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地震波一个空间》阅读答案

时间:2024-10-18 13:25:36 秀凤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给地震波一个空间》阅读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给地震波一个空间》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给地震波一个空间》阅读答案

  给地震波一个空间

  ①地震从来都是令人恐惧生畏的自然现象。在科学技术落后的旧时代,地震就如同一个暴君,人类只能任它鱼肉宰割。如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但对地震似乎也没有很好的办法。鉴于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大多是建筑物倒塌而导致的,人类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但却极大地增加了建筑成本。

  ②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法国马赛菲涅尔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正在尝试换一种思路——用比较少的成本、简单易行的办法,减少或消除地震对人类的危害。

  ③我们知道,地震就是地震波造成的地面震动,而地震波又分为横波和纵波,当横波与纵波在地表混合形成“面波”时,它们的破坏性最强。

  ④法国科学家们想,地震波之所以能成为面波,是因为地震波形成之后,在地下找不到一个安身之处,便横冲直撞到了地面,造成地面建筑物成批倒塌,人员大量伤亡。鉴于此,他们开始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研究。

  ⑤其方法是在地面钻孔。不过,这种“孔洞”不是在地面随便打上一些就能行的。科学家们通过预测地震波的波长范围,通过运用计算机模拟计算,最后得出结论,这些孔洞的直径应为0.3米,孔洞与孔洞之间的距离应为1.73米;由于面波只在地表传播,所以孔洞的最大深度只需5米。

  ⑥在地面打孔洞是受到“隐身衣”的启发。人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通过,被阻挡的光波反射到了人的眼睛里就会成像。物体能“隐身”,是人们为物体穿上了某种衣服,即给物体表面涂上了一种特殊材料,此时光波会绕物体而行,如同没被阻挡一般,人们也就看不见物体了。

  ⑦在地面钻孔就如同在“视觉隐形”时给物体穿上特殊隐形衣,地震波的“眼睛”也就“看”不到地面的物体了,不能再对其形成破坏。不,此时的地震波并不需要“看”地面的物体,因为孔洞已经让它们在里面很舒适了。

  ⑧法国科研团队在法国阿尔卑斯山的某一处山脚下先后诱发了两次人工地震,监测发现孔洞让80%以上的面波消失于无形。

  ⑨不过,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天气的多变性等不确定因素,要求孔洞这种“超材料”的位置必须高度精确。法国科研团队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现,运用超大功能计算机等设备,完全能够精确定位钻孔位置。

  ⑩精确定位后的孔洞能够对地震波传播介质造成突变,改变其折射方向,折射后地震波相互接触后产生共融,最终使本来可以造成天塌地陷的能量化为鸟有。目前,这项技术已被运用于对海啸的控制了。

  11给地震波一个空间,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对待地震,不是与之为敌,也不是被动地逃避,而是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类“共融”。如此,地震波也就会对我们“以礼相待”。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3期,有删改)

  试题:

  1.第⑦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1分)

  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类“共融”。如此,地震波也就会对我们“以礼相待”。

  3.“地面钻孔”为什么可以消减地震灾害?请说明其中的道理。(3分)

  4.科学家为“给地震波一个空间”开展了哪些研究工作?请结合全文概括。(3分)

  答案:

  1、打比方

  2、答: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地震波艺人的特性,使语言更有趣味,生动地说明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重要作用。

  3、答:孔洞可以对地震波的传播介质造成突变,改变其折射方向,使折射后的地震波相互接触后产生共融。

  4、答:①通过运用计算机模拟计算.确定孔洞的直径、深度和洞间距离。②两次诱发人工地震,并进行监侧。③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现能够精确定位孔洞位置。

【《给地震波一个空间》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解放自己的空间阅读答案01-29

《一个馒头》阅读答案08-28

《一个永恒的范仲淹》阅读答案09-09

点燃一个冬天阅读答案05-29

《一个馒头》阅读理解及答案07-23

《只有一个地球》阅读答案11-11

一个车夫巴金阅读答案12-02

《一个母亲的心》阅读答案05-09

《最漂亮的一个》阅读答案03-25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阅读练习及答案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