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的校长》阅读答案

时间:2020-09-22 17:37:1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诗性的校长》阅读答案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近几年在媒体中,“柳袁照”的名字经常是与“诗”联系在一起的,称您为“诗人校长”或“校长诗人”的不少,但我更愿意将“诗人”换成“诗性”,因为这里的“诗”好像不单是一个文体的念,而是弥漫在您做人做事中的一种品性、一种情怀、一种底色、一种格调和气质。不知道您是怎么看自己的?

《诗性的校长》阅读答案

  柳袁照:您说得对。我不是想做一个诗人,“诗人”的头衔对我并不重要,我写诗是想让自己多一点“诗人的气息”,让我们的师生尽可能“诗意地栖息”。没有来苏州十中做校长前,我几乎没有认真写过诗,不过现在写诗已成为我工作与生活的一种方式,我喜欢诗意地表达。

  记者:我也发现,您大规模发表诗作也就是最近四五年的事。如果说高中以后是您“诗性的成长”,那么近几年就是您“诗性的爆发”。这中间近20年的“空白期”,看似断裂,但我相信,您的“诗心”“诗情”未泯,是这样吗?

  柳袁照:可以这样说。近20年,无论是在机关还是在学校,我都是一个极率真的人,或许,这也可以称为一种诗性?因为追求本具,所以我喜欢灿然的状态,喜欢原生态的美;而且,几乎所有的自然景观都会带给我对“人”、对“教育”的联想。记得那年在挪威,我看到被称为“生命之柱”的人体雕像——121个人体浮雕沿着石柱向上盘旋。那种力量、那种赤裸裸的欲望、那种让人失魂落魄而又热血沸腾的形象,几乎让我窒息。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真的成了太阳下的一个“裸孩子”。山川河流宠我,飞禽走兽宠我,花卉草木宠我,我生活在无限真诚、朴实、友善而又充满“力”与“美”的世界中。

  记者:我认识不少爱诗的校长朋友,但他们大都将品诗、写诗作为个人的一种业余爱好,而您却有意识地将诗性推广到办学,转换为学校的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您为什么希望学校与您一样诗意盎然?

  柳袁照:诗性是人性的一种境界。我对诗的热爱不仅仅是个人的一种喜好,更是我的教育理念、教育理想的产物。我所提出的诗性教育的三个特征——“本真、唯美、超然”,是我对教育现状与教育应有的价值进行深度思考的结果。在我看来,学校应该是最真、最美、最善的地方,校园应该洋溢着诗的气息,因为学校是孩子们裸露灵魂的地方。但现在,我们看到不少“善意的摧残”——目的多为善,而手段却实在是一种摧残,更谈不上诗性与诗意。

  更可怕的是,教育的功利主义和浮病已相当严重,工具理性严重膨胀。如何区分教育的热情与浮、高效与功利?企业发展的一些理念和经验能照搬到教育中吗?这些都需要我们追问。

  教育是人学,但现在往往被窄化为知识的教学。文学也是人学,在我们的传统中,教育与文学是很相通的,但现在,它们的关系却被割裂了。文学在今天的学校中只是语文学科中的几篇课文,而不是日常教育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弥漫在校园中的一种气息。今天,不少教师的人文素养严重缺失,即使语文、历史教师也是这样。

  我们可以考察一下苏州历史上的几位教育大家。比如叶圣陶,他先是一个教师,然后是一个作家、文学编辑,在他身上,“教师”与“作家”是融合在一起的,没有他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深刻反省与表达,也不会有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再如范仲淹,也既是教育家(办过苏州中学),又是诗人、散文家。

  今天,在不少学校,如果一个语文教师写诗、作文,就会被认为不务正业。如此,怎么能有教育、学校和教师的人文情怀与诗意?我们现在十分强调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必要的,但我总觉得还少了些什么。我们会不会只专注于他们“技术”的发展,而疏忽了他们的人文素养?我们不应该把教师局限在课堂里、局限在狭窄的“专业”中发展,而应该把他们放在其人生的宏大背景中去发展。

  记者:是的,当教师被日益“功能化”后,他们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发展需求就会被遮蔽,而其负面影响,绝不限于他们自身。

