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阅读答案参考

时间:2024-09-28 03:46:30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关于母亲的阅读答案参考

  导语: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下面小编精心为同学们整理了母亲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关于母亲的阅读答案参考

  母亲的阅读答案参考 篇1

  母亲

  洪烛

  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 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

  阅读题

  1.选文中与母亲有关的事,都带给我深刻的感受。请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

  与母亲有关的事情带给我内心的感受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①

  ②幸福

  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③

  我接到母亲去世的长途电话④

  2.选文第②段画线内容能否去掉?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3.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请品析选文第④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5.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无形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的。(不超过100个字)(6分)

  参考答案

  1.①陶醉 ②妈妈炖海带排骨给我吃 ③心痛(痛苦)④自责(懊悔)

  2.示例一:不能(1分);用台湾美食家蔡澜对妈妈做的菜的评价能够衬托出我对妈妈做的海带炖排骨一菜的感受(1分);这种共性促使我探究出其中的三个原因(1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赞美了母爱的细致入微,表达了作者在痛失母爱后的懊悔、自责之情(1分)。

  示例二:能(1分);台湾美食家蔡澜对他的妈妈做的菜的评价与我对妈妈做的海带炖排骨一菜的感受在情节上的关联不大(1分);去掉后,行文思路更简洁,衔接更顺畅(1分);去掉后,文章的主旨仍能得到充分表达(1分)。

  3.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动作和心理的细节描写,只答细节描写不给分。)(2分);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夜间离开家时与母亲告别的动作和心理特点(1分);表达了我既不忍惊扰母亲又依依不舍的矛盾心理,可见我对母亲依恋之深(1分)。

  4.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把母亲比成了易碎品(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随时可能离开我们的特点(1分);作者意识到:能够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一定要珍惜(1分)。

  5.写法2分;后三点中,答出其中的任两点即可给满分。

  示例一: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2分);母爱凝聚在荠菜上(2分);母爱浓缩在排骨海带汤中(2分);母爱呈现在我离家时母亲吃的催眠药上(2分)。

  示例二:作者通过具体详尽地叙事来刻画母爱(2分);跟母亲去紫金山挖荠菜时,母亲的夸赞和奖赏,令我陶醉(2分);母亲给我炖排骨海带汤,这道融化着母爱的家常菜,让我 感受到幸福(2分);我每次离家,母亲靠吃催眠药入睡,表现了母亲对我的不舍之情(2分)。

  母亲的阅读答案参考 篇2

  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有一段时间,村子里有几个女人先后自杀了,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王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母亲这句话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有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有删节)

  1.文章开头描写了“我最初的记忆”,说说作者具体描写这一内容有哪些作用。(4分)

  2.第2自然段中,作者写到了“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这一细节。结合下文思考,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出了母亲怎样的一种生活信念?(4分)

  3.依据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在文中的语意。(6分)

  (1)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3)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4.本文以“母亲”为题,却不仅仅写了自己的母亲,结合文本最后一段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请分条表述。(4分)

  参考答案:

  1. (1)以“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突出生活的苦难,为后文描写母亲的个性作铺垫,(2分) (2)以颜色、气味、声音多角度的描写,突出“我”独特的感受生活的方式,为后文表达我的“立体记忆”特点埋下伏笔。(2分)(只答“作铺垫”成“埋伏笔”,没有对铺垫或伏笔的具体情况作说明,得1分:能具体而准确地分析两方面内容前后的关联而未使用“铺垫”“伏笔”等术语,可得全分。)

  2.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或“无论多么艰难也要下去”)(4分,两个得分点,“面对苦难或艰难”,“活下去”)

  3.⑴语意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2分)⑵语意是:不会自杀,(2分〉 ⑶语意是:处境艰难.(2分)(语意一致即可,表述可以不同)

  4.⑴赞美遭受苦难依旧珍惜和尊重生命的精神品质。(2分)⑵表明母亲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让我找到了文学的灵魂。(或:“我从母亲身上获得了文学的启迪,借回忆母亲的品质,表达我对文学创作的认识。”)(2分)(本条表述涉及到母亲与“我”的文学创作的关系即可)

