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清史稿·列传文苑》阅读答案
魏禧,字冰叔,宁都人。父兆凤,诸生。明亡,号哭不食,翦发为头陀①,隐居翠微峰。是冬,筮离之乾,遂名其堂为易堂,旋卒。
禧儿时嗜古,论史斩斩见识议。年十一,补县学生。与.兄际瑞、弟礼,及南昌彭士望、林时益,同邑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等九人为易堂学。皆躬耕自食,切劘②读书。禧束身砥行,才学尤高。门前有池,颜其居曰勺庭,学者称勺庭先生。性仁厚,宽以接物,不记人过。与人以诚,虽见欺,怡如也。然多奇气,论事每纵横排奡③,倒注不穷。事会盘错,指画灼有经纬。
思患豫防,见几於蚤,悬策而后验者十尝八九。流贼起,承平久,人不知兵,且谓寇远猝难及。禧独忧之,移家山中。山距城四十里,四面削起百馀丈。中径坼,自山根至顶若斧劈然。缘坼凿磴道梯而登,因置闸为守望。士友稍稍依之。后数年,宁都被寇,翠微峰独完。喜读史,尤好左氏传及苏洵文。其为文凌厉雄杰。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激,摹画淋漓。年四十,乃出游。於苏州交徐枋、金俊明,杭州交汪沨,常熟交顾祖禹,常州交恽日初、杨瑀,皆遗民也。当是时南丰谢文洊讲学程山星子宋之盛讲学髻山弟子著录者皆数十百人与易堂相应和易堂独以古人实学为归而风气之振由禧为之领袖。僧无可尝至山中,叹曰:“易堂真气,天下无两矣!”友人亡,其孤不能自存,禧抚.教安业之。凡戚友有难进之言,或处人骨肉间,禧批郤导窾,一言辄解其纷。或讶之,禧曰:“吾每遇难言事,必积诚累时,待其精神与相贯注,夫然后言。”
康熙十八年,诏举博学鸿儒,禧以疾辞。有司催就道不得已,舁疾至南昌就医。巡抚舁验之,禧蒙被卧称疾笃,乃放归。后二年卒,年五十七。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文苑》,有删改)
【注】①头陀:意为“抖擞”,即去掉尘垢烦恼。因用以称僧人。②切劘(mó):切磋相正。③排奡(ào):刚劲有力。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史斩斩见识议斩斩:斩钉截铁的样子
B.则益感激 感激:激动
C.禧抚.教安业之抚:抚育
D.有司催就道 就道:动身上路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与兄际瑞、弟礼等九人为易堂学 B.宽以.接物
客亦知夫水与.月者乎 间以.诗记所遭
C.且谓寇远猝难及 D.或处人骨肉间
犹且从师而问焉 或师焉,或不焉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禧严于修身,注重品德修养。他为人朴素好学,待人宽厚真诚,对亡友遗孤承担起教养之责,使其能安于立业,他还善用言辞替人排忧解难,有仁者之风。
B.魏禧喜读史,善评史,从小对历史就有独到的见解,即使事情错综复杂,他也能分析得鲜明而有条理。因此,他的文章多颂扬忠孝节烈之士,文风也凌厉雄健。
C.本文的第三段文字,作者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手法,从正面和侧面等角度,将魏禧颇有军事谋略的形象刻画得生动细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D.魏禧四十岁之后才出宁都交游各地,他所结交的都是明遗民。康熙年间,举荐他为博学鸿儒,他以病拒辞,不肯仕清,可见他的身上有一定的遗老思想。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当是时南丰谢文洊讲学程山星子宋之盛讲学髻山弟子著录者皆数十百人与易堂相应和易堂独以古人实学为归而风气之振由禧为之领袖。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与人以诚,虽见欺,怡如也。(3分)
(2)吾每遇难言事,必积诚累时,待其精神与相贯注,夫然后言。(4分)
参考答案
16.A(斩斩:锋芒毕露的样子)
