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史记·韩长孺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史记·韩长孺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史记·韩长孺列传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敞。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二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因肉袒谢谢:道歉
B、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倍:违背
C、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行:将要
D、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怪:责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甲因肉袒谢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B、①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C、①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②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D、①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②皆以美于徐公
11、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安国“为人多大略”“忠厚”特点的一组句子是
①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②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③安国笑日:“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④击之不便,不如和亲⑤阴使聂翁壹为间⑥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在狱中遭到狱吏的侮辱,但他怀有宽容之心,在他东山再起后并未对狱吏田甲施以报复。
B、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和韩安国的意见是一致的。韩安国主张和亲的理由比较充分,所以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C、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受派遣做间谍,逃到匈奴,后来为取得单于使者的信任,斩杀死囚,悬头于马邑城上,向单于诈降,最终却功败垂成。
D、为突袭匈奴单于,汉军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伏兵二十余万,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并统领各路兵马。第Ⅱ卷(共11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2分)译文:
⑵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3分)译文:
⑶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3分)
参考答案
9、D怪:觉得奇怪。
10、CA、“于是”和“依靠”B、“况且”和“尚且”D、“在”和“认为”
11、D②与“为人多大略”无关,⑤“阴使聂翁壹为间”并非出自韩安国的谋划。
12、B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强调和亲之弊,和韩安国的意见并不统一。
13、⑴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
⑵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属于我们的百姓。
⑶士人因此也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
参考译文:
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事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担任将军,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吴楚叛乱平息,韩安国的名声从此显扬。后来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蒙县的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说:“要是再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由囚徒(直接)担任二千石级的官员。田甲弃官逃跑了。韩安国说:“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夷灭你的宗族。”田甲便脱衣露胸前去谢罪。韩安国笑着说:“你可以撒尿了!像你们这些人值得我惩办吗?”最后友好地对待他。
建元六年,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行王恢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韩安国说:“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属于我们的百姓。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通过大行王恢告诉皇上说:“匈奴刚与汉和亲,亲近信任边地之民,可以用财利去引诱他们。”于是暗中派遣聂翁壹做间谍,逃到匈奴,对单于说:“我能杀死马邑城的县令县丞等官吏,将马邑城献给您投降,财物可全部得到。”单于很看重并信任他,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便答应了聂翁壹。聂翁壹就回来了,斩了死囚的头,把他的脑袋悬挂在马邑城上,假充是马邑城官吏的头,以取信于单于派来的使者。说道:“马邑城的长官已经死了,你们可以赶快来。”于是单于率领十余万骑兵穿过边塞,进入武州塞。正在这个时候,汉王朝埋伏了三十多万军队,隐藏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诸位将军都隶属护军将军。互相约定,单于进入马邑城时汉军的伏兵就奔驰出击。当时单于军队距离马邑城还有一百多里,将要抢夺劫掠,可是只看见牲畜放养在荒野之中,却见不到一个人。单于觉得很奇怪,就攻打烽火台,俘虏了武州的尉史。想向尉史探问情况。尉史说:“汉军有几十万人埋伏在马邑城下。”单于回过头来对左右人员说:“差点儿被汉所欺骗!”就带领部队回去了。
韩安国为人有大韬略,他的才智足够迎合世俗,但都处于忠厚之心。他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在梁国推荐了壶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韩安国在元朔二年去世。
《史记·叔孙通列传》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徒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北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①。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②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率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千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取材于《史记·叔孙通列传》)
①肄:学习、练习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益:渐渐
B、度吾所能行为之度:估量
C、若真鄙儒也鄙:品德低下
D、竟朝置酒竟:直至终了
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⑤
【《史记·韩长孺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相关文章:
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10-23
《宋史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10-25
史记管晏列传阅读答案08-22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07-01
《史记佞幸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09-24
方孝孺《试笔说》 阅读答案及翻译06-30
《韩雍传》阅读答案及翻译10-23
《梁书·韦睿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08-10
选自《旧唐书列传四十》的阅读答案及翻译08-24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及翻译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