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桃花源记的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桃花源记的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桃花源记的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 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志之 志:记住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忘路之远近
B.见渔人,乃大惊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其如土石何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
【小题1】志:做标记
【小题2】都解释为于是就;A项前句之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前句为解释为向,后句为解释为为了;D项前句其解释为他,后句其不译,加强反问语气
【小题3】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外界朝代的更替及带给人们的战争灾难
桃花源记的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 2
(一)(11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粗的词语。(3分)
(1) 选贤与( )能
(2)货恶( )其弃于地也
(3) 故(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5)屋舍俨然 ( )
(6)悉如外人(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小题3】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2分)
大道: 大同:
【小题4】[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答案
【小题1】(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5)整齐的样子(6)全、都(意思对即给分)
【小题2】(1)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并自得其乐。(意思符合即给分)
(2)所以人们不仅仅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把自己的孩子当孩子。
【小题3】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理想中的社会
【小题4】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注意文言词汇的各种文言现象,如“与“这里是通假字,通“举”选拔;“俨然” “然”是形容词词尾,这里是整齐的'样子;“属”应理解其一词多义现象,这里是“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2】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注意关键词和文言句式,这里应注意(1)“黄发”“垂髫”的借代义(2)“亲其亲”“子其子”的理解,这里第一个“亲”“子”是动词,是一种意动用法;第二个“亲”“子”是名词。
考点:这是文言文句子理解并翻译考点
点评: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小题3】
试题分析:“道”,这里是指儒家的政治理想,“大道”则是儒家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则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考点:这是文言文内容理解考点。
点评: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文本内容。然后,要先审题干,审出命题点和做题要求与范围,再进行理解内容,进行比较辨别,这样才能写出正确答案。
【小题4】
试题分析:两篇文章都反映了人们对一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考点: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
点评: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内容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学生应学会理解总结。
桃花源记的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 3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便要还家(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3)诚不可缺( )
(4)卒亡天下( )
3、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讯
C.交通 妻子
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举例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帮帮你〕:可联系《治水必躬亲》、《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祖先躲避战乱;隋炀帝失天下
2、(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3、C
4、(1)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述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5、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陈涉世家》中“天下苦秦久矣”“失期当斩”……等句,让读者看到秦王朝的暴力统治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因此,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才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桃花源记的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相关文章:
陨星的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08-09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答案12-06
文言文阅读《史纲评要魏征》题目及答案04-11
《桃花源记》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06-06
《背影》阅读题目及答案05-11
《善良》的阅读题目及答案04-22
《光阴》阅读题目及答案01-22
《社戏》阅读题目及答案09-03
《自由与生命》的阅读题目及阅读答案01-28
家乡的小河阅读题目及答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