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25 16:20:47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村行王禹偁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村行王禹偁是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王禹偁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出了山野间迷人的景色,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村行王禹偁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原文: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村行字词解释:

  ⑴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乐趣。

  ⑵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声响。

  ⑶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

  ⑷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

  ⑸原树:原野上的树。原,原野。

  村行翻译:

  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

  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

  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

  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

  村行阅读答案:

  试题:

  (1)这首诗从首联到尾联,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 ? 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3分)

  (2)这首诗写景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案:

  (1)作者村行本是“野兴长”,却触景生情,看到“村桥原树”却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因此而“忽惆怅”。前后的情感变化,突触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此题中有“野兴长”“忽惆怅”、“触景生情”、“思乡之情”三个得分点。

  (2)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1分),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衬托、映衬),(1分)拟人的手法(1分),通过对“晚籁”、“山峰”、“斜阳”、“落叶”、“荞麦花”的描写,描绘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香,格调亮丽、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1分)

  村行创作背景: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得罪了宋太宗,贬官商州,任商州团练副使。在王禹偁的“商山五百五十日”里,曾写下二百余首诗,占其全部诗作的三分之一,许多艺术水平较高的诗都作于此时。王禹偁的代表作《村行》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作于淳化三年。

  村行赏析:

  《村行》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王禹偁在宋太宗淳化二年(九九一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写的是山村的傍晚景色,季节是秋天。诗中的内容大概是说诗人骑在马上,安闲地欣赏著,沿途的风光,听黄昏时山谷的声响。

  作者在欣赏风景、吟咏诗歌的时候,突然发现眼前村庄里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与自己故乡的'十分相似,因而产生了思乡的愁绪。

  诗中首先细致地描写了秋天的景色,然后再借眼前村庄里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以触景生情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的喜爱和家乡的怀念,这种触景生情的写作方法,是先描写眼前的景物,接著抒发自己因这些景物而产生的思想感情,这样能令全文结构更有条理,而且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首诗的首段是写作者骑著马,欣赏秋天的风景,本是一件乐事,但后来却因为看见小桥和树木,想起故乡,这样能使诗中的首段和末段作出对比,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个人资料: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村行王禹偁的阅读答案及翻译】相关文章:

王禹偁《村行》诗词鉴赏07-29

村行杜牧阅读题和答案07-17

《崔景偁拜师》阅读答案07-07

王勃字子安阅读答案及翻译08-03

曾巩《王平甫文集序》阅读答案及翻译12-31

王士祯《西城别墅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07-16

“王肃,琅邪临沂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07-16

《柳宗元》阅读答案及翻译11-20

王勃《滕王阁》阅读习题及答案08-03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