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式《庆东原·京口夜泊》阅读答案附赏析

时间:2020-11-01 15:31:48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汤式《庆东原·京口夜泊》阅读答案附赏析

  导读:《庆东原·京口夜泊》是元末明初的作家汤式的一首双调元曲。此曲写夜泊思乡,抒发流离飘泊的失意怅惘之情。

汤式《庆东原·京口夜泊》阅读答案附赏析

  【双调】庆东原

  京口夜泊

  故国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注释

  ⑴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⑵飘泊:流离无定。

  ⑶三处愁相并:三处,指城头,江心和山顶。钟鼓之声容易引起人们光阴蹉跎之感。浪声容易使人联想起险恶的仕途人间:“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1.此曲前两句是怎样写游子与故乡的遥隔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揣摩全篇可知,“一千里”是从空间上说的,“数日程”是从时间上说的,这样开头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上 ,极力描写与故乡的遥隔,从而抒发了作者流离漂泊的失意怅惘之情。

  参考答案:前两句分别从空间(一千里)和时间(数日程)上,极言游子与故乡的遥隔。抒发了作者流离漂泊的'失意怅惘之情。

  2.曲中的鼓声、浪声、钟声对表现作者的情感有何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一切景语皆情语”,题干中的鼓声、浪声、钟声,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作者心声的写照。

  答案

  (1)写鼓声、浪声、钟声,既烘托出夜泊的环境,又写出作者的乡思强烈。

  (2)鼓声易使人生出光阴蹉跎的感慨,浪声易使人联想起险恶的仕途人间,钟声易激起凄凉惆怅的落拓情怀。(3)乡思本在睡梦中才能解脱,可现在鼓声、浪声、钟声却搅得人难以入眠,其悲其哀更深一层。(写出两方面即可)

  3、出这首元曲的诗眼,并阐释其具体含意。(2分)

  答:“愁”,(1分)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流离飘泊的失意怅惘(愁苦也可)之情。(1分)

  4、要赏析曲中“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三句。(6分)

  答:这三名胜由近及远的写出了黑夜中传来的种种声意,(1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格(1分),句式整齐,节奏鲜明(1分);以动衬静(1分),渲染了作才此时长夜难眠的孤寂(1分),深化了作者漂泊的慨叹(1分)(愁苦、愁思亦可)。

  赏析:

  游子思乡乃人之常情,古代交通不便,咏叹乡情的作品尤为多见。这首小令,将思乡之情写得缠绵悱恻, 呜咽低回; 读来令人哀愁如缕,一唱三叹。“京口”即今江苏省镇江市,作者是浙江宁波人,故开头两个对句,言家乡路途遥远;强调“孤帆”,愈见羁旅之寂寞与孤独。第三句写作者倚船窗自叹,怅然若失,乡愁不绝,悲从中来。“漂泊”一语,与上文孤帆、下文夜深相呼应,愈见伤感。最终归咎于“命”者,可见诗人无可奈何的情怀。写到此处,愁怀本已无可复加,但作者笔锋一转,忽写更鼓声、波涛声、晚钟声,既烘托出夜泊的环境,又使抽象的乡愁有了具体的依托。睡眠,是人的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然而心理活动过于剧烈,会使脑神经高度兴奋,产生失眠。本来,鼓声、浪声、钟声日夜回响,有节有序,对于正常人来说,就是一首轻柔悦耳的催眠曲。然而作者却辗转反侧,难以成寐。“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搅得人不得安宁; 它们声声连接,此伏彼起,屡屡拨动思乡的心弦。“三处愁相并”,混合成同一个旋律,编织成一首悲哀的乡愁交响曲。

  作品通过鼓声、浪声、钟声描写心声,手法新颖,气氛浓烈。用因果倒置法,意蕴深永,发人遐想。[3]

  作者简介

  汤式

  元末明初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详。字舜民,号菊庄。元末象山(今属浙江)人。曾补象山县吏,因非其志,后落魄于江湖间。明成祖朱棣为燕王时,待汤式甚厚。朱棣继位后,亦常有赏赐。汤式性好滑稽,著有散曲集《笔花集》。另有杂剧《瑞仙亭》、《娇红记》,皆不传。《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169首,套数67套。

【汤式《庆东原·京口夜泊》阅读答案附赏析】相关文章:

枫桥夜泊张继唐诗赏析07-01

韩愈《春雪》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12-23

韩愈《送孟东野序》阅读答案及赏析12-26

东马螣阅读答案07-26

《枫桥夜泊》原文及全文赏析11-16

曾巩《西楼子》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01-04

杜甫的《望岳》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12-23

关于杜牧《秋夕》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12-23

欧阳修《戏答元珍》与《黄溪夜泊》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12-27

苦瓜 阅读附答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