内容生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1、突出了音乐的审美
本节课做到了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体验,创设了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的兴趣,从中获得音乐审美、创造能力的锻炼。
2、以多种方式激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本节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了说、看、吟、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愉快地去探究。
3、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也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出集体的力量,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发展的.空间。
4、重视音乐体验
要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应最大限度的给他们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去尝试,无论成功或失败,这样能让学生积累自己的经验,去更好地处理音乐活动中的问题。本节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好的体验平台,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音乐中的美。
不足之处:
1、在整体教学过程的把握上做得还不够娴熟。
2、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发展作用还不够。
【《游子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游子吟》教学反思06-08
游子吟教学反思11-27
《游子吟》教学反思集合04-17
《游子吟》优秀教学反思04-17
游子吟教学反思14篇11-28
游子吟教学反思(14篇)11-28
游子吟教学反思精选14篇12-05
游子吟教学反思(精选14篇)02-20
游子吟教学反思合集14篇12-01
游子吟教学反思汇编14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