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阅读答案

时间:2022-04-13 17:23:40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阅读答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原文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就拿洗澡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路的台风也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种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无独有偶。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了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岸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出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

  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阅读题

  24、请你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答:

  25、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2分)

  26、本文谈到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___。(3分)

  27、第三自然段中加点的“发现者”与“创立者”的位置不能互换,原因是:(2分)

  答:

  28、第三自然段中划直线的句子的含义是(2分)

  答:

  29、“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在这句话中,“这样的事例”是指怎样的事例?(2分)

  答:

  30、在上一题中提到的“这样的事例”,除了文中已列举的事例外,你还能举两例吗?(4分)

  答: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阅读答案

  24、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5、举例论证

  26、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③有敢于探究真理的勇气。

  27、“发现”与上文的“定理、定律”相对应,“创立”与上文的“学说”相对应,如调换了,搭配就不恰当了。(如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8、解决了疑难问题,发现了真理。

  29、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三个事例或打破砂锅问到底,有坚持不懈地探索精神的人。

  30、答出人名及事情得满分 ,只答人名或事情各得2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当代作家叶永烈于1981年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此文主要是用多个事例论证并告诫了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全文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闪烁着知性之美、智慧之美。

  此文被选为2017年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0课课文、2017年鲁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8课课文、2019年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5课课文、2019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5课课文。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81年,当时是为安徽新创办的《科苑》杂志写的,最先发表在杂志的创刊号上。

  大学期间,叶永烈作为北京大学化学系学生,在正课之余,读了许许多多化学史著作,诸如丁绪贤教授的《化学史通考》袁翰青教授的《中国化学史论文集》等等。之后从化学史进而扩大到科学史,亦是大量阅读。在二十岁的时候,叶永烈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其写《十万个为什么》的“技巧”之一,就是从科学史上有趣的故事说起,从中引出相关的科学原理,回答“为什么”。比如,《水是什么》从英国化学家普列斯特利的故事说起,从而引申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变成水,得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结论。后来,他写科学杂文,也就以生动的学事例论证科学主题,论证哲理。此文是科学杂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就的。

  作品鉴赏

  中心思想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主要是用事实论证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一论断。

  艺术特色

  用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这是此文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同时亦条理清楚,通俗易懂。从结构上来说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首段,此处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此处作者开门见提出观点。

  第二部分,从“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到“有所创造,有所成就。”此处作者列举了三个具体事例,证明观点。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概括地指出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科学真理的发现,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然后,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个事例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第三个事例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第三部分,从“在科学史上”到结尾,此部分是对三个典型事例作总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都发现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出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见微知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名家点评

  当代作家徐鲁《享受散文的陶冶·24堂经典散文阅读课》:“散文的题材包罗万象,科学发现、科普知识,同样也是散文里常见的题材。科学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字里行间总是闪烁着知性之美、智慧之美。令人欣喜的是,中小学《语文》课本里,也选人了许多优美的科学散文名篇。例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等等。”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健《美文读本》:“真理对于人来说是一个神圣的东西,许多人认为发现真理的人都是伟大的人物,而作者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通过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这三个事例来说明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很平常的事情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阐述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标题表明观点,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事理结合的论证使观点令人信服。”

  国家“十五”教材《实用语文》主编、教授尤冬克《议论文的论点与论据》:“叶永烈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论点就是科学真理的发现和诞生必须要有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围绕达一论点,文章列举了世界上三位科学家发现真理过程的例子,论证了真理的诞生,要有善于从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题之后,必能找到真理”这一观点。文章所选择的材料完全服从中心论点的需要。”

  作品影响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被选为2017年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的第20课课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被选为2017年鲁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的第28课课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被选为2019年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的第15课课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被选为2019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的第15课课文。

  作者简介

  叶永烈(1940年—2020年),笔名萧通、久远等。科普学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浙江温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化系。毕业后到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任编导。1979年9月25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0年调往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担任常委,兼任上海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并从事专业创作。1987年调往上海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至今。现职称为一级作家、教授。2002年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2005年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2011年出版《叶永烈文集》,共50卷,其中科普作品24卷。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03-3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阅读答案12-1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诗文阅读答案11-19

生于二维码时代原文阅读附答案12-16

《谜题》阅读答案10-29

蝶恋花阅读答案09-05

门槛阅读答案02-25

微波阅读答案12-14

鹭鸶阅读答案12-13

演变阅读答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