  母亲的阅读答案参考 篇3

  母亲刘醒龙

  ①过年回家,有一种东西总在堵着我的喉咙。

  ②我们是在黄昏时刻到家的。从车窗里望见系着旧抹腰的母亲,孤单地等候在院门外的那一刻,我第一次发觉,一生中最先学会、叫得最多、最了不起的称谓,竟然无法叫出声来。取后还是女儿趴在怀里,冲着奶奶,响亮而又深情地替我叫了一声生命中最爱的母亲。母亲灿烂的笑容,分明是冬日苍茫中最美丽的景致。我的心却紧得很,阵阵酸楚直往眼底涌:国庆节放长假我们曾经回来过,才3个月时间,母亲又老了,并且老得格外厉害,许多次,我在电话中一边同母亲说话,一边想象母亲苍老的模样,眼见为实的母亲让我惊讶不已。在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不去看女儿绕在奶奶膝前撒娇并撒欢的模样,只用耳朵去听她们一声声“好奶奶——好孙女”地相互叫着,并相互说着:我好想你呀!在听来的这些动静中,让我略感宽慰的是母亲的笑声,在女儿的亲昵下,其至还透露出一丝逝去多年的娇媚。

  ③这么多年,记忆中惟一没变的是系在母亲身上的抹腰。母亲四十几岁时就病退在家,此后的三十年中,一件又一件的抹腰,也就是别处称之为的围裙,就成了她日常生中主要的时装。回家之前,妻子拉着我特意去商场为母亲买了一件枣红色绣花中长棉外套,我们非常满意,拿给母亲试穿,母亲也非常满意。初一早上,母亲在穿上新衣服的同时,亦随手系上那件沾着油腻、补有补丁的抹腰。

  ④母亲过分的苍老,主要原因在于父亲。八十一岁的父亲在所有事情上越来越任性而为,完全是母亲宠坏的。父亲将自己可以有些作为的岁月,全部献给了他曾百般信任的乡村政治。如今回过头去看,父亲这辈子从未弄懂得过什么是政治。于是,已到了“现在的事记不得、过去的事记得清”阶段的父亲,就用那貌似清醒明白的糊涂,开始了对母亲仿佛不近情理的'导演。譬如他不让母亲洗被子,母亲没有听信,父亲便夺过被子,放到砧板上,用菜刀剁得稀烂。

  ⑤母亲是天下最常见的那种任劳但不一定任怨的妻子,心里有委屈,就会在儿女的面前一一数落。吃着母亲亲手做的饺子,心中塞满了母亲这辈子太多的辛苦、辛劳和辛酸。不由得,我们也会跟着母亲抱怨父亲几句。然而,母亲往往不给我们哪怕一丁点的过渡,只要父亲那里有任何动静,她便即刻赶过去,那种敏捷与由衷,让满屋子的晚辈每每自叹弗如。

  ⑥我想起前年母亲在武汉过年。因为母亲当时那一身折磨她多年的疾病实在不能再拖下去,答应我们年后上同济医院彻底治一治。为了陪伴母亲,我们要了一间温馨病房。母亲住院的那半个月,是迄今为止,我对地最为孝顺的日子。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坐长途客车来看望的大姐,捧着母亲的手说,真像是姑娘的手。那一刻,母亲笑得十分满足。

  ⑦到家的第二天,我抢先起床,打算做一顿早饭给母亲吃。正在忙碌,母亲出现了。母亲一边和我说着话,一边随手将我正在做的各种事顺手接了过去。而我也像以往每次回家那样,不自主地就顺从了母亲。直到这顿早饭做好后端上桌子,我才重复着从前,在心里责备自己,怎么连这么小的一点事情也替不了母亲哩!无论我如何告诚自己,到头来一切如故,母亲轻轻地走近来,不用费力争夺,只需稍一抬手,我就放弃了为母亲分担点什么的诺言。

  ⑧在家的那几天,母亲曾问地的孙女:“我到你家去住好吗?”女儿想了想才回答:“我家住7楼,奶奶你上得去吗?”女儿没有笑,我也没有笑,惟有母亲在那里开心地笑着,一切答案仿佛都与己无关,就像母亲这辈子所走过的,70岁、80岁和100岁都不是目的,真正属于她的只有这些日复一日,让我这做儿子的想得心疼的实在小事。那一天,我将女儿叫到身边,故作神秘地问,将你的奶奶借给我当母亲好不好。女儿很快就明白我在逗乐,一边说奶奶本来就是你的母亲,一边像小猫小狗一样快乐地跑开了。所有的青春都是在快乐中渐行渐远,直到无影无踪,留下来陪伴终生的都是不再将爱字说出口来的老母,那才是每一个人的至亲。

  8、阅读文章第①段,联系全文,分析“堵着我的喉咙”所包含的情感。(3分)

  9、第②段的两个画线句都是描写母亲的笑,请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10、第③④⑥段都运用插叙,举例分析它们在构思中的作用。(4分)

  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4分)

  答案:

