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游山西村》陆游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山西村》陆游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游山西村》陆游阅读答案 1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评析]:首联:写诗人到山西村做客受到热情招待,描写了淳朴的风俗、善良的农民、美丽的风景。颔联:意境优美而含蓄。诗句的字面意思是山西村山环水绕,正当诗人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看见前边绿柳飘飘,花团簇拥,一个村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生出许多希望(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尾联:中“若许”两字表达了矛盾的心情——今后,如果允许的话自己将要在这里隐居悠游了;可是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感能允许吗?
1、赏析陆游的《游山西村》并答题。
①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疑”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②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下面是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B、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会生出许多希望。
C、这首诗结尾与开头呼应,写如果有机会要“闲乘月”“夜叩门”,但说得不肯定,说明再也没有希望了。
D、这首诗描写了游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虽是写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形成鲜明的对比。
《游山西村》陆游阅读答案 2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B.颈联写出了山西村的乡俗民事,“简朴”二字写出了这里的'人们生活艰难,只能用古老的方式祈求神灵的保佑。
C.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流连忘返。尾联写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恋恋不舍之情。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却处处切中“游”字。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根据提示写出你的感悟。
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只要再坚持一下,你也能欣赏到别样的风景。同样,在人生的道路上,_________
答
1、B有误。“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意思“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陆游在这里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故选B。
2、示例:不管前路多么难行难辨,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游山西村》陆游阅读答案 3
古诗赏析(4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既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又是一首七言律诗。
B.首联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倾其所有的盛情。
C.颈联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现民风的淳朴可爱,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D.本诗笔调低沉、抒情,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10.如果陆游有微信,他写完此诗后发布到朋友圈。一位朋友点赞并留言:“放翁此诗,颔联最佳——寓哲理于写景,让人豁然开朗。”你觉得颔联蕴含了什么哲理值得网友点赞?(2分)
答案:
9D
10、示例一: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示例二: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出现一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游山西村》陆游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游山西村陆游阅读答案06-05
《游山西村》 阅读答案05-04
陆游《西村》阅读答案06-16
游山西村陆游10-13
游山西村陆游11-01
陆游《游山西村》01-31
《游山西村》陆游09-08
陆游《游山西村》诗意11-24
陆游《游山西村》赏析03-12
陆游的游山西村的赏析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