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与茶的渊源

时间:2024-07-15 12:25:04 元稹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元稹与茶的渊源

  元稹和白居易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他们是至交,25岁时元稹中进士,白居易也同榜中式,从此两人同期为官,同被贬外,又同倡新乐府诗,直到元稹于53岁时暴卒,数十年间亲密交往,从未间断。白居易《赠元稹》诗云:“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元异端。”故世称“元白”。

  元稹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出为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功夫两衙尽,留滞七年余。”(《醉题东武亭》)在越七年甚有政绩,留下不少诗篇。白居易曾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避难越中,对越中山水风土留下深刻印象,穆宗长庆二年(822)出任杭州刺史,而翌年好友元稹过杭州赴越州任职。越杭仅隔一水,于是两人以竹筒递诗,互相问候,如《宿云门寺》、《题法华山天衣寺》、《和微之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会二同年》等。由于他们是当时名闻全国的大诗人,尤其是乐府诗,用俗言俚语入诗,达到“老妪都解”的通俗程度;又由于他们的诗中,热情赞美了越中风光:“天下风光数会稽”,“会稽天下本无俦”,“老大那能更争竞,劝君设募醉乡人。”博得了越中人士由衷的赞赏。元稹《白氏长庆集序》和《旧唐书》白居易本传都记载了这么一件趣事:当时元白的诗篇能到市场上去换取老酒和茶叶。

  唐时,越州平水一带盛产佳茗。剡溪茶名驰全国,也多在平水镇上交易,因此平水是越州茶叶集散地。一天,元稹去平水镇,见学校里不少儿童正在抄写与白居易的诗,且态度认真,数量不少。他奇怪地问他们这是为什么?儿童们说:元白诗可以到市场上去换取茶苟,而且商人们又求之甚切,其价高达一篇抵一金,这真是诗篇市场化了,这里也说明当明饮茶之风已遍及民间,茶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元稹是一个嗜茶之人,他的以“茶”为题的1言至7言的宝塔诗,是中国茶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元稹嗜茶,白居易更嗜茶。白居易辗转各地,对各地名茶包括越州茶在内,十分熟悉,他是一个品茶专家。在一首谢友人李六郎中赠茶诗中道:“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将当时煎茶过程、要诀写得条理井然,说明他深得其中个味。无论顺逆抑扬,茶是自己最好伙伴与密友。

  附: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拓展阅读:元稹的偏爱之情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父元宽,母郑氏。他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

  此诗为悼念他的爱妻所做,表达他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参考译文: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元稹与茶的渊源】相关文章:

元稹与茶05-14

茶元稹10-27

元稹的茶诗09-07

元稹以诗换茶06-19

唐朝诗人元稹《一七令·茶》原文、译文和赏析04-22

元稹菊花11-02

元稹读音09-28

元稹的诗词08-01

元稹的经典名言07-05

春晓元稹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