  8、示例:(1)看到母亲苍老模样心痛得说不出来;(2)为母亲这辈子太多的辛苦、辛劳而感到痛苦不已;(3)为不能给母亲分担点什么(为自己不能尽孝)而感到愧疚;(4)对母亲充满深沉的爱而难以言表。(3分)

  9、示例:第一句运用比喻,将母亲的笑容比作冬日苍茫中最美丽的景致,形象地表现出母亲洋溢的幸福感,又以冬日苍茫反衬母亲笑容具有暖人心怀的美丽。第二句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母亲的笑,又以小女孩的亲昵烘托母亲笑声的舒心甜蜜,两句描写既写出了母亲见到ㄦ孙辈时的喜悦之情,也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挚爱。(4分)

  10、示例:(1)将眼前所见与以往的记忆相联系,丰富了人物形象,如叙述抹腰“惟一没变”、“一件又一件”、“沾着油腻、补有补丁”,更形象地表现母亲一贯勤劳节俭的品质。(2)必要的交代与补充,使叙述更完整。如叙述父亲的坏脾气,写出了母亲苍老的家庭原因。(3)插叙打破时空限制,使叙述活泼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4分)

  11、示例:本文赞颂母亲勤劳俭朴、无私奉献的品质,既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也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愧疚、热爱之情,这样的情感能启示人们要珍惜母爱,要尽可能地回报母爱。(4分)

  母亲的阅读答案参考 篇4

  夕阳西下,鸦鹊归巢,望着村边潺潺而去的流水,我不禁又涌起对母亲深深的眷恋。

  母亲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6岁那年,因家境贫寒,从小饱经风霜的她嫁给了我父亲。

  母亲是一位勤劳的人。从我懂事起,总见她起早摸黑,不停地忙碌着,繁重的家务和农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稍有空闲,还要在那并不太脏的门槛上檫个不停。

  母亲从未上过学堂,但她深知读书的重要,时常对我们讲述没有文化的苦处。虽然家中要读书的人太多,负担太重,但母亲还是咬着牙,送我们上学。为了挣钱供我们上学,母亲便利用晚上的时间做“草冻”卖。但是,白天的农活已令她太累太困了,连做“草冻”时常在灶台上打盹,有时直到手不小心伸入锅中被烫疼才醒过来。为了不影响“草冻”的质量,母亲总是打盆冷水洗洗脸或擦擦门什么的。

  就这样,母亲超负荷地劳动着,忙碌着,岁月的刻刀把母亲雕刻成一位沧桑的老人。她是一座上满发条的钟。终于有一天,发条断了,母亲倒下了,她被医院确诊为肺癌晚期。看着我们布满愁云的脸,母亲深知自己病得不轻,然而她却笑着劝慰我们:“我不想死,我还要看着你们上大学呢……”虽然多方医救,但母亲终于没能战胜病魔的'威胁,在1995年离我们而去了。

  1、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给加点字注音。

  眷恋 ( ) 饱经风霜 ( )

  2、文章的______和_______自然段写母亲的勤劳,这两个自然段写出母亲劳动的程度是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一词回答)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她是一座上满发条的钟”能否去掉“上满发条”为什么?

  5、“终于有一天,发条断了,母亲倒下了,她被医院确诊为肺癌晚期”中的“发条断了”是运用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指 ___________________ 。

  6、文章通过写__________ ,赞美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

  《母亲》参考答案:

  1、顾念,爱恋juan;形容经历很多艰难困苦。

  2、34超负荷

  3、C

  4、不能去掉。因为上满发条说母亲像机械一样不停地劳作,提出她的超负荷劳作。

  5、比喻,母亲无法继续劳动。

  6、母亲超负荷的劳作直至去世 无私的母爱,热爱、怀念之情。

  母亲的阅读答案参考 篇5

  原文:

  ①近几年来,母亲的记忆越来越差,有时候连我也认错了。本想接母亲进城好好尽孝,谁知道,母亲一来,本来平静的家,一下子炸了锅。

  ②母亲闲不住,一出门就搬回一些塑料袋旧报纸什么的。家里本来空间就不大,母亲这些垃圾一堆,更是没有落脚的地方了。为此,妻和儿子都意见很大。我也和母亲谈过,让她别这么做了,家里并不缺这点钱。可母亲不听,说是我们刚买了房子,经济不宽余,这些废品一出手,也能换点钱。