  柳袁照:在古希腊,“诗人”与“创造者”同义。科学发明要靠想象,写诗也主要靠想象,在这方面,两者是相通的。但我们今天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却只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忽视人文素养,包括诗性的养成。

  有些人以为诗性教育就是“写诗的教育”,这是一种误解。教育首先是科学,所以理性是它的根,传承知识是它的本职,问题在于,我们不能仅囿于此,而疏忽了学生作为一个“全人”的成长。而且,诗性不是一味地浪漫,它是以和谐为宗旨的,即在所有的极端中,寻找到平衡点,这也是我所追求的。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谢谢您充满诗意的表达。

  19.本文作者为什么将柳袁照称为“诗性的校长”?(4分)

  20.访谈能否收到预期效果与记者提问的技巧有很大关系。请联系上下文,赏文中的划线句。(5分)

  21.联系全文看,柳袁照为什么要倡导诗性教育?他认为要对学生进行诗性教育,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6分)

  试题答案:

  19.①柳袁照的身上有追求本真、唯美、超热的诗性情怀,(2分)②诗性被他有意识地推广到办学,转换为学校的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所以作者将他称为“诗性的校长”( 2分。)

  20. ①这段话显示作者做了充分的准备,对采访对象的经历已有一定的了解和分,容易博得对方的好感,拉近相互的距离;②问题设计深入巧妙,以合乎逻辑的推理和肯定的语气,探询“空白期”未泯的“诗心”“诗情”,诱导对方敞开心扉,解开“诗性的爆发”的谜团。(5分。第一条2分,第二条3分。意思对即可。)

  21. 第一问:①诗性教育是“本真、唯美、超然”的教育,倡导诗性教育,就是要让学校成为最真、最美、最善的地方,实现教育应有的价值。(2分)②诗性教育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倡导诗性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或:诗性教育是以和谐为宗旨的教育,当前的教育已经窄化为知识教育,倡导诗性教育,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全人”。(2分)第二问: ③弃功利主义思想,不要对学生进行“善意的摧残”。或: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避免教师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2分。)

《《诗性的校长》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诗性的校长》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诗性11-25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诗性魅力06-09

观潮的阅读答案06-29

敲门的阅读答案02-19

《湖》的阅读答案01-22

生日的阅读答案11-01

《竹》的阅读答案07-30

自信的阅读答案07-25

《信任》的阅读答案07-24

时光的阅读答案07-18

《诗性的校长》阅读答案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近几年在媒体中,“柳袁照”的名字经常是与“诗”联系在一起的,称您为“诗人校长”或“校长诗人”的不少,但我更愿意将“诗人”换成“诗性”,因为这里的“诗”好像不单是一个文体的念,而是弥漫在您做人做事中的一种品性、一种情怀、一种底色、一种格调和气质。不知道您是怎么看自己的?

《诗性的校长》阅读答案

  柳袁照:您说得对。我不是想做一个诗人,“诗人”的头衔对我并不重要,我写诗是想让自己多一点“诗人的气息”,让我们的师生尽可能“诗意地栖息”。没有来苏州十中做校长前,我几乎没有认真写过诗,不过现在写诗已成为我工作与生活的一种方式,我喜欢诗意地表达。

  记者:我也发现,您大规模发表诗作也就是最近四五年的事。如果说高中以后是您“诗性的成长”,那么近几年就是您“诗性的爆发”。这中间近20年的“空白期”,看似断裂,但我相信,您的“诗心”“诗情”未泯,是这样吗?

  柳袁照:可以这样说。近20年,无论是在机关还是在学校,我都是一个极率真的人,或许,这也可以称为一种诗性?因为追求本具,所以我喜欢灿然的状态,喜欢原生态的美;而且,几乎所有的自然景观都会带给我对“人”、对“教育”的联想。记得那年在挪威,我看到被称为“生命之柱”的人体雕像——121个人体浮雕沿着石柱向上盘旋。那种力量、那种赤裸裸的欲望、那种让人失魂落魄而又热血沸腾的形象,几乎让我窒息。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真的成了太阳下的一个“裸孩子”。山川河流宠我,飞禽走兽宠我,花卉草木宠我,我生活在无限真诚、朴实、友善而又充满“力”与“美”的世界中。

  记者:我认识不少爱诗的校长朋友,但他们大都将品诗、写诗作为个人的一种业余爱好,而您却有意识地将诗性推广到办学,转换为学校的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您为什么希望学校与您一样诗意盎然?

