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鹂》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黄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掠颜色”比喻黄鹂,“一掠”写出黄鹂飞临时速度之快,给人带来视觉冲击。
B、第二节黄鹂“飞了”与我们“等候它唱”“静着望”形成反差,隐含诗人情绪转变。
C、“飞了”“不见了”“没了”用词朴实,平中见奇;语意同中有异,层层加深。
D、全诗两节末句使用了比喻手法,自然熨帖,两句看似完全一样,但传达的情感不同。
13、黄鹂象征着什么?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
12、A(“一掠颜色”不是比喻)
13、(1)黄鹂象征着诗人“爱”“自由”“美”的理想。
(2)对理想的渴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欢欣喜悦之情。“看,一只黄鹂!”写黄鹂到来带给人们的惊喜;“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表现人们对黄鹂即将欢唱的期冀。
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之情。我们的“静着望”却没能获得黄鹂的欢唱,黄鹂“展翅”离去,它“不见了,没了”,希望转为失望;欢乐和期盼为失落和惆怅所取代。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黄鹂,是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是诗人眼前所见,而希望和失望交织的情怀却是诗人胸中所藏之情。此诗所表现的就是那么一种冲破牢笼、高飞远走,去度自由轻快生涯的渴求。诗人写这首诗已在上海寓居几年,事业上南北奔波,思想上苦闷彷徨,“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而与陆小曼的家庭生活也有许多难言的苦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最近这几年生活不仅是极平凡,简直是到了枯窘的深处。”然而,大自然的风光,包括这树林,这黄鹂,又不时无意中唤醒了他久蛰的性灵,这使“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在瞬间“艳异照亮了浓密”,可“它飞了,不见了,没了",一闪即逝,真是偶有的欢欣,长久的苦痛。
诗的第一节前五句画黄鹂飞来,实写仅两句,“一掠颜色飞上了树”,“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这与其说是在画形,勿宁说更重在画神。前一句极妙,以“一掠颜色”指代疾飞而来的黄鹏,画出了色彩,更画出了动感。后一句也极妙,只画黄鹂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这又是以瞬间之形画其瞬间之静。一动静,仅此二句,就生动地画出了黄鹂疾飞而来默立于树的神采。“有人说”一句,只用“看,一只黄鹂”,即鲜活地点染出黄鹂飞来时所徼起的惊喜雀跃之情。最后二句,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跟前黄鸥所暾荡起的炊欣、愉悦和期冀。
如果说前一节的五句是写久蛰性灵的瞬间解脱的欢乐,那么,后一节五句则是写这欢乐又在瞬间逝去的惆惆。这是一种感情的反差。最后复叠的一句”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与前一节结句词语相同而情怀迥异,前句是写充实感,而这复叠的一句却是写失落感,这句话是诗人自我的勉慰,也是诗人对时代的呼唤。一般诗中的复叠,多系一咏三叹,而这首诗中的复叠,却是感情的逆转,这是诗人运用这一手法时的独到之处。
诗人简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浙江海宁硖石人(今嘉兴市海宁市硖石街道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景星学社社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北上,途中因大雾弥漫,飞机触山,不幸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黄鹂》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黄鹂》阅读答案11-21
《黄鹂》阅读题及答案10-24
《黄鹂》阅读答案2篇01-29
经典现代文《黄鹂》阅读答案10-19
徐志摩的《黄鹂》赏析与练习09-27
《公输》 阅读练习及答案11-14
乡村阅读练习及答案11-16
《盐城》阅读练习及答案11-16
雨阅读练习及答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