  ③这还不算个事,更严重的是,母亲一走出小区就找不到回家的路。每次被警察送回来,我和妻都告诫母亲,让她别走远了,可母亲一出门,就控制不住自己,会越走越远。

  ④我们合计再三,决定请一个小保姆。小保姆请来后,母亲有人陪着,我们也可以放心工作了。从此,母亲再也没有走失的记录了,可我也发现,母亲的情绪却越来越低落了。

  ⑤这天晚上,我下班回家,发现母亲正拿着父亲的照片发呆。父亲是一名军人,参加自卫反击战时牺牲的。那时候,我刚出生,母亲没有再婚,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送我上大学。我知道母亲的苦,也清楚母亲对父亲的感情。当下,我坐在母亲身边,和母亲一起缅怀父亲。

  ⑥30年了,不知道他在那边可好?他要是还在的话,也是个老头子了。母亲叹了口气,好象是对我说,也好象是在自言自语。

  ⑦我说妈,您健健康康的,父亲在那边才会安心。母亲点点头。劝说一番,我就回自己房间了。

  ⑧后来,母亲的精神好了很多,我们也稍稍放宽了心,看来母亲慢慢适应了。

  ⑨这天下班后,却发现母亲和保姆都不在家,接到保姆的电话,才知道母亲再一次走失了。

  ⑩我们四处寻找,犹如大海捞针。不得已,到派出所报了警,期待着警察再一次将母亲送回来。

  可是这次却杳无音讯。

  正当我们焦心似焚的时候,家里堂弟打来电话,说母亲回到家乡了。

  这怎么可能?她怎么搭车回去的?母亲可是患了失忆症的。

  我们急忙赶到家里,发现母亲拿着一顶军帽,站在村头的龙眼树下发呆。我忍不住责怪母亲不该这样,让我们一顿好找。

  母亲说,孩子,你们都很忙,我不想连累你们,所以就回来了。虽然我记不得其他东西,但回家的路我还是知道的。特别是这颗树。秋风中,单薄的母亲抚摸着树干就像抚摸着久违的亲人。

  站在一边的三伯告诉我,当年你母亲就在这树下送你父亲去当兵的。而今天,正是父亲和母亲订婚的`日子。

  题目:

  20.“本想接母亲进城好好尽孝,谁知道,母亲一来,本来平静的家,一下子炸了锅。”那么,母亲来了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比较头疼?(3分)

  21.联系上下文,分析“父亲是一名军人,参加自卫反击战时牺牲的。那时候,我刚出生,母亲没有再婚,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送我上大学”这句话在文中的表达效果。(5分)

  22.“秋风中,单薄的母亲抚摸着树干就像抚摸着久违的亲人。”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3.选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24.关爱空巢老人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读了本文,你有了怎样的认识?(5分)

  参考答案:

  20.(1)母亲闲不住,一出门就搬回塑料袋旧报纸。(2)母亲一走出小区就找不到回家的路。(3)母亲再次走失,却独自回到了老家。

  21.交代“我”的家庭情况,写父亲去世,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养大,为后文写母亲再次走失,回到老家情节埋下了伏笔。

  22.因为母亲就是在这棵大树下送父亲当兵的,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无限怀念之情。

  23.勤劳善良,虽然失忆,但是没有忘记父亲。分析从略。

  24.言之成理即可。如:我们要多关心空巢老人,关心他们真正想要什么。多与他们交心,减少他们的孤独感。

  母亲的阅读答案参考 篇6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8、清算的意思是彻底地计算从 选文中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这句话中你理解到什么?(2分)

  9、选文中的母亲见着我挨打,为什么一边饮泣吞声,一边还要说打得好呢?(2分)

  10、选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这手法的作用是?(3分)

  修辞手法是:

  作用是:

  11、选文中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这句话用了那种描写方法?其作用是?(3分)

  描写方法:

  作用:

  12、选文题目是《我的母亲》,但这段却用大量篇幅写父亲的严厉,是否离题了?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7. 写母亲见我挨打而矛盾重重。

  8.父亲对子女的学习要求,态度严厉。

  9. 母亲既疼爱儿子,又希望儿子上进,内心是矛盾痛苦的,话语既是违心的,又是出于对儿子的期待。

  10.比喻

  形象生动的描绘了挨打后手掌肿大的样子,衬托了父亲对子女的严厉。

  11.细节描写

  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12.不离题,这样写更能突出母爱的伟大,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母亲的阅读答案参考】相关文章:

《母亲石》阅读及答案参考11-28

母亲的月饼阅读参考答案10-09

轻轻抱住母亲阅读参考答案05-16

父爱阅读答案参考06-06

听戏的阅读答案参考07-18

金陵驿阅读及参考阅读答案07-13

陈江平的《母亲》阅读题和参考答案05-11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05-17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07-31

空山鸟语的阅读答案参考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