17.A(A 都是和,连词。B 表修饰,连词 / 用,介词;C 并且,连词/让步关系,尚且,还,连词;D 或者,连词/有的人,代词)
18.B(因果关系不成立)
19.(3 分)当是时 / 南丰谢文洊讲学程山 / 星子宋之盛讲学髻山 / 弟子著录者皆数十百
人 / 与易堂相应和 / 易堂独以古人实学为归 / 而风气之振/由禧为之领袖。
20.(7 分)(1)用诚心结交别人,即使被欺骗,(魏禧)也是和悦的样子。(“与”、“怡如”、被动句各 1 分)
(2)我每次遇到难以言说的事情,一定积聚诚心持续一段时间,等到他的意志与我互相贯通时,这样之后再进言。(“积诚累时”“精神”“贯注”各 1 分,句子通顺 1 分)
参考译文
魏禧,字冰叔,宁都人。他的父亲魏兆凤,是明代的生员。明朝灭亡后,痛哭不吃东西,减掉头发做了头陀,隐居在翠微峰。这年冬天,用蓍草占卦,显示为离之乾卦,于是命名这个堂为易堂,不久之后去世了。
魏禧从小就喜爱古文,谈论历史锋芒毕露且有见解。十一岁时,补为县学的生员。和兄长魏际瑞、弟弟魏礼,以及南昌彭士望、林时益,同乡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等九人成为易堂学员。他们都亲自耕种,自食其力,彼此在学业上切磋相正。魏禧约束自身,砥砺品行,才学特别高。门前有一个池子,命名他的居室为勺庭,求学的人称他为勺庭先生。他性情仁厚,以宽厚的态度待人接物,不会记住别人的过错。用诚心结交别人,即使被欺骗,(魏禧)也是和悦的样子。然而他多有不平凡的志气,谈论事情每每雄健奔放,刚劲有力,表达时如水倾倒流泻而出,没有穷尽。事情错综复杂,他规划鲜明,相当有条理。
魏禧想到忧患处就事先防备,在很早的时候就预见其先兆,预计而后应验的十有八九。四处流窜的盗贼兴起,但是太平很久了,人们都不清楚战争,并且说流寇在远方,很难突然到达宁都。唯独魏禧为之忧虑,把家迁移到了山中。山距离宁都城四十里,四面陡峭,离地面一百多丈。中间的路裂开了,从山脚到山顶就像用斧子劈开的样子。沿着裂开的壁缝开凿石级阶梯登山,顺着险要设置闸门作为守望之地。
那些一起读书的朋友逐渐来依附他。几年之后,宁都遭遇流寇,唯独翠微峰保全了。
魏禧喜欢读史书,尤其喜爱左氏传以及苏洵的文章。他写文章雄健出众,遇到忠孝节烈的事情,就更加激动,(将其事)刻画得淋漓尽致。到了四十岁,才外出游学。在苏州结交了徐枋、金俊明,在杭州结交了汪沨,在常熟结交了顾祖禹,在常州结交了恽日初、杨瑀,这些人都是前朝遗民。在当时,南丰的谢文洊在程山讲学,星子的宋之盛在髻山讲学,载录的弟子都有几十百人,与易堂相呼应。唯独易堂把古人切实有用的学问作为趋向,而这股风气的兴起,是由魏禧作为领袖的。僧人无可曾经到过山中,感叹说:“易堂有一股真气,天下再没有第二处了!”
朋友去世了,他的遗孤不能自谋生计,魏禧抚育教养他们并且让他们安于本业。大凡亲戚朋友有难以进说的话,或者处理别人骨肉离间的事情,魏禧如在在骨节空隙处运 ,一句话就解决了他们的纷争。有的人感到惊讶,魏禧说:“我每次遇到难以言说的事情,一定积聚诚心持续一段时间,等到他的意志与我互相贯通时,这样之后再进言。”
康熙十八年,皇帝下诏举荐他做博学鸿儒,魏禧用患病推辞。有司催着他动身,不得已,带着病到南昌就医。巡抚(派人)把他抬来察看,魏禧蒙着被子躺在轿子上称自己病重,巡抚于是放他回去了。两年之后魏禧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清史稿·列传文苑》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清史稿循吏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07-04
《清史稿方苞列传》的阅读答案及翻译10-09
《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三》阅读答案及译文07-13
《晋书·文苑》阅读原文及答案09-27
《清史稿》的阅读答案及译文07-30
《晋书·文苑》的阅读答案与原文译文11-01
《屈原列传》阅读答案09-02
《宋史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10-25
《明史·列传十二》阅读答案11-21
《宋史列传》阅读原文及答案07-19