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天时不如地利》《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比较阅读及答案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 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③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7.下列各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富/则易治也 B. 城非/不高也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 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委(委屈)而去之 B.域(领地 )民不以封疆之界
C.必先富(使……富裕)民 D.池( 河塘 )非不深也
9.下面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何以战?
B. 是以善为国者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 委而去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D. 民富则安乡重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0.下面有关甲乙选段的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以民为本的重要性。
B. 甲文从施仁政的角度来论述的,得出的结论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 乙文从治国的角度来论述的,得出的结论是“民富则易 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D.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观点鲜明,层层深入论证。
参考答案:
7.A
8.C(略)
9.D(A:都译为:凭、靠;B:都译为:因此;C: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D:前“则”就;后“则”表判断,就是)
10.C(乙文是从富民的角度论述的,得出的结论是“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的道理。)
(附:课外译文:大凡治理国家的方法,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百姓富裕就容易统治,百姓贫穷就难以统治。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百姓富裕就能安心地生活在家乡并且重视自己的产业,安心地生活在家乡并且重视自家的产业就尊敬官吏害怕犯罪,尊敬官吏害怕犯罪就容易统治。百姓贫穷就不安心生活在家乡,并且轻视自家的产业,就敢于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就难以统治了。所以太平无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富裕,动乱多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贫穷。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才能)统治他们。)
【《天时不如地利》《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比较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天时不如地利》阅读及参考答案11-18
治国之道的阅读答案解析11-27
相遇天时地利句子11-30
《治国犹栽树(节选)》阅读及答案09-09
自然之道阅读答案08-05
《自然之道》阅读答案11-25
《凡卡》 阅读答案06-01
凡卡阅读答案06-30
不如我者阅读答案09-02
《埋怨不如改动》阅读答案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