  柳袁照:诗性是人性的一种境界。我对诗的热爱不仅仅是个人的一种喜好,更是我的教育理念、教育理想的产物。我所提出的诗性教育的三个特征——“本真、唯美、超然”,是我对教育现状与教育应有的价值进行深度思考的结果。在我看来,学校应该是最真、最美、最善的地方,校园应该洋溢着诗的气息,因为学校是孩子们裸露灵魂的地方。但现在,我们看到不少“善意的摧残”——目的多为善,而手段却实在是一种摧残,更谈不上诗性与诗意。

  更可怕的是,教育的功利主义和浮病已相当严重,工具理性严重膨胀。如何区分教育的热情与浮、高效与功利?企业发展的一些理念和经验能照搬到教育中吗?这些都需要我们追问。

  教育是人学,但现在往往被窄化为知识的教学。文学也是人学,在我们的传统中,教育与文学是很相通的,但现在,它们的关系却被割裂了。文学在今天的学校中只是语文学科中的几篇课文,而不是日常教育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弥漫在校园中的一种气息。今天,不少教师的人文素养严重缺失,即使语文、历史教师也是这样。

  我们可以考察一下苏州历史上的几位教育大家。比如叶圣陶,他先是一个教师,然后是一个作家、文学编辑,在他身上,“教师”与“作家”是融合在一起的,没有他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深刻反省与表达,也不会有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再如范仲淹,也既是教育家(办过苏州中学),又是诗人、散文家。

  今天,在不少学校,如果一个语文教师写诗、作文,就会被认为不务正业。如此,怎么能有教育、学校和教师的人文情怀与诗意?我们现在十分强调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必要的,但我总觉得还少了些什么。我们会不会只专注于他们“技术”的发展,而疏忽了他们的人文素养?我们不应该把教师局限在课堂里、局限在狭窄的“专业”中发展,而应该把他们放在其人生的宏大背景中去发展。

  记者:是的,当教师被日益“功能化”后,他们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发展需求就会被遮蔽,而其负面影响,绝不限于他们自身。

  柳袁照:在古希腊,“诗人”与“创造者”同义。科学发明要靠想象,写诗也主要靠想象,在这方面,两者是相通的。但我们今天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却只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忽视人文素养,包括诗性的养成。

  有些人以为诗性教育就是“写诗的教育”,这是一种误解。教育首先是科学,所以理性是它的根,传承知识是它的本职,问题在于,我们不能仅囿于此,而疏忽了学生作为一个“全人”的成长。而且,诗性不是一味地浪漫,它是以和谐为宗旨的,即在所有的极端中,寻找到平衡点,这也是我所追求的。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谢谢您充满诗意的表达。

  19.本文作者为什么将柳袁照称为“诗性的校长”?(4分)

  20.访谈能否收到预期效果与记者提问的技巧有很大关系。请联系上下文,赏文中的划线句。(5分)

  21.联系全文看,柳袁照为什么要倡导诗性教育?他认为要对学生进行诗性教育,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6分)

  试题答案:

  19.①柳袁照的身上有追求本真、唯美、超热的诗性情怀,(2分)②诗性被他有意识地推广到办学,转换为学校的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所以作者将他称为“诗性的校长”( 2分。)

  20. ①这段话显示作者做了充分的准备,对采访对象的经历已有一定的了解和分,容易博得对方的好感,拉近相互的距离;②问题设计深入巧妙,以合乎逻辑的推理和肯定的语气,探询“空白期”未泯的“诗心”“诗情”,诱导对方敞开心扉,解开“诗性的爆发”的谜团。(5分。第一条2分,第二条3分。意思对即可。)

  21. 第一问:①诗性教育是“本真、唯美、超然”的教育,倡导诗性教育,就是要让学校成为最真、最美、最善的地方,实现教育应有的价值。(2分)②诗性教育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倡导诗性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或:诗性教育是以和谐为宗旨的教育,当前的教育已经窄化为知识教育,倡导诗性教育,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全人”。(2分)第二问: ③弃功利主义思想,不要对学生进行“善意的摧残”。或: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避免教师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