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山秋夕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时间:2024-08-09 18:53:58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摄山秋夕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摄山秋夕

《摄山秋夕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屈大均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注]屈大均,广东番禺人,清兵陷广州后,投身抗清斗争。失败后,削发为僧。32岁还俗,两次北游,联络反清志士,力图恢复大明。此诗写于北游途中,摄山,又名栖霞山。

  1.这首诗颔联中的“疑”字特别精当,极具表现力,试作简要分析。(3分)

  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

  1.“疑”是怀疑的意思,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刻画,侧面写出了落叶沙沙,一夜不曾停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极不宁静的摄山秋夕。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以景衬情(借景抒情)的手法。首联描写树上的叶片纷纷坠落,使得栖息在树上的鸟儿被频频惊起,渲染秋夜山林的不平静,正面衬托作者心绪的不平静。颈联描写门外浓密的青松,通澈的潭水,这种安谧恬静又反衬了作者心中的波澜。为尾联作者披衣上路继续远行,念念不忘联络反清志士做了充分的铺垫。

  二: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

  (2)请具体分析本诗借景抒情的特点。

  参考答案

  (1)示例: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抗清志士的形象:在一个叶落鸟鸣的秋夜,他心事重重,听着屋外的声响,一夜不眠。天还未大亮,他就早早起床,计划又一次远行。

  (2)本诗前三联借景抒情。第一、二联,描写秋天的树林一夜落叶萧萧,鸟儿不能安眠,主人公也以为外面风雨交加。暗示着主人公一夜未眠,衬托出主人公不能平静的心情。第三联写主人公开门来到外面,看到潭水空明,松林积翠。反映出主人公心思渐明,流露出淡淡的喜悦之情。

  三

  1.本诗前四句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摄山秋夕山林的“不宁静”?请结合诗句分析。(5分)

  2.有人说“披衣念远征” 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本诗前两句正面描写秋林叶落、鸟儿频频受惊扰突出秋林“无静树”;(2分)后两句通过诗人自己夜晚心理的感受——将树叶不断凋落的声响怀疑为夜里刮风下雨,以致未觉山月升起,侧面烘托一整夜山林的“不宁静”,自己一夜难眠。(3分)

  2.诗的前四句着重描绘了摄山秋天山林的“不宁静”,暗示作者内心不宁静。(2分)五六句写作者打开柴门,看到满眼积翠、一汪清澈的潭水。但这让人内心平和的积翠、潭水终未能压住诗人心中的波澜,故天亮披衣,准备远行。(2分)这说明诗人虽然削发隐居但内心并没宁静,抗清之志并未泯灭。“披衣念远征”揭示了全诗躁动不安的原因,画龙点睛。(2分)

  附注释:

  ①“叶落”句:谓即使树叶落地,也会使鸟儿受惊。写树林静极,落叶之声亦很明显会惊动宿鸟。暗喻生活在满族人统治下,人们坐立不安,一夕数惊的精神状态。别有深意。

  ②“一夜”句:谓松涛阵阵,疑是风雨到来。不知句:谓不知月亮已升在山头。

  ③“松门”句:谓打开松木门,满目都是苍翠之色。“潭水”句:谓潭水显得格外空阔明澈。

  ④天鸡:神话中天上的鸡。晋郭璞《玄中记》中载“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出照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鸣。”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即指此。远征:远途,远方,流落在遥远的地方。

  简析

  摄山即栖霞山,在今南京市东郊,为江南佛教名山。山中有栖霞寺,旧称十大丛林之一,今存。屈大均,广东番禺人,清兵陷广州后,投身抗清斗争。失败后,削发为僧。32岁还俗,两次北游,联络反清志士,力图恢复大明,但没有结果。顺治十六年(1659),为逃避清兵迫害,已削发为僧九年的屈大均在南京稽留时曾游览了摄山,写下了本诗。首联写秋夜的山林很不安宁。颔联继续描写极不宁静的秋夕。颈联描写诗人由于不平静的山林和不宁静的心绪使自己整夜无法安睡,于是打开柴门,看到一汪通彻透明的潭水。末联点明全诗主旨,天渐渐亮了,诗人心里又挂念起远行之事(联络反清志士,密谋策划反清)。这首诗具有气韵声色之美,隽妙圆转,“天机自流”(沈德潜语)。

  作者简介

  屈大均

  (1630—1696)明清之际诗人、诗论家。原名绍隆,字介子,广东番禺沙亭乡(今番禺新造镇思贤村)人。曾参加陈邦彦等发动的抗清队伍,后为避祸,削发为僧,在番禺雷峰寺出家,法名今种。中年还俗,更名大均,字翁山。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曾在广州创立西园诗社,他总结了岭南诗歌发展的源流,使之得以弘扬。其诗有丰富的历史内容、深厚的民族感情、沉雄悲壮的艺术风格。著作有《易外》、《翁山诗外》、《道援堂集》、《广东新语》等30余种。他撰写的《皇明四朝成仁录》,为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歌功颂德,在明末的遗民中引起较大的反响。

【《摄山秋夕作》阅读答案及赏析】相关文章:

塞鸿秋·春情的阅读答案及赏析12-18

《秋》的阅读及答案09-23

《听山》阅读答案10-06

陕北的山阅读答案08-10

《故乡的山》阅读答案02-24

《听秋》阅读答案05-23

秋颂阅读答案05-18

《秋潮》阅读答案10-27

沁园春·维扬作 阅读答案03-26

沁园春·泉南作 阅读答案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