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阅读答案 1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③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古国名;③仞:古代八尺叫仞。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隰朋从于桓公 从: ②春往冬反 反:
③迷惑失道 道: ④老马之智 智:
小题2:下列句中的“之”与“老马之智可用也”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故时有物外之趣B.主人处处款之C.事列《神仙》之传D.跪而拾之以归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小题4: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2分)参考答案:
小题1:①跟随 ②同“返”,返回 ③道路 ④智慧
小题1:A
小题1:于是放掉了老马,然后(队伍)跟随着它,终于找到了路。
小题1:①只要细心体会,我们常常可以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现象得到有益的.启示;②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应该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不能自以为是,盲目自大。(即可计2分。)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A中与例句中“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能从文中领会到某一点来谈即可。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阅读答案 2
【原文】: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
①管仲、隰(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
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③不难:不惜,不耻。
【翻译】:
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象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可是今天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也不愿向别人学习,不是错得很厉害吗?
【练习】:(本份练习为中考试题,附有答案)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伐:(2)反:(3)师:(4)过:
3.说出下面句子的大概意思。
(1)老马之智可用也。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4.从本文中概括出一个成语:。
5.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参考答案:
1.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2.(1)攻打(2)通“返”,返回(3)学习(或:向……学习)(4)错误,过失3.(1)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4.老马识途5.略。有自己的观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阅读答案09-15
齐桓公伐楚文言文阅读答案11-21
欧阳修《伐竹记》阅读题答案及译文06-25
小人无朋 阅读答案07-14
《小人无朋》阅读答案05-02
小人无朋阅读答案11-21
小人无朋的阅读答案10-09
《孤石》阅读答案11-26
《管仲破厚葬》